彭望
摘 ?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明確了“生本教學”的理念,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的審美情趣與綜合素養(yǎng),成為了當前語文教師所關注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結合了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提出了相關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促進初中語文情趣化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趣化教學;教學策略
傳統(tǒng)的填鴨式課堂教學過程乏味,不能夠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極大程度限制了初中生語文思維的拓展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積極體會情趣化教學的內涵,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增加師生互動等方式,激活初中語文情趣課堂。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活學生的審美情趣
情趣化閱讀教學離不開興趣的引導,而生動的教學情境往往能讓同學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將同學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當中,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體會。在進行情境教學時,教師可充分發(fā)揮多元化的現(xiàn)代教學設備的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課件、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式營造出視聽結合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結合色彩鮮明的圖片、情感豐沛的影視作品開展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加深同學們對于文章內容的感知,促進其審美能力的發(fā)展[1]。
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山水畫的意境》一課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這一方式來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展現(xiàn)。比如,在文章中“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一句中,為了讓同學們深刻理解“意境”的內涵,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江帆樓閣圖》、《游春圖》、《江干霽雪圖》等等。通過欣賞優(yōu)秀的山水畫作品,讓同學們領略作者高雅的藝術境界,從而激活同學們的審美情趣,加深其對于抽象藝術的分析和鑒賞能力。
二、進行課堂提問,活躍學生的語文思維
課堂是閱讀教學的主戰(zhàn)場,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提高課堂的教學氣氛。在情趣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提問,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文章閱讀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滿足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心和好奇心[2]。由于初中生的社會閱歷和理論基礎并不豐富,因此在提問過程中,教師要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控制問題的難度和深度,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黃河頌》一課中,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問題:“本篇課文的題目《黃河頌》,哪一個詞是最關鍵的?”經(jīng)過通讀全文,同學們得出答案:“老師,是‘頌’一詞?!苯處熃又釂枺骸氨臼自姽卜譃槔收b詞和詩歌兩部分,朗誦詞在本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同學們重新精讀了一遍課文,并結合相關的課外輔導資料,得出了答案:“老師,在這首詩歌中,朗誦詞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不僅把黃河的性格概括了出來,還把后文的唱詞引領了出來?!痹诮處煹奶釂栂?,同學們的語文思維得以拓展,對于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深入的體會。
三、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手段單一,同學們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往往不高,教師照本宣科的在講臺上將,同學們則在講臺下各學各的,學習體驗極差。在進行情趣化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明確閱讀教學的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同樣重要,并通過實踐教學的形式,促進學生積極融入到閱讀當中,寓教于樂,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學生的思考[3]。同時,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想象、創(chuàng)新、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的最佳發(fā)展階段,教師進行實踐教學時,要充分把握這一特點,通過主題辯論賽、語文小劇場、主題詩朗誦的活動,強化同學們的學習體驗。
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課時,為了讓同學們切實體會作者魯迅對“長媽媽”的懷念、贊美和同情的復雜感情,教師可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安排小組的成員利用所學的語文知識,針對課文原文改編出配套的表演劇本,并安排兩組的小組成員進行演練,在表演的過程中讓同學們體會作者與“長媽媽”之間的深厚感情。對于表演天賦不佳的同學來說,教師可讓他們根據(jù)課文中的思想感情進行拓展創(chuàng)作,以詩朗誦的形式來表現(xiàn)作者對“長媽媽”的掛念、贊美之情。
四、革新評價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科目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每個人都能夠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體會到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語文閱讀評價模式也不能是單一、刻板的。為了良好的發(fā)散學生的語文思維,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自信心的培養(yǎng),教師不僅要對學生課前預習、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還要對課上的表現(xiàn)進行多元化評價。
比如,在學習《背影》一課時,教師不僅要對同學們的預習情況進行評價和打分,更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有的學生踴躍舉手回答問題,而有的同學則默默不語,教師則可以用積極的評價話語來增強學生的答題信心,進一步增強師生互動。比如,學生在閱讀“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一句話時,有的學生提出質疑:“老師,作者已經(jīng)是二十歲的男子漢了,為什么總哭呢?”針對學生明顯偏離課堂教學內容的提問,教師不能夠進行批評,而是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回應,通過引導學生回歸課文,深入閱讀,讓學生感受到作者與父親之間濃濃的父子深情,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只有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手段,才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趣味,并深入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造才能。因此,教師應牢牢把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游戲教學、情境教學、創(chuàng)新評價模式等等方式,豐富語文閱讀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曾淑娥.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八年級教材為例[J].亞太教育,2019(10):83.
[2]丁翔.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升華閱讀教學——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0):57-59.
[3]綦佳.觀照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