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芬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作為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進而提高課堂效率。然而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仍存在部分課堂提問低效甚至無效的現(xiàn)象,部分教師也依然面臨著這些問題帶來的困惑。課堂有效的提問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效的交流和思想溝通,不僅能夠高效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也能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試探析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以此來提出優(yōu)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
有效提問作為教學之中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在中外歷史上均早已呈現(xiàn)。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強調(diào)啟發(fā)性教學模式,蘇格拉底教育中也注重提問策略,與學生溝通中進行高頻設問,以此促進學生解決疑難困惑。課堂提問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教師課堂運用頻率較高上,更為重要的是有效提問能夠促進教學活動循序開展,引發(fā)學生思索探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完成課前教學目標設計的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價值
1.課程改革層面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需求,未來社會對人的溝通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求更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提問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溝通,也是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所需人才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的途徑。但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部分提問低效甚至是無效,已經(jīng)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需要教師不斷探究和運用,凸顯其價值。
2.課堂教學層面
新課程改革經(jīng)過長時間推廣和發(fā)展,已取得相當?shù)某尚?,不過就當下小學語文實際課堂中,課堂提問策略的有效運用不是非常明顯。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課堂設問和學生回答這是兩種行為方式,然而這兩種方式?jīng)Q定著師生之間的關系,關系著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解決與否。有效的課堂提問,包括提問時間、對象、方式以及難度等,決定著課堂效率的高低。
3.學生發(fā)展層面
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在沒有處于與教師相對平等的角色。即傳統(tǒng)課堂學生與教師不是完全民主平等的地位,只是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此模式下學生缺乏自主發(fā)言權,教師處于絕對權威地位,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中自主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自主提問這種行為的培養(yǎng)。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課堂提問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指教師課堂設計的提問,二是指學生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提問。在這里主要探析教師課堂設計的提問途徑,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1.提問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課堂是中小學教育的起步階段,提問更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平等與民主的課堂,以有效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和諧有效地交流與溝通。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擴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的內(nèi)容和方式不一樣,可以采取回憶古詩詞中關于春天的詩句導入,利用“二月春風似剪刀”“千里鶯啼綠映紅”等古代佳句,引導學生聯(lián)想畫面談談這些詩句的感受導入,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在春天里的感受導入。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師生之間不能是完全的主動與被動的狀況,而是平等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思維的碰撞。以此來突破傳統(tǒng)課堂的單一知識的傳遞與陳述講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2.提問以互動為形式
在認知心理學和發(fā)展心理學層面,布魯納注重“發(fā)現(xiàn)學習”,即學生通過主動性學習思考,自我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其側重于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教師想要在語文課堂中獲得良好的效果,可以采取恰當?shù)奶釂柕姆绞竭M行。例如,《翠鳥》一文,教師首先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翠鳥的畫面,學生欣賞翠鳥美麗的外表時,不失時機的提問,然后引導學生說出翠鳥的美麗,分別美在什么地方,以促進學生盡可能多的發(fā)掘翠鳥的特征。采取適當提問,促進學生個體間的探討,獲得結果,然后建構和共享,在此交流與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他人思想溝通,相互交融,從而使建構和分享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形成和諧團體解決問題的意識,提升教學效果。
3.提問以興趣為入口
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吃透教材,深入理解進而精心設計提問問題,掌握好教學目標及方向。其中趣味性的提問能夠有效引發(fā)學生進入課堂,理解文本的意義,促進學生依托個人情感體驗和思維式解讀。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和課堂氛圍融洽,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參與和積極思考。然后在課堂中呈現(xiàn)學習內(nèi)容,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出相關的結論,總結提升,用于以后解決此類型的問題。例如教學《坐井觀天》一文,通過讓學生觀看青蛙聽其他小伙伴們講述的井外的精彩世界動畫視頻,引導學生思考,青蛙踏出井口后會怎么樣,這其中課堂提問注重有趣味性情境問題做基礎,利用有趣問題促進思考,以有效促進學生進入教學。
三、結論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步驟,是引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溝通、探究解決疑難困惑的重要途徑。有效的提問策略關系到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也是評價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參照,有效實施課堂提問,有利于在課堂中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程曉樵,吳康寧,吳永軍.課堂教學中的社會互動[J].教育評論,1994,(2).
[2]孔凡哲,李瑩.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中國民族教育,2006,(5).
[3]麻昌港.課堂教學提問的優(yōu)化組合[J].高教論壇,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