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價值論
“普世價值論”本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反映,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對其不加批判地接受,容易造成廣大群眾思想和價值觀的極大混亂,嚴重影響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一些西方國家試圖以“民主”“人權”等口號為幌子歪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社會曾一度產生了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局勢和國際關系的深刻改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xù)加強理論武裝工作,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彰顯了一系列輝煌成就背后的理論邏輯和制度優(yōu)勢。近年來,“普世價值論”式微成為一大趨勢,其煽動性、迷惑性大不如前。
【關鍵詞】“普世價值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自由? 民主? 平等
【中圖分類號】D64? ? 【文獻標識碼】A
在西方近代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斗爭中,啟蒙思想家們呼喚理性王國,提出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等思想,這些思想觀念被美化和神話為所謂的“普世價值”。對于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歷史功績,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給予過高度評價。但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指出了其不足:一方面,啟蒙思想家以理性和普世價值名義創(chuàng)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仍然是一個不平等的階級社會;另一方面,當資本主義社會出現(xiàn)問題,人類社會向著更高形態(tài)邁進的時候,用以指導社會發(fā)展的“普世價值”就不再適用了。由此,馬克思和恩格斯超越啟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國和普世價值,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剩余價值理論,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初期,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錯誤地把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早就批判過的西方啟蒙思想家的有階級局限的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等觀念當作“普世價值”來接受,造成廣大群眾思想和價值觀的極大混亂。此外,西方國家的政要和高級智囊為分化和西化中國,提出并展開了一場新的戰(zhàn)略攻勢,即以所謂的自由和人權等“普世價值”為號召,對中國展開思想與意識形態(tài)上的圍攻。
正是基于以上情況,中國思想界開展了一場對“普世價值論”的批判與斗爭。這場斗爭的實質,并不像有人認為的那樣,中國連“普世價值”都不接受了,豈不是離世界文明的大道越來越遠,而是要人們避免做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俘虜,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進程中,堅持包括文化自信在內的“四個自信”,避免國家被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西化與分化,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具體來說,國內對“普世價值論”的批判始于2008年,到今年為止,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的時間。十年也算一個小輪回,回顧國內批判“普世價值”這十多年的流變,也可以算是對中國當代思想激辯的一個小結。
“普世價值論”早已有之。甚至可以說,從西方啟蒙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等所謂“普世價值”后,就有了“普世價值論”。但是,自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立共產主義學說、科學地批判和指出“普世價值論”的階級實質后,其“普世性”外衣便被揭穿了——它只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口號。既然“普世價值論”早已有之,那么國內的思想界不可能完全不受這種思潮的影響??蓢鴥葹楹纹?008年形成一種鼓吹“普世價值論”的新態(tài)勢,并最終引發(fā)了一場批判它的思想理論交鋒呢?其主要緣由在于,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一場不幸的大地震,而2008年5月22日《南方周末》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個新中國》,以“普世價值論”來解釋全國人民的救災以及對災區(qū)的援助,從而推動“普世價值”成為一個社會輿論熱點話題。
“普世價值論”是早就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思潮,借汶川地震的發(fā)生再度泛起,足見多年來“普世價值論”對廣大群眾思想意識和價值觀潛移默化的消極影響。有鑒于此,國內思想文化界中一些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的學者,從各自的角度,紛紛參與對“普世價值論”的批判與斗爭。
第一,存不存在“普世價值”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大多數(shù)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的學者認為,任何思想觀念與意識形態(tài)都是一定經濟關系的產物,是對一定經濟關系的反映;啟蒙思想家鼓吹的“普世價值”恰好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關系的產物,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關系的反映,因此,它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帶有鮮明的階級色彩,根本不具有所謂的“普世性”。但也有少數(shù)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的學者認為,從馬克思主義觀點看,普世價值可以有,但不是為西方資產階級所掌握的,也不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能實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所說的消滅私有制和實現(xiàn)全人類的解放與自由,才是普世價值,只有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人類自身才能實現(xiàn)普遍價值。
第二,就“普世價值論”的實質和動機展開討論。有的學者站在政治的高度,認為鼓吹“普世價值論”的實質,就是企圖以西方國家的社會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來“指導”中國的改革,并由此改變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與發(fā)展民主政治的指導思想,改變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發(fā)展方向,進而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這種以西方價值為“普世價值”,并以此壟斷價值解釋權的做法,最終只能為西方國家的戰(zhàn)略利益服務。
當然,在2008年之后的幾年中,“普世價值論”之爭還涉及其他問題,但指出其理論的虛假性與政治實質及危害,是最重要之處。
關于“普世價值論”的爭論也使我們黨充分認識到價值觀建設問題在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的極端重要性。經過充分的醞釀與討論,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24個字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對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推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具體說來,就是它將為國家的強盛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為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提供極大的文明助力,為個體的成長進步提供良好的文化哺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意味著中國從精神層面上成功地構筑起本民族的價值觀大廈,構筑起防御西方所謂“普世價值”侵蝕的堅固堡壘。從此,關于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我們黨和政府政治思想工作的重心之一。但是,由于私有觀念的長期存在,以及西方已經形成的以所謂“普世價值”來影響和干預中國政治發(fā)展的戰(zhàn)略需要,“普世價值論”并不會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就自動退出中國的思想舞臺,反而會借機大做文章,企圖通過歪曲與篡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擴大自己的影響。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之后,我們同“普世價值論”的斗爭,就變成了如何捍衛(wè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純潔性、如何劃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界線的斗爭。這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之后政治思想理論界批判“普世價值論”的新特點。那么究竟如何捍衛(wè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純潔性、如何劃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界線?近年來關于以下諸方面的探討尤為值得關注。
第一,在民主問題上,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批判“普世價值論”?!捌帐纼r值論”中有民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講民主,于是有的“普世價值論”鼓吹者就認為:“這不等于你們也承認‘民主是一種‘普世價值嗎?”他們的這種言論其實是只看到了“民主”這個抽象概念,只是把民主看作一個簡單的詞匯、當作一個標簽符號。就實質內涵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的民主同“普世價值論”講的民主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從根本的政治制度來說,“普世價值論”講的“民主”是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兩院制、三權分立、政黨選舉等。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的“民主”則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創(chuàng),都得益于此。
第二,在自由問題上,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批判“普世價值論”?!捌帐纼r值論”中有自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講自由,于是有的“普世價值論”鼓吹者就認為:“這不等于你們也承認‘自由是一種‘普世價值”嗎?”他們的這種言論其實是只看到了“自由”這個抽象概念,只是把自由看作一個簡單的詞匯、當作一個標簽符號。就實質內涵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的自由同“普世價值論”講的自由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自由是一種社會權利的體現(xiàn)?!捌帐纼r值論”講的“自由”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在反對封建制度過程中提出的歷史訴求。同封建社會相比,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是逐漸擴大了選舉權,實現(xiàn)了選民表面上的政治權利自由,可是,由于這種政治權利自由完全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體現(xiàn),因此,它歸根結底是受資本家的金錢支配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所謂最“自由”的國度——美國——所看到的總統(tǒng)選舉基本上都是有錢人(不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政治游戲,選民擁有的選票并不能達到自由的效應。相反,中國實行的是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由于根本利益一致,人民群眾行使政治權利的自由便有充分的政治保障。
第三,在平等問題上,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批判“普世價值論”?!捌帐纼r值論”中有平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講平等,于是有的“普世價值論”鼓吹者就認為:“這不等于你們也承認‘平等是一種‘普世價值嗎?”他們的這種言論其實是只看到了“平等”這個抽象概念,只是把平等看作一個簡單的詞匯、當作一個標簽符號。就實質內涵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的自由同“普世價值論”講的自由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平等也是一種社會權利的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社會中,平等的首要前提是經濟基礎。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由于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是社會的基石,所以它所宣揚的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也是虛偽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虛偽的平等正如馬克思所揭示的,是勞動者在市場上把自己作為商品同人格化的資本進行交換的平等。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強調的則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平等,大家都是國家的主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份子,在國家法律面前,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與義務。
第四,在公正問題上,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批判“普世價值論”?!捌帐纼r值論”中有公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講公正,于是有的“普世價值論”鼓吹者就認為:“這不等于你們也承認‘公正是一種‘普世價值嗎?”他們的這種言論其實是只看到了“公正”這個抽象概念,只是把公正看作一個簡單的詞匯、當作一個標簽符號。就實質內涵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的公正同“普世價值論”講的公正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普世價值論”講到公正時,總偏向以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為例,認為西方國家由于實行司法獨立,所以最公正。殊不知,西方國家之所以實行司法獨立,主要是因為當選的行政首腦是不同資本家利益集團的代表。當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發(fā)生沖突與矛盾時,實行司法獨立可以彈劾總統(tǒng)。然而,即使彈劾下此總統(tǒng),換上彼總統(tǒng),彼總統(tǒng)照樣還是維護不同資本家集團的利益。此外,民間事物的官司也多以金錢為籌碼,有的官司僅保釋費就達幾億美元,這是普通民眾不敢企及的,也是西方所謂司法獨立國家的通病。
中國不搞三權分立,不實行司法獨立制度,而是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這樣的制度里,國家領導人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是資本家利益集團的代表,而是人民的公仆。他們的職責就是夙夜奉公、勤儉愛民。在這樣的制度里,由于不存在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所以也就不需要對所謂總統(tǒng)進行彈劾與不彈劾的司法獨立設置。此外,在民間事物的官司中,對于困難群眾,我們提倡的是司法援助。
除此之外,十年來,特別是近些年來,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和矚目。那些企圖分化與西化中國的國家,如美國,突然感到原來的設想很難達成。中國不僅沒有被分化與西化,反而越來越強大,并且有可能成為對手。于是,除了對中國發(fā)動赤裸裸的貿易摩擦之外,美國還以“普世價值”為幌子,對中國內政進行直接干預。譬如,反對恐怖主義、維護社會穩(wěn)定,是國際社會的共識。由于受國際某些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的影響,中國新疆地區(qū)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動蕩、破壞社會穩(wěn)定的事件,對于這些事件的平定與處置,完全是中國內政,而美國卻往往以維護人權等所謂“普世價值”為幌子,對中國政府說三道四,甚至動用法律武器,干涉中國內政,這充分暴露了它企圖充當世界警察的丑惡嘴臉。
在2019年的香港動亂中,也是這樣。動亂破壞了香港的社會秩序和社會穩(wěn)定,嚴重影響了香港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少數(shù)亂港份子之所以猖獗無比,是因為他們自恃背后有美國撐腰。在支持香港動亂、干涉中國內政的問題上,美國所打的牌中包括以 “人權”“民主”為借口的“普世價值”牌。特別是美國國會和一些政客,罔顧香港五個多月來持續(xù)發(fā)生激烈暴力嚴重犯罪的事實,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其眾議院和參議院還先后通過所謂“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美國對中國內政粗暴干涉的實質就是搞亂香港,從而牽制中國的發(fā)展。
對此,我們應在堅持科學的理論指導、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自身的發(fā)展道路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基礎上,揭露西方國家對我們進行“普世價值”滲透的用心和圖謀,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著力培育、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民眾抵御西方國家價值滲透的自覺性,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②《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③《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④鄭一明:《要研究和警惕“普世價值”思潮》,《政治學研究》,2008年第6期。
⑤張艷濤:《揭露“普世價值論”的虛偽性》,《人民論壇》,2019年第1期。
⑥賀新元:《“普世價值論”面面觀》,《人民論壇》,2019年第9期。
責編/刁娜?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