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雨萌 周楊靜
摘要:在人類文明進步與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之中,服飾紋樣圖案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huán)境下形成、發(fā)展和演變,豐富多彩且源遠流長,凝聚了人類的智慧,是悠久的精神文明歷史中的瑰寶。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其中各個領域的知識十分豐富,服飾紋樣圖案更是精致而繁多。本文分析《紅樓夢》中服飾紋樣圖案的組成、色彩和對現(xiàn)代服飾圖案的影響,以及筆者對服飾紋樣圖案設計的展望。
關鍵詞:服飾;紋樣;圖案設計;色彩;《紅樓夢》
1 紅樓服飾紋樣中的圖案組成
1.1 龍與黼黻
圖案可以從兩方面理解,分為廣義和狹義。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里,服飾紋樣既體現(xiàn)了人們的美學思想和精神文明,也包含了“分貴賤,別等威”的等級文化[1]。其中,龍不僅僅是一個神話傳說里的動物,更反映著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凝集和積淀了中華文化,是一種圖騰。書中賈寶玉在很多正式場合穿的服飾是繡蟒的箭袖,第十五回中寶玉與北靜王相遇時,兩人都穿了有龍的圖案的服飾,北靜王穿的是五爪龍圖案的蟒袍,而寶玉穿的是白色蟒圖案的箭袖。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在書里我們能看到龍的圖案被分為“龍”“蟒”兩種,龍有五個爪子,四爪或三爪的是蟒。實際上,在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龍的圖案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明朝時期禁止民間使用龍紋,但到了清朝,《紅樓夢》所在的歷史背景中,龍紋并不是只有皇帝能用,民間也可以用蟒緞,所以賈寶玉才有蟒服、蟒袍等,這是環(huán)境決定的。作為古天子冕服十二章之一的黼黻,也是古代重要的服飾紋樣。這是一種黑白相間的花紋,形狀像斧頭,在甲骨文中,“王”字的畫法就是斧頭,所以黼代表皇權。黻也是一個象形文字,黑青相間的顏色,就像漢字“亞”形的花紋,意思是割斷。這說明中國傳統(tǒng)圖案的審美價值是很高的,它將內(nèi)涵意義和表現(xiàn)形式融為一體,成為一種有意義的形式,所以我們看到的時候,不僅能感受到圖案的美,也可以領會到其中的含義。
1.2 散花和團花
《紅樓夢》中的傳統(tǒng)紋樣有很多,散花和團花是絲綢紋樣的主要構圖形式。團花是一種按照規(guī)律的散點形式排列的花紋,是在平面織物上按照“米”字或“井”字作的。第三回寫到寶玉“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這里的八團就是團花式構圖,在緞上加繡八個彩團。而散花與團花不同,更加煩瑣,但是團花要遵循特定規(guī)則。書中有幾處例子,比如第三回中,鳳姐穿的“翡翠撒花洋縐裙”“水紅撒花襖”。散花的單位紋樣沒有適形圖案的限制,自由散點式排列,鋪滿整個布料。寶玉穿過的“松花綠撒花綾褲”和“綠綢撒花褲”,就有這樣的紋樣。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細節(jié)之美,即使十分簡單的絲綢紋樣,都有一些細致的花紋和精巧的圖案。
1.3 萬字紋
萬字紋是一種獨特的幾何紋樣。書中第一次提到萬字紋,是一個丫鬟的母親在生她的時候,夢到一匹錦上的圖案。然而,“卍”字紋被認為是釋迦牟尼胸部所呈現(xiàn)的瑞相,是從國外傳過來的一種護符、符咒或宗教標志[2]。傳入我國后,在民間,人們因其圖紋與“八吉祥”中的“無窮結”和“八寶”的“方勝”等圖紋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認為它寓含綿延不盡之類的吉祥之意,因此將其作為絲綢圖紋和服裝邊緣、絳帶的刺繡圖紋。(如圖1)
《紅樓夢》中的人物服飾上有國外傳來的服飾紋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代初期到清代中葉之前中西交通的發(fā)展[3]。早在元代,馬可·波羅就對中國的景色和物產(chǎn)作了詳細的介紹。宋代,中西海上交通很發(fā)達,中國當時的貿(mào)易地位也較高。當時,與中國有貿(mào)易關系的國家有五十多個,交易的物品包括絲織品、金、銀、銅、瓷器等。明代鄭和下西洋,鄭和輸出的中國物品有緞匹、綢絹、絲綿等。隨著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融,國外的服飾紋樣漂洋過海,被帶入清代人們的生活里,因此我們才能夠在小說中讀到它們。
2 紅樓服飾紋樣中的色彩
2.1 五色體系
色彩,使萬物有了鮮明的標志,使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產(chǎn)生千變?nèi)f化的思想情感[4]。從古至今,色彩在民俗學、社會學、藝術學、美學和政治學中的意義,遠遠超過了物理學上的意義?!都t樓夢》中色彩的命名,說法比較多,其中最多的就是以古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說為依據(jù)的五色體系,在此基礎上又產(chǎn)生了“正色”和“間色”的概念。正色相混,產(chǎn)生間色。我們都知道黃色和青色相互混合產(chǎn)生綠色,赤白相混產(chǎn)生紅色,青白相混產(chǎn)生碧色,赤黑相混產(chǎn)生紫色,黃黑相混產(chǎn)生黃色。五色之所以成為尊貴、權威的象征,是因為作為色彩的本源,青、赤、黃、白、赤五色,是純正的顏色。于是,在中國古代色彩斑斕的世界中,惟五色為大為尊。物理學上的光波符號,從此有了社會文化意義。
2.2 絡子的色彩
《紅樓夢》中服飾紋樣的色彩是極其豐富的。在第三十五回里,寶釵的大丫頭鶯兒為寶玉的汗巾打絡子時,寶釵作為一位精通色彩搭配的大家閨秀發(fā)表了一番精彩的言論。她認為雜色是斷然不能使用的,但大紅色又對皇權有所冒犯,最后想到用金色的線配著黑珠兒線。從寶釵這番言論中,能夠看出她對色彩搭配是有比較深的見解的,能很快拿出看法,并且講出一番涉及色彩學的道理。用金線配以黑珠子線代替單一的顏色,使色彩和諧又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新意,而色彩的明暗也很協(xié)調(diào)。這體現(xiàn)了寶釵的審美觀點和經(jīng)驗,說明她色彩方面的知識是比較豐富的。對于賈寶玉絡“寶玉”的絡子,薛寶釵思考得十分周到,不管從色彩學還是從顏色的政治寓意來說,“雜色”自然是“斷然使不得”的。單單使用黑色,又和“寶玉”的亮麗色彩反差太大,自然也不合適。然而寶釵更為關心的卻是紅色,其原因是“大紅又犯了色”,犯了色,自然就是政治方面的問題。從色彩方面講,紅色與“寶玉”本身的顏色重疊,顯然不能用;從政治方面講,紅色是明朝國色,在寶釵看來,用了的話自然會犯大忌。這一點在書中也有所體現(xiàn),第三回寶玉從外邊歸來,里面的衣服是大紅色的,而外邊卻罩著一件石青色的褂子。由此可見,寶玉這位貴公子雖然很愛紅色,但由于紅色的特殊含義,外出時,也只能在紅色衣服外面罩上石青色大褂。石青色與黑色、藍色為同一色調(diào),基本符合清朝服色形制,在文字獄盛行的時期里,不會招惹麻煩。薛寶釵之所以最終選用金線與黑珠兒線相拈的絡子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金線是金黃色,是皇家之色,極貴之色,單用顯然不妥,薛寶釵將金線與黑珠兒線相拼,從色彩方面看,既能夠顯現(xiàn)金黃色,但又兼顧了黑珠兒線黑色的閃亮效果,在政治上也符合清朝崇尚黑色的制度。
2.3 窗紗的色彩
書中還有一處地方寫到了服飾色彩的搭配[5]。那是賈母帶著劉姥姥等人參觀各處住宅時,賈母眼里的色彩搭配。在瀟湘館,因為窗子上的舊紗顏色不夠翠了,她吩咐鳳姐用銀紅色的“霞影紗”將其換掉。我們知道黛玉所住的瀟湘館里竹子很多,顏色大多是偏冷的綠色,如果加上暖色的、明度不算很高的紅——銀紅色,暖色中和了冷色,就顯得更協(xié)調(diào)了。而到了寶釵住的蘅蕪苑,老太太雖然嘴上說太過素凈,也安排了水墨畫的白綾帳子,和寶釵房里的白與素相配,多了些趣味性。
3 紅樓服飾紋樣對現(xiàn)代服飾圖案設計的影響
服飾圖案凝集和濃縮了人類的文化審美內(nèi)涵,其審美取向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一些區(qū)別,把它放在不同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里,再對其進行認識和欣賞,才能真正理解其含義[6]。傳統(tǒng)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變得模糊,當代的設計師在設計圖案的過程中,應合理運用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內(nèi)涵的圖案形象[7]。通過編織、手繪、刺繡、貼繡、印染等工藝,傳統(tǒng)圖案裝飾被設計師們十分巧妙用心地呈現(xiàn)在各種服飾和配件上,這是古今藝術結合的美[8]。這些紋樣圖案摒棄了等級觀念,更多地作為一種裝飾,一種中華文化的象征,是社會精神文化的折射點[9]。
我們能夠在一些中外服裝設計師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紅樓服飾紋樣的影子,比如范冰冰在戛納紅毯上穿過的“龍袍”,在當時引起了較大的反響[10]。其禮服上龍的圖案顯然已不是皇權的象征了,而成了一種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圖案,傳統(tǒng)紋樣與西方服飾剪裁風格結合[11],形態(tài)和形式經(jīng)過轉變和升華之后,有一種獨特的美感[12]。
4 結語
現(xiàn)在社會節(jié)奏變快,互聯(lián)網(wǎng)將整個世界聯(lián)系起來,在各個國家、各個區(qū)域,各種審美潮流的服飾圖案日新月異,沖擊著我們的視覺。如何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tǒng)的服飾紋樣,如何將傳承與創(chuàng)新融合起來,是每一位設計師面臨的挑戰(zhàn)。在現(xiàn)代簡單快捷的機械化生產(chǎn)中,一個圖案被印到布料上可能只需要幾秒鐘,這是機械化帶來的便利,推動了時代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的進步。但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傳統(tǒng)手工業(yè)各種紋樣圖案精細的美感,不能忘記紅樓女子巧奪天工的手藝,不能忘記曹雪芹“滿紙荒唐言”中留下的凝聚著中華人民智慧的傳統(tǒng)紋樣圖案。努力了解每一個紋樣圖案背后的意義,借用現(xiàn)代服飾紋樣的理論知識,更好地接納它,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它,將中國的圖案帶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其中的文化和藝術內(nèi)涵,是我們當下要做的事情。
作為一名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我們要時刻對傳統(tǒng)文化抱有一份熱愛和敬畏的情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傳統(tǒng)紋樣,在學習相關的知識時,也需要深入探究其中的奧秘?!都t樓夢》中的服飾紋樣圖案,只是華夏土地上的小小角落,還有太多中華傳統(tǒng)紋樣圖案值得我們探究。在這條路上,我們還要需走得更遠。在《紅樓夢》里的衣冠王國中,琳瑯滿目的圖案與精神密不可分。歷史的變動化讓文化改變,但每個時期的文明卻保留了下來,形成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史的更迭沒有讓文明消逝,在傳統(tǒng)服飾紋樣圖案的道路上展望未來,我們會不斷奮進,因為我們已經(jīng)出發(fā)。
參考文獻:
[1] 李軍均.紅樓服飾[M].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132-133.
[2] 季學源.紅樓服飾鑒賞[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235-236.
[3] 季學源.紅樓服飾研究[M].群言出版社,2004:235
-236.
[4] 趙其燁,王銳涵.淺談設計下的色彩與情感表達[J].大眾文藝,2019(19):119-120.
[5] 陳芊慧,孫云鴻.淺析江南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裝飾紋樣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12):77-78.
[6] 陳建輝.服飾圖案設計與應用[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70-71.
[7] 雷浩然,何佳.基于情感體驗下的傳統(tǒng)工藝品設計創(chuàng)新探析[J].大眾文藝,2019(15):102-103.
[8] 邵鈺瀅,何佳.從視覺趣味到文化意象——淺析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層次與方法[J].美術教育研究(上),2019(6):38-39.
[9] 陳晨,祝遵凌.聲景在中國傳統(tǒng)園林景觀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上),2019(7):91-92+95.
[10] 張一梅,孫琦.基于歷史圖像的城市視覺形象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下),2018(12):78-79.
[11] 趙旭東,冉鑫,施愛芹.中國傳統(tǒng)圖案矢量圖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資源庫建設[J].美術教育研究(下),2019(4):27-28+31.
[12] 張琦,周楊靜,曹藝馨.中國傳統(tǒng)紋樣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探索[J].大眾文藝,2019(19):93-94.
作者簡介:戴雨萌(2000—),女,江蘇鎮(zhèn)江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周楊靜(1977—),女,江蘇南京人,碩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