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從感性到理性,從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到對抽象事理的領悟,這是一條最基本的認識規(guī)律。大多數(shù)高中學生,都有寫好記敘文的潛力——有著獨特的少年視角和敏感情思。但要寫好一篇記敘文,高中學生必須學會如何進行描寫——這是記敘文寫作的必備技巧。
一、描寫不同于敘述
敘述和描寫,是記敘文寫作中最常用的兩種表達方式。敘述著眼于交代、介紹,使讀者明白、了解某個客觀事實,而描寫著眼于刻畫、描摹,重在表現(xiàn)細微之處或側面局部,使讀者能仔細感受客觀對象,喚起想象和情感體驗。
比如“他抱著貓走了過來”,這里是敘述,主要交代過程,說清楚是怎么回事;“他憂傷地流著淚,把那只白色的小貓摟在懷中,佝僂著身子,一步一步,慢慢地挪了過來”,這里是描寫,描摹了事件中人物的形態(tài)、動作、表情,其作用就在于“顯現(xiàn)”。
敘述是時間上的流逝,而描寫是時間上的停滯;這個“?!毕聛硎且屇恪懊琛?,而不是催你“過”。有些同學在寫作時往往缺少這種“描寫意識”——習慣于敘述,而不長于描寫,因此,作文往往平鋪直敘,干癟乏味。寫作時敘寫結合、突出描寫,作文才會有活力,記敘才能使人有如臨其境之感。如下面這段描寫,真切地表現(xiàn)了“擠”的情態(tài):
公共汽車擦著人群的邊緣,駛了過來……人們早已選好了自己的最佳位置,搶占好有利地形,沒等車停穩(wěn),便一起涌向車門。于是,小伙的瀟灑大度、教授的溫文爾雅、淑女的矜持恬靜,便一齊被拋在那空落落的車牌下。只有那一個個黑發(fā)的頭、白發(fā)的頭、長發(fā)的頭、短發(fā)的頭和戴帽子、包圍巾的頭,一樣地在車門口攢動;那一雙雙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齊向上揮舞著,努力地向前伸——企圖抓住車門。此時,人們之間便沒有了高低貴賤,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筆挺的西裝和骯臟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亂地踏在黑亮的大頭皮鞋上。人們之間也沒有了禮貌謙讓:身體高大的在盡情發(fā)揮高空優(yōu)勢,身體瘦小的也在巧妙利用低層空間;上的人氣急敗壞,下的人敗壞氣急;滿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滿耳是叫聲、喊聲、罵聲和小孩的哭聲。
本段文字把“擠”描畫得惟妙惟肖,誰都能感覺到“擠”,但語段中就是沒有“擠”字出現(xiàn)。由此可見,描寫時可用方法主要有:加修飾語;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多側面、多角度描繪;融入作者的感受。
二、細節(jié)決定成敗
細節(jié)描寫指對人物、環(huán)境、物件等細部作具體而細致的描寫,是真實生活在作品中的再現(xiàn),其特征是于細微處見精神。細節(jié)描寫在敘事性文章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用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可以用來表現(xiàn)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展示特有的風土人情和時代特色;還可以用來凝結作品的情思,成為結構的交匯點。
如馮驥才的短篇小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前面的敘述并不見得有多精彩,但是結尾處的一個細節(jié),簡直是神來之筆:高女人去世以后,下雨天矮丈夫獨自出門,仍然把傘偏向一邊,舉得高高的,可是,傘下面卻留下了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空間。就是這樣一個細節(jié),使整篇小說升華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通過這幅剪影,人們看到的是高女人和矮丈夫之間深厚的、至死而不渝的感情。
再如《母親默默地……》一文,寫啞巴母親非常愛“我”,但又怕丟“我”的臉;“我”對她則心懷怨尤。母親送衣服到學校,在雪地里一直等到“我”下晚自修,“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摟住了現(xiàn)在只及我肩高的母親。她的表情更讓我慚愧,她先是驚恐,后又轉為高興,最后試探性地摟住我”。這一細節(jié)非常真實,深切地傳達出了啞母此時此刻特有的心理活動——本來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肯認她的兒子,現(xiàn)在居然在眾人面前摟住自己,母親受寵若驚,當然“高興”;但她一下子又難于接受這一事實,“試探性”三字將她矛盾的心理表現(xiàn)得尤為傳神。整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了一個內心熾熱而又小心翼翼的母親形象。
三、善于通過描寫傳達人物情感
無論是描寫人物還是環(huán)境,其中總是滲透著人物的情感,流露著作者的傾向。如楊絳《干校六記》中對一次送別的描寫:
默存走到車門口,叫我們回去吧,別等了。彼此遙遙相望,也無話可說。我想,讓他看我們回去還有三人,可以放心釋念,免得火車馳走時,他看到我們眼里,都在不放心他一人離去。我們遵照他的意思,不等車開,先自走了……
這一語段看似平淡,實則透露出作者復雜的心情。當時錢鐘書已是近六十歲的老人了,居然被派遣作先驅隊隊員。為了叫一家人放心,免得彼此難過,錢先生叫家人先走。錢先生沒有多少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尚需楊絳和女兒照顧,讓他去當先驅隊員,能讓人放心嗎?楊絳先生在這里并沒有說出來,但讀者自能體會到這份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