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靜敏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和幼兒之間和諧的關系不僅能極大地推動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的有效開展,而且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yǎng)成、智力發(fā)展等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啟蒙性教育時應該遵守幼兒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尊重幼兒的人格、個性和自尊心,始終以平等交流的教學方式推動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幼兒園教育是幼兒第一次離開家庭教育,脫離父母呵護的一種教育形式。離開父母的幼兒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如果在幼兒園受到與家庭相差較大的不平等的對待,幼兒的情緒就會變得低落,甚至會產(chǎn)生抗拒心理,嚴重時會影響幼兒與外界接觸的欲望,以至于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既是幼兒教育的組織者,又是合作者。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平等交流是其互動的橋梁,有了平等交流,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建立互信,才能營造充滿關愛的教學氛圍,才能使幼兒體驗和感受到家一般的安全和父母般的呵護,才能有利于幼兒的個性發(fā)展,調動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幼兒正處于身體發(fā)展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良好的幼兒教育不但能夠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育,而且能夠對幼兒未來的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平等交流能夠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不僅能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等智力發(fā)展,還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緒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相反,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與幼兒平等交流,將影響幼兒性格和思維的正常發(fā)展,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平等交流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是培育人、鍛煉人的職業(yè),應該具有無私奉獻、不辭辛勞的高尚品質。在幼兒教育中,教師不僅要負責幼兒的教學,還要照顧幼兒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師在幼兒成長階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幼兒教師成就感的體現(xiàn)。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平等交流對教師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使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更加親密,而且還能提升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升華教師的專業(yè)思想品質,進而促進幼兒教育工作的進步與自身職業(yè)的發(fā)展。
教師利用自身的標準理念影響幼兒的思維,忽視幼兒的個體特征,影響幼兒思維的正常發(fā)展。例如,在教學藍色色彩時,教師引導幼兒:藍色是所有顏色中最好看的一個,對不對?這時幼兒通常都會異口同聲回答:對。這種教學方式就屬于典型的主觀判定的教學方式。
由于教師的身高高于幼兒,幼兒在與教師交流時總會盡力抬著頭。在教學中,雖然教師能夠用溫和的語氣、微笑的面容給學生營造平等交流的氛圍,但是這種由身高產(chǎn)生的距離感和壓迫感難以通過溫柔和藹的語氣進行彌補,導致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平等交流只停留在表面,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在幼兒教育中,時常會因為教師忽視幼兒的天真話語,導致幼兒產(chǎn)生不好的心情,甚至還影響到幼兒對事物的正確認知。幼兒對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事物處于未知階段,心理比較敏感,非常在意教師對于自己的評價,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細致地捕捉幼兒的心理需求,并給予充分的滿足,就會給幼兒的情緒帶來負面的影響。
教師首先要注重語言上的平等,其次才是思想、行為方式上的平等。教師在追求與幼兒的平等交流時,不要將教師自身的氣勢顯現(xiàn)出來,要做到主體語言恰當、得體,將自己看成幼兒中的一員,尊重幼兒的思想和行為,揣摩幼兒的心理,用幼兒喜愛的語言方式來達到平等交流的目的。例如,在對幼兒自主創(chuàng)作的圖畫進行評價時,教師可以運用“你畫的真不錯,旁邊如果能夠畫一棵大樹就更好啦!”或者“你的顏色運用的真好,太棒了!”等的教學語言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還能指導幼兒的學習發(fā)展。教師利用這種夸贊語言,既能讓幼兒勇于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又能進一步促進幼兒的思維發(fā)展。
實質平等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不限于特定平等與表面平等,要追求實際且真實的平等。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帶有主觀意識,要按照客觀的教學方式對幼兒進行教導,培養(yǎng)幼兒的專屬思維與意識;要求教師將平等交流融入到真實情境中,注意幼兒的整體表現(xiàn),利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與幼兒進行平等交流。例如,教師在與幼兒進行交流時,要考慮身高因素,盡量蹲下或彎下腰,并與幼兒保持目光交流,傾聽其說話,這樣才能帶給幼兒真實、平等交流的氛圍,建立起與幼兒之間親密的關系。又如,在對幼兒進行顏色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顏色代表的含義進行教學,即紅色代表喜慶、熱烈,綠色代表健康、成長等,這樣可以讓幼兒正確了解顏色的含義,而不是帶有個人評判意識的認知。
細節(jié)平等是指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細致觀察幼兒的行為,把握幼兒的思維動向,利用親切的教學方式展現(xiàn)細節(jié)平等。細節(jié)平等能夠使幼兒身心得到更健康的發(fā)展,使幼兒得到全方位的照顧,也能夠使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得到提升,促進教師和幼兒間的平等交流。例如,在幼兒希望被教師夸贊時,教師要用真情實感對幼兒進行夸贊;幼兒很快完成布置的作業(yè)時,教師看到幼兒期盼的目光,可以用手摸摸幼兒的頭,真摯地進行“你真棒”“寫得不錯”之類的夸贊。教師重視幼兒行為意識的不同細節(jié),能夠極大滿足幼兒的內心需求,提升幼兒內在的學習潛力,融洽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