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睒穼W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課題,可目前教育現(xiàn)狀并不理想,尤其是農村一些學校,有的老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加倍地認真工作,連自己的休息時間和同學們的休息時間都占得滿滿的,目的無可厚非,可結果總是弄得自己一身疲憊,學生也跟著疲倦,自然教學效果不佳不說,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降下去了。
一、巧設教學目標,誘發(fā)潛在動力
教學目標過高學生在學習上會產生畏難心理,教學目標過低學生在學習上沒有新奇感,會感到乏味,教學目標太單一學生在學習上又會產生疲勞感。所以根據學生現(xiàn)狀巧設教學目標,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也是根本。該怎樣確立教學目標呢?
1. 注重過程,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往往只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看學生做的練習題或測試題的對錯情況,得分高說明教學成績好,目標達成率高。反之,說明教師沒有完成教學目標。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注重學生掌握知識結果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關鍵是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會探究知識形成的過程,不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不應片面的只看結果,只看學生會作多少練習題,認識多少字與詞,更應考察學生是如何通過自己的領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的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是否掌握了學習知識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這是在備課、教學設計時就要深思熟慮的事情。通過這種學習方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在過程中掌握知識,達到目標。也在過程中體驗成功與快樂,從內心深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注重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隨著教育活動的不斷深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目標的創(chuàng)新也已經成為了當前不少教師研究的課題,至于教學目標應當怎樣創(chuàng)新我在此不敢妄談。在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上,我認為首要的就是應著眼于改變學生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形成的偏重于記憶、理解,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主動探索新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找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日益成為我國當代教育改革主題的今天,服務于素質教育的目標教學,在培養(yǎng)目標上,必須盡快從以“雙基”為重點轉向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我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的、多次向學生贈送創(chuàng)新種子的土壤,專門設計教學目標,使學生滋生創(chuàng)新精神,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實踐、探索、創(chuàng)新”。最終是課堂氣氛活躍,創(chuàng)新潛能得以激活。
二、創(chuàng)造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
應該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之者”?首先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造教學情景,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盎钴S”的表現(xiàn)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學生在教師指導啟發(fā)下“思”和“言”的活躍,尤其是“言”的活躍。為此,備課時就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詳略要求有別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要求;在課堂上,則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語文能力,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fā)和啟示,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言”提供機會,使他們產生“言”的欲望,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
三、講究授課藝術,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師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標志之一即看其講授的藝術(包括組織教學藝術和講授語言藝術),從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學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師方面的因素,如講授語言枯燥無味,講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講,而忽視學生聽,長此以往,不但使本來就視語文學習為“苦”的學生產生不了興趣,而且也會引起“樂之者”的厭學情緒,這是一個值得語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問題。
那么,如何講究講授藝術,培養(yǎng)學習興趣呢?根據我平時積累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上課前組織學生集體(或小組或個人)唱支歌,有時也可以老師來一支。記得有一次,當我興致勃勃地走進教室時,同學們都顯得無精打采的樣子,也許是天氣太熱了吧,于是我靈機一動,走上講臺問:“同學們,你們愿意聽老師來一噪子嗎,老師當年可是走紅的歌星哈!”同學們一聽,馬上來了興致,當時教室里就熱鬧起來了,有的甚至從座位上跳起來了,我趁勢問大家,如果老師給你們獻藝了,大家就必須認真上課這個條件,同學們當然不約而同的答應了我的要求,我于是即興來了一首《咱當兵的人》。通過這個插曲,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思維敏捷,效果自然很好了。
2.改變說話聲音,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常聽到一個老師相同的聲音和語速,久了就覺得乏味了,所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聲音的變化。一是調整說話聲音的大小,二是改變說話的音調,三是調整說話的快慢,記得我教《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理解課文的學習,我就讓學生分別模仿周瑜、魯肅、曹操說話的聲音,同學們一下子來了興致,整個課堂教學氣氛活躍,教學結果收效較好。
我知道關于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還很多,也并非朝夕之間便可達到的,比如巧妙設計教學導語,利用板書設計,開展講故事等活動,------不管怎樣,但只要我們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知識現(xiàn)狀,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探索,相信還有好多更好的方法在等待著我們去研究。
四川省巴州區(qū)曾口鎮(zhèn)金碑小學?何 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