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朋
摘? 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會交織,產(chǎn)生彼此的共鳴,我們的生活也會互相平行發(fā)展,有各自的軌跡,而生活中自然累積的經(jīng)驗,生活中不斷養(yǎng)成的智慧,正促使我們成長,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語文知識中蘊含了很多的生活經(jīng)驗,語文中的信息也與生活密切相關,高中教學完全可以打破課堂的桎梏,讓生活與知識融會貫通,讓語文融合在生活中,讓生活趣味與語文哲理關聯(lián)起來,建構出一個生活化的教學空間。
關鍵詞:高中語文? 生活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2-0072-02
高中是學生們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最忙碌、也最為緊張的階段,他們面對高考的壓力、面對身邊教師的催促、家長的擔憂、同學的競爭、社會誘惑,學生們在學習中不僅有案牘勞形之苦,還有身心俱疲之難。高中語文需要學生靈活思辨,不要一個問題一板一眼的去回答、去聯(lián)想,而很多比較新穎的問題,更加需要學生借助生活的經(jīng)驗,組織語言進行合理的描述,教師應在生活化的場景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述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降低學習的壓力,幫助學生借助生活環(huán)境解答困惑。
1? ?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語文的教材中,也許聯(lián)系古今中外的情境,蘊含了諸多時代哲理,但這些情境也多能夠從高中生的生活中找到影子,將學生生活的場景騰挪到課堂上來,一些難以理解的、較為抽象的問題也迎刃而解。如教學“故都的秋”,郁達夫文中所稱的“故都”是今天的北京,從標題看,我們普遍認為這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那么不妨從景物著手,看看郁達夫的文章里真的只有秋景?還是蘊含了其他的內容。教師可先讓學生回想當?shù)氐那锞?,想想秋天比較有特點的畫面是哪些,學生聯(lián)想到秋風掃落葉,滿街的落葉飄蕩,還有的學生聯(lián)想到一歲一枯榮,想到秋風瑟瑟下樹木孑然而立,那么從秋繼續(xù)深入,詢問學生們:“秋天的時候,看到這些場景,你的心情一般是怎么樣的?”學生們又繼續(xù)聯(lián)想,有悲涼、有愁苦、有感嘆,如此一來,教師只要稍加點撥:“那么郁達夫所描繪故都的秋,是否也如同我們在生活中一樣,蘊含了愁苦情緒呢?”學生們轉而明朗,對文章有了更深入探究之心,文中雖主線是描繪北國之秋,但南國之秋也毫不遜色,筆墨眾多,相對來說,在郁達夫的筆下,南國之秋更加淡,北國之秋更濃,南北對比,以“南”襯“北”,作者借助景物充分的表達了自己的念鄉(xiāng)情,故此教師可提出近期網(wǎng)絡上熱議的話題“南北之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的說說:“南北有何差異?”學生打開了話匣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積極表述,這時候學生自然的形成了一種“我的家鄉(xiāng)我自豪”之感,大部分學生都表達了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眷戀,毫不掩飾的在南北差異中更傾向于為自己的家鄉(xiāng)“代言”,教師此時讓學生來感受“秋色是這樣的好,祖國的美景是這樣的可愛。”學生的共鳴之感十分強烈,但在課堂都形成了思維一致性的時候,教師打破了這種統(tǒng)一,導入了作者在寫作時的生活背景,學生從現(xiàn)代的生活轉瞬間被傳送到郁達夫寫作的時間去,他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郁達夫長期郁郁不得志,那時候受到了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我們的國家并不安穩(wěn),很多郁達夫一樣的文人志士離群索居,而恰恰此時,郁達夫結束了苦悶的游歷,最終回到了北平,也就是文中的古都,他的心情是復雜的,學生們結合自己離家的經(jīng)歷慢慢揣摩,終有浸于文中的深層次領悟。
2? ?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
高中時期,學生的基礎逐漸搭建好,他們在文章的理解時,本應有生活之聯(lián)想能力,自然的引發(fā)學生系列的遐思,但很多學生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思考問題比較狹隘,看文章就是看文章,閱讀也就是解詞說句,他們還不能形成語文學習本該與生活關聯(lián)的意識,從語文到生活,將學到的知識利用起來,樹立三觀,從生活到語文,將積累的經(jīng)驗用作課堂問答上,提出意見。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語文的問題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有足夠的生活領悟力,那么語文的理解也不會偏差太多。如教學“蘭亭集序(王羲之)”時,有些學生就覺得文言文太難理解,古代人與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同,這些只能死記硬背,樹立了生活理念后,一切看似不同,學生的視角發(fā)生了改變,文人雅士匯集于會稽山陰,豈不如同學生在寒暑假聚集在KTV一般,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來分析文章,不僅有趣,而且理解的也比較容易,一些學生記性差,關鍵句式都記不住,通過這種生活化聯(lián)想,恐怕學生想忘記也難,蘭亭有流觴曲水,KTV有瓜果茶盤,王羲之的朋友們群賢畢至,一起吟唱詞句,學生們不也是KTV聚會,點播表演嗎?文言文中的每句話其實都可以與學生生活的實際場景相連,每句話都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身上找到影子,傳統(tǒng)教學,教師總認為,文人雅士之事,當代高中生如此淺薄怎會效仿,實際上時代變遷人們的樂趣不便,只要教師樂于創(chuàng)新,相信會給學生留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課堂印象。
3? ?生活化作業(yè)設計
高中教師布置作業(yè)多采取題海戰(zhàn)術,學生們練習的題目多了,自然能夠糾正其中的錯誤,再次考試中遇見同樣的題目、類似的題目就不會犯錯,這種基礎作業(yè)自然要留,但只適用于幫助學生鞏固基礎,學生的思維仍舊得不到釋放,如同被關在條條框框之中,被鎖在試卷、練習題目里,沒有了自己的靈魂,教師不妨在基礎的作業(yè)之外,布置一些有趣的生活任務,如引導學生去做一個發(fā)現(xiàn)者,在教學“歸田園居(其一)(陶淵明)”時,鼓勵學生去觀察周圍的親友,他們都是什么工作,對于自己的工作有什么看法,如節(jié)日聚會的時候,一些家長都會炫耀自己的孩子如何,一些人也會對自己的工作無限感嘆,讓學生們不要只知道吃,還要去看去聽,看看現(xiàn)代人都有什么樣的生活想法,回到課堂上來,想一想,現(xiàn)代人有幾個還想要歸田園居?有幾人愿意歸田園居?現(xiàn)代人的追求是什么?引起學生由古至今一個宏觀的思維聯(lián)想,借助生活中真實收集的素材,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后續(xù)在教學“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時,讓學生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夢想,課后留下任務,讓學生結合“做一個悠閑自在的人,還是做一個勤奮進取的人更有價值”進行思考,課堂上組成小隊進行辯論,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視角更加開闊,語言更加精煉。
4? ?作文寫作的生活化
要問高中生在語文學習階段的一大困境是什么,十有八九學生會回答你:“作文”,別的題型還可以“蒙”,但作文可不允許學生濫竽充數(shù),教師們對學生作文的評判是公允的,但作文畢竟沒有一個標準線,教師的評分結果也許與學生的預期不同,這讓學生總是對寫作充滿畏懼,實際上從生活中收集素材,可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學生們大多的寫作問題,都與生活體驗淺有關,比如寫人,寫環(huán)衛(wèi)工,學生們路過街道,只會想到環(huán)衛(wèi)工很辛苦,這樣在寫作中無話可說,而只要仔細的去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環(huán)衛(wèi)工在夏天會躲在樹下休息,累了直接坐在地上,很多環(huán)衛(wèi)工都是老人,行動遲緩,而路邊有很多店鋪愿意為環(huán)衛(wèi)工免費送水,從生活中獲得靈感,生活有體驗,寫作有思路。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可銜接生活內容,關聯(lián)生活知識,強化生活體驗,引發(fā)學生的系列暢想,提高生活意識與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 婁鑫.生活有源下筆有言高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選材及布局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2):15-17.
[2] 楊志平.探析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8):103.
[3] 董洪焉.以生活之源灌溉作文之花高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命題及立意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0):30-32.
[4] 左莉.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情境化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4(11):33-34.
[5] 王勝利.情境教學在普通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的應用[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