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梅
(貴州省威寧自治縣第十一中學 貴州 畢節(jié) 553100)
1.1 學生缺少寫作練習。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對言語情緒的傳達和講學方式不夠靈活,不利于學生對語言的掌握。學生腦中沒有小詞庫,就無法使用豐富的詞語表達出想要表達的對情感和文化的感受。同時,教師不夠重視學生的閱讀訓練,也致使學生缺乏寫作練習,不能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1.2 兩者不能有效結合。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像是兩條平行線一樣,沒有交集。多數(shù)語文教師是將閱讀與寫作分開教學的,在課堂上注重閱讀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不利于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1.3 寫什么、怎么寫的困境。很多學生害怕寫作,原因是他們覺得沒什么可寫。很多人說生活中的素材是用不盡的。但實際上,寫生活中的“素材”多是學生的個人生活,特別是學生經(jīng)歷的好人好事、難忘瞬間等,但這會直接將學生的思維束縛在一個有限制又乏味的范圍內(nèi)。寫生活應當將生活擴大,學生要如何寫或教師要如何教一直是困擾寫作教學的一大問題。
2.1 依靠閱讀促成讀寫結合。
(1)讀“內(nèi)容”助力“寫什么”。題材都源于現(xiàn)實生活。其實,只要我們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寫作題材是十分豐富的。每位作者基本上可以基于自身經(jīng)歷,寫出想要表達的東西。例如,一位常年生活在海邊的漁民,讓他去描繪大海,他會覺得很容易,因為沒有人比他更熟悉大海。所以只要細心觀察和體驗,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會無話可寫。但問題是學生生活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對日常經(jīng)歷的事物視而不見,失去了敏銳的感知力,況且同樣的題材如好人好事,學生從小學寫到高中,這樣的故事在寫作教學中一直出現(xiàn),所以學生會覺得無話可寫。那么該如何改變現(xiàn)狀呢?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
閱讀可以使學生接觸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接觸到的事物,增加其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另外,閱讀好的作品,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讓學生對事情的體會變得細膩,情感會變得豐富,從而成為懂得生活藝術的人。
(2)讀“表達”助力“如何寫”。學生在“如何寫”上一直無從下手,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寫作方法,不善于表達思想?,F(xiàn)實中有很多這樣的狀況,一位學生十分喜愛閱讀,但是在寫作上沒有很突出的表現(xiàn),甚至有時候不知道寫什么。原因就是學生缺少和寫作有關的間接經(jīng)驗,而這類經(jīng)驗主要源于在閱讀時的陳述性(是什么)與程序性(如何操辦)的知識。一般的程序性知識需要通過大量練習才能得到,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好的知識,為寫作服務。
對于選材問題,教師應該讓學生分析典型作品中的選材特點,教會學生如何圍繞核心選材,并確定選材的角度。例如,在教學完《列夫·托爾斯泰》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欲揚后抑的手法來描繪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綜合需要考慮的表現(xiàn)手法與語言表達,由此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去感知人物,真正去“寫生活”??偠灾?,閱讀教學過程應成為學生學習與累積“表達”知識的過程。學生只有掌握如何去表達,在寫作時才能輕松自如。
2.2 優(yōu)化評價機制,培養(yǎng)寫作成就感。以往的作文評改,多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檢查、評價,不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所以,教師需要將評改轉化為學生寫作技能訓練的新途徑,讓學生經(jīng)過作文評改去進行二次思考,逐漸形成作業(yè)閉環(huán)。
教師的鼓勵和點評,能夠讓學生有更好的突破,進而獲得更大的成功。例如,現(xiàn)代著名作家丁玲在獲得了葉圣陶的幫助后,發(fā)表了第一篇小說,從而走上了文學的道路。因此,在作文批改過程中,教師可以抱著賞識的眼光,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秀之處,對學生在寫作中的點滴進步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贊賞。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特殊階段,情感極為豐富,教師的贊許對他們極為重要,能夠幫助他們在寫作中找到自信。
2.3 利用閱讀,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寫作訓練。閱讀和寫作的思維要素基本是一致的,具體為:閱讀中的題解與作文中的審題、擬題相似;閱讀中的歸納、概括中心和作文中的立意、確定中心相映照;閱讀中的尋找中心句和作文中的突出中心對應。教師要明確這些對應點,找到切入點,利用閱讀開展寫作訓練,讓讀寫相互遷移,并有機結合。
閱讀與寫作二者相互協(xié)調,在提高學生語言素養(yǎng)上發(fā)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使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解決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