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瑩
(百色市西林縣特殊教育學校 廣西 百色 533599)
兒童進入特殊教育學校前絕大多數(shù)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教育,有的整天被鎖在房內(nèi)處于半隔絕狀態(tài)。有的又受到家長的過分溺愛遷就。這種環(huán)境造成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不足,不會照顧自己。兒童進入特殊教育學校后,首先面臨的就是適應(yīng)集體生活,而要適應(yīng)集體生活,首當其沖的,就是培養(yǎng)兒童生活自理能力。我有幸擔任了幾年的小學培智班主任。在工作中,我思考并實踐加強對培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取得了一些效果,現(xiàn)將我的做法與大家分享:
1.1 提升培智兒童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包辦雖然能夠給培智兒童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捷性。但對于這部分兒童本身來講,其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并沒有得到提升。出于提高兒童行動能力,促進其智力發(fā)育的個人鍛煉目標也無法達成。且對這部分兒童來講,隨著其年齡的增大,并不是所有的日常生活和行動都適合父母干預。如果長期維持,兒童的個人生活質(zhì)量必然會向負面的方向發(fā)展。結(jié)合兒童的基礎(chǔ)生活能力采用適當?shù)姆椒ㄡ槍ι钅芰M行訓練,對提升兒童的個人生活質(zhì)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鍛煉和開發(fā)兒童的智力。兒生活能力中的動手能力鍛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起到開發(fā)兒童智力的目的。因為從行動與思維的關(guān)系上來講,行動的開展需要依托思維的支配。兒童在鍛煉和提升個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其大腦的思維也能夠得到相應(yīng)的開發(fā),從而起到提升和改善兒童智力水平的作用。
2.1 教材相對落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材是課堂的主體。然而聽障兒童教育課本沒有完善的、系統(tǒng)的教材。國家沒有為他們專門編寫聽障兒童使用的特殊教材,只是和聽力完好的孩子們用的課本一致?,F(xiàn)如今極大多數(shù)聽障兒童使用的教材都是通過拼湊或者刪減組成的簡易教材。這就讓原本聽力障礙的孩子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雪上加霜。這不但不遵循特殊教育的教學規(guī)律,也使聽障兒童難以實際接受教育。這樣經(jīng)過長久的教育,只會讓孩子們在求學的過程中更加困難。
2.2 語文課堂缺乏實踐化教育。語文是一門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科,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guān)。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生活實踐,生活實踐也處處充滿著語文知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一雙慧眼去觀察生活中的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這樣語文學習才會變得更具有趣味性。然而我國的特殊教育中的語文課堂缺乏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內(nèi)容:(1)缺乏家庭的關(guān)愛,大部分聽障兒童從小就被父母交給在學校托管,父母出去工作,孩子的生活就在學校中度過。因此很少得到家庭的關(guān)愛和父母的溫暖,這就更加重了孩子們的心理陰影,對于學習和生活都會產(chǎn)生極大的不良影響。(2)學校對孩子們不夠認真負責。聾校教育里的老師和學校對于孩子們的學習都比較敷衍,甚至為了追求教學進度而拋棄教學質(zhì)量,使得教育過程變得更加枯燥。孩子們能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微乎其微。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喚起人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情境的立意設(shè)定之初一定要新奇有趣。比如聽障兒童的呼吸訓練,可讓學生“吹泡泡”,你吹我吹大家吹,吹出大小不一且多彩的泡泡,泡泡在教室飛舞,非常好看和好玩。這樣聽障兒童在同學、師生的多視角互動中輕松達成呼吸訓練的目標。下一次呼吸訓練時就改吹紙青蛙,聞花香,吹蠟燭等進行,對每一件新鮮事物的新奇感讓學生遠離了枯燥乏味,踏入愉悅的語言訓練旅程。接下來,把正確的發(fā)音示范給孩子,讓孩子培養(yǎng)聽覺反饋的意識,也就是說聽出自己的發(fā)音和別人的不同,進而說的越來越接近標準音。作為聽障學生,對于角色扮演仍然充滿熱情。以小品劇的方式進行說明,既便于他們表達,又利于其他學生理解。讓他們在合作性表演中掌握知識,獲得充沛情緒感知與表達力。上帝為聽障兒童與知識的連接中劃了一道溝,但情景教學為無聲的天使們開了一扇窗。
定期和家長溝通可以及時了解到聽障兒童識物的最佳方式,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在小學初期,在如何和聽障學生溝通方面,家長有更加豐富的經(jīng)驗。除了物質(zhì)上的需求,學生的精神上需求也與無障礙人群等量,教師在課堂間隙與課程前后的閑瑕時間多多與學生談?wù)勑模蛘呓M織一場電影觀賞,甚至是陪他們逛逛街,看看書,就跟平常人一樣相處。由簡單到復雜,再次表達內(nèi)容并從中達到學習與識記的目的。訓練中可以將關(guān)鍵詞放在句子末尾、中間、句首。對于不能理解訓練意圖的孩子,教師還可以邀請其他已經(jīng)掌握該項技能的孩子進行示范,也可以邀請其家長一起參與游戲。學生之間相處時可能是比較安靜,但是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是特別豐富的。提供考慮到多種學習風格和智力水平的學習活動,對學習障礙學生下的指令要簡短而簡單,給學習障礙的學生布置難度較小的任務(wù),將龐大的計劃分解成小的步驟,這樣學生不至于感到壓迫。教新概念的時候,要具體給學習障礙的學生演示講解和提供動手實踐的充分的過程,要注意運用儀式感,每天在班上創(chuàng)造大量的可預期的事件,使學習變得有趣和令人興奮。
在真實情境里能讓聽障兒童快速學會對交流需求的判斷,從而說出得體的話來。借助情境,不但可以幫助聽障兒童理解語言,增進語境要素語言化,還可以引導聽障兒童順應(yīng)情境、有所依托地表達,思維習慣從而得到定向培養(yǎng),逐漸提升交際能力走向社會的大家庭,真正讓聽障兒童做到“活學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