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 要:伴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發(fā)展,大數據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在我國政府部門正全力推動和倡導審計信息化建設,以推動政府審計轉型升級,而將大數據技術與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進行融合日趨成熟。本文將大數據時代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基于我國政府審計信息化與大數據技術相關理論,對我國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進行了研究。以期提高政府審計工作效率。
關鍵詞:大數據;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
引言
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必定會推動審計行業(yè)的進步,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審計行業(yè)可以不斷引入最新的技術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為其改革助力。但是在此過程中,不免會出現一些困難,只有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才可以確保審計工作的信息化建設穩(wěn)定發(fā)展。
1大數據的特征
(1)數據數量巨大
審計工作所要面對的是各行各業(yè)的數據信息,其數量不計可數,同時在審計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數據。
(2)處理速度快
傳統的數據大都記錄在紙質載體上,僅僅是對數據的粗略記載,其利用速度和效率極低,而在大數據系統下,一切的數據都存在一個整體,信息的提取和使用速度極快。
(3)數據類型繁多
傳統的數據大都記錄于文本之上,而現代化的大數據其結構形式類型眾多,既包括網絡文字、位置信息,也包括圖像、影片、聲音等。
(4)價值密度低
互聯網平臺和數據庫的應用,建立了龐大的數據網絡,巨大的數據量使信息很難被有效的提取,以至于無法實現信息的最高價值。
2大數據時代下審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大數據審計“云平臺”缺失
大數據審計的主要優(yōu)勢體現于數據收集的快速和數據分析的高效,而這兩個優(yōu)勢的實現依賴信息共享平臺的成功構建和云審計、云計算技術的發(fā)展。目前,我國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依舊滯后。一方面,盡管我國各單位、各政府部門已經逐步開啟信息化進程,信息體量不斷擴大,但是,各單位之間信息化程度差異明顯、數據類型各異以及數據產權問題使得信息孤島現象明顯,成為構建信息共享平臺的阻礙。各單位間信息相互脫節(jié)使得審計人員無法獲取全部的關聯信息,不利于運用大數據審計技術挖掘審計線索。另一方面,審計“云平臺”的缺失,使得審計人員依然需要進駐被審單位,大數據審計的運用僅限于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更好、更快分析大量數據,而其更大優(yōu)勢——“云審計”,即審計人員遠程審計,并不能夠得到發(fā)揮。這樣一來,大數據審計減少人力物力投入、提高審計效率的作用受到極大限制。
2.2數據安全問題
在大數據背景下,以互聯網為支撐的信息技術始終存在著安全隱患,也就是說,審計數據同樣面臨此問題。要知道,審計單位無時無刻不在涉及被審計單位的數據信息,一旦這些數據信息被泄漏出去,將會造成極大規(guī)模的影響。還有就是相關的審計人員,雖然審計是他們的本職工作每天的任務就是要了解大量的數據信息,可是于客戶或者是被審計單位來講,他們還是會不自主地去擔心數據被泄露問題,每當審計人員在工作時,他們總是擔心有哪些因素會為數據帶來泄露的風險,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會想在審計人員讀取數據時會不會沾染病毒,或者是他們會不會惡意篡改數據信息等,當然,他們還是應該相信審計人員的專業(yè)操守,雖然他們這么想也是無可厚非的。
2.3審計人才短缺
大數據審計對審計人員素質要求極高,審計人才短缺。除了要具備熟練應用Python、SQLServer、SPSS等軟件進行必要的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的能力外,審計人員還需要有相當豐富的審計經驗、對各個行業(yè)領域的深入了解,才能在眾多關聯信息中發(fā)掘隱藏的線索。同時,審計職能從以經濟監(jiān)督為主向咨詢、建議的轉變要求審計團隊成員具有不同行業(yè)的專業(yè)背景,如此才能提高審計專業(yè)性,為被審單位提出可行的、專業(yè)的整改意見。
3大數據與審計信息化建設融合
3.1科學處理數據,合理規(guī)避審計風險
審計業(yè)務的特殊性必然會產生審計風險,如何通過合理的方式來降低審計風險發(fā)生率、降低風險帶來的影響成為審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舍恩伯格和庫克耶認為:“在應用大數據工具時必須保持謙恭的心態(tài),銘記人性之本?!币蚨?,在審計人員應有大數據進行審計的過程中也必須理性、客觀,不作機械性的推斷,應時刻在敬畏數據、科學處理數據的過程中,保持懷疑的態(tài)度,對工程項目審計中的疑點進行深入探究。在確保審計數據來源口徑和結構統一的前提下,利用創(chuàng)新思維和技術方法提升自身的審計能力,以數據為依托,逐步完善審計風險控制機制,合理規(guī)避審計風險,確保審計工作的提質增效。
3.2構建大數據審計“云平臺”
構建審計“云平臺”,推動數據信息的標準化和共享,可以有效解決數據孤島問題和實現遠程審計、持續(xù)審計。為了最大程度集聚數據、實現數據最大價值,一方面需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單位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逐步推廣信息化技術應用。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出臺相關規(guī)定,對已有的信息化資源盡量整合實現標準化,為后來建設的信息系統設立規(guī)范,實現數據形式在適應各行業(yè)特點前提下的基本統一,最終搭建起信息集中共享的大數據審計“云平臺”。
3.3培養(yǎng)高素質審計人員
人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保障,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審計人員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高素質審計人員應該從學校就開始培養(yǎng),尤其是那些即將走出校門,進入社會的高校學生,高校應該制定出一系列的審計人才培養(yǎng)計劃,讓學生在校就可以對審計信息化工作有個基礎的了解,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制定出清晰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還要讓相關專業(yè)學生選修計算機相關課程,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對于一些在職審計人員,相關單位可以進行內部的培訓工作,或者是為他們提供一些外出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用大數據理念來進行審計工作,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計算機軟件的應用能力,使自己的綜合能力有所提升,從而順利地完成手上的審計信息化工作。
3.4確立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法律地位
我國政府審計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并且在憲法中明確了政府審計制度的地位,國務院及相關機構也相繼頒布了諸多的法律法規(guī),已經建立起了符合審計的基本法律與法規(guī),但有關大數據與政府審計結合還未出臺相應的法規(guī)與政策。鑒于此,為了推進大數據與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相融合,我國政府應主動順應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趨勢,建立一套適應我國國情的大數據審計法律法規(guī)就尤為必要。首先,我國政府應該在現有的《審計法》、《審計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中增加相應的條款,以滿足大數據與審計監(jiān)督、信息化建設相融合,從法律層面確保大數據審計的合規(guī)性與合法性。其次,大數據審計會牽涉到大量的數據信息,為了保證政府部門的商業(yè)機密及國家公共安全,國家立法機關需要對大數據審計進行必要的規(guī)范,進而明確大數據審計責任。再次,將大數據與政府審計信息化整合,建立適合大數據審計的操作指南??梢?,在健全政府審計信息化的法律法規(guī)方面,政府審計機關不僅要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fā),還要充分借鑒他國大數據審計成功經驗的做法,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推動大數據與審計信息化建設融合。
結語
隨著政府部門的信息化數據化改革,紀檢監(jiān)察的各方面信息都儲存到了龐大的數據庫系統當中,這就使得審計工作的對象從紙質文件變成了電子數據,審計工作受到了大數據技術的巨大挑戰(zhàn)。因此,實現審計工作的大數據化迫在眉睫。審計機關要正視大數據技術的發(fā)展,并充分利用這種機遇,創(chuàng)新審計方式,以期實現審計工作的新一輪飛躍。
參考文獻:
[1]呂海民.大數據助力內部審計工作轉型升級[J].經濟師,2019(09):126-127.
[2]史文青.中共安陽縣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掛牌成立[J].理財,2019(09):91.
[3]周歌曲,雷芳.云會計環(huán)境下大數據審計流程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9(08):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