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冠肺炎疫情中政府行為對合同效力的影響及司法應對

        2020-03-02 03:49:58勾雪峰
        關鍵詞:情事民法典當事人

        勾雪峰

        (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遼寧 沈陽 110013)

        一、問題的提出

        2020年伊始,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中央及各地方人民政府果斷采取限制人員流動、企業(yè)停產(chǎn)停工等疫情防控措施。這些措施雖然有效遏制了疫情的發(fā)展,但也對民商事合同的履行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相關合同糾紛不斷涌現(xiàn)。政府依法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在行政法上屬于行政行為;但從民法視角上,如何對疫情防控中政府行政行為的法律性質進行界定,成為學界熱議的問題,亦是實務中妥善處理相關合同糾紛的關鍵。

        該問題首次引發(fā)關注是在2003年“非典”時期,當時對“非典”及疫情防控措施的法律性質有不可抗力、情事變更與意外事件等諸多觀點[1]。鑒于實踐中的爭議,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發(fā)布了《關于在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間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關審判、執(zhí)行工作的通知》。該通知規(guī)定對因“非典”疫情或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致使當事人不能履行合同而引發(fā)的糾紛,按照《合同法》第117條及第118條不可抗力的規(guī)定處理;對因疫情原因合同的履行對一方當事人權益有重大影響,則按照公平原則處理。該規(guī)定并未明確 “非典”疫情及政府疫情防控措施的法律性質。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在2009年頒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合同法解釋二》)第26條規(guī)定了情事變更制度,該制度與不可抗力制度的司法實踐存在一定重合,導致司法裁判中對因疫情及疫情防控措施引起的合同糾紛,存在適用不可抗力、情事變更等不同裁判思路。根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在2003年至2020年間法院作出的355份涉“非典”疫情裁判文書中,有220份適用了不可抗力,其他裁判中存在適用情事變更、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等多種情形(1)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全文檢索:非典、疫情,案由:合同、無因管理、不當?shù)美m紛,最后訪問時間2020年2月23日。典型觀點如在(2012)呼民二初字第33號判決中,法院認為“非典”對賓館承租人構成不可抗力;在(2018)魯06民終268號判決中,法院認為對“非典”導致停業(yè)的營業(yè)損失,應適用情事變更。。有觀點認為,裁判者僅是運用結果導向思維進行裁判,依據(jù)所追求的結果而選擇適用的法律規(guī)范[2]。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2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政府采取的相應疫情防控措施,對于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屬于不可抗力[3]。筆者認為上述意見強調的不可抗力是對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而言,不能得出排除情事變更制度或其他法律制度的適用結論。為應對新形勢下可能存在的法律適用爭議,本文從政府疫情防控措施對民事合同履行的現(xiàn)實影響入手,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最新規(guī)定,對民法中不可抗力制度與情事變更制度的關系進行分析,進而明晰司法實踐中處理此類合同糾紛案件的審判思路。

        二、政府行政行為對合同履行影響的類型化分析

        就對合同履行的影響而言,疫情本身與政府防控措施有所不同。疫情本身雖然可能通過社會、心理效應影響到合同的履行,例如造成市場恐慌心理,但往往不會產(chǎn)生客觀的、直接的阻礙(2)例如,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18)寧01民再71號判決中認為,因韓國爆發(fā)中東呼吸綜合癥疫情,引發(fā)國內(nèi)赴韓旅游人群的恐慌,進而影響當事人履行客座的銷售義務。但此種心理因素對合同的影響應僅針對特定行業(yè)而言,不應過于泛化。。而政府防控疫情的行政行為,諸如隔離、停業(yè)、停工等,會對合同履行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本文亦主要對政府行政行為對合同履行的影響進行討論。

        (一)基于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分析

        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有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在疫情期間,政府典型的抽象行政行為表現(xiàn)為制定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如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務院發(fā)布延長春節(jié)假期通知及各地方政府制定的有關疫情防控措施的規(guī)范性文件。而具體行政行為可表現(xiàn)為對特定行政相對人物品的緊急征用及對相對人的強制隔離等。從民法的角度,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可能阻礙合同的履行,區(qū)別在于前者影響范圍更為廣泛,后者可能只影響特定主體的部分行為。因此,兩者在民法中產(chǎn)生的法律效果僅需遵循民法的評價體系,并無截然不同的區(qū)分。例如,在不可抗力的構成上,只要符合不可抗力“三不能”的要件,兩者均可能構成不可抗力[4]。

        (二)基于合同類型的分析

        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涉及對社會主體行為的限制,因此,鑒于不同類型的合同義務履行方式不同,其受影響程度亦有所差別。

        1.以線下履行方式為主的合同受影響較為顯著

        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政府發(fā)布的防控措施來看,主要是限制人員的接觸、聚集,政府對交通的管控主要影響到貨物的運輸與流通。因此,以上述行為為主要義務履行方式的合同,會受到較嚴重的影響,較為典型的如買賣合同、商鋪租賃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等。在買賣合同中,由于政府采取停產(chǎn)、停工、員工隔離等措施,除了出賣人的生產(chǎn)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外,其貨物的運輸也會受到交通管控的限制,導致合同標的物無法按約定交付;又如,停工措施會影響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工程進度,導致工期延誤,進一步致使商品房預售合同中出賣人逾期交房,產(chǎn)生連鎖反應。另外,疫情防控措施對一般的租賃合同影響并不顯著,但對商鋪租賃影響較大。政府采取的停業(yè)及限制出行措施可能造成商鋪無法營業(yè),商業(yè)區(qū)客流量也會明顯減少,承租人難以取得經(jīng)營收益。

        2.以線上履行方式為主的合同以及特殊行業(yè)的合同關系受影響相對較小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許多合同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進行訂立以及履行。由于不存在人和物的實體流動,此種合同的訂立與履行受到政府防控行為的影響較小,例如互聯(lián)網(wǎng)虛擬物品的買賣合同、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合同、通過線上方式履行的承攬合同等。另外,一些傳統(tǒng)的合同類型也衍生了線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管控措施影響,例如部分餐飲企業(yè)采取外賣配送方式經(jīng)營。當然,由于一些線上合同關系仍然涉及到線下的履行行為,例如網(wǎng)購交易中仍然涉及商品的實體運輸,仍然會受到防控措施的限制,對此應當結合履行行為性質具體分析。

        此外,根據(jù)政府的要求,涉及保障城市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yè)不受遲延復工等政策的影響。因此,對于上述特殊行業(yè),其合同履行所受影響相對較小。

        3.合同中金錢債務的履行可能受到間接影響

        一般而言,金錢支付行為本身較少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尤其在現(xiàn)代社會,金錢債務的履行可采用網(wǎng)上銀行、移動支付等多種新型支付方式,一般很難受到疫情防控措施的阻礙。因此,對于以金錢給付為主要義務類型的借款合同、投融資合同以及其他合同中的金錢給付義務的履行,當事人一般不得主張受到政府行政行為的影響而拒絕、遲延履行。但現(xiàn)代社會各行業(yè)密切關聯(lián),相互間有很強的牽連性,疫情防控行為可能造成當事人金錢支付能力的下降,進而影響到金錢債務的履行。此種情況在法律上應如何評價,筆者將在后文中予以闡述。

        (三)基于合同履行受影響程度的分析

        合同履行受影響程度的不同對法律適用有較大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層次:

        1. 致使合同不能履行

        合同不能履行,學理上又稱履行不能,是指作為債權客體的給付不可能的狀態(tài)[5]。從法律效果的角度來看,履行不能賦予合同義務方對權利方要求履行的抗辯權,但不免除違約責任的承擔,而因不可抗力導致的合同不能履行可以作為免責事由。在疫情防控中,政府行政行為可能會造成部分合同不能履行,例如大型聚集性演藝活動、酒店宴會的取消,部分鮮活易腐商品的買賣受到停業(yè)措施的影響不能履行等。在現(xiàn)代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合同履行渠道趨于多元化,如義務人具有替代履行的方式,則不足以構成履行不能。

        2. 致使合同遲延履行

        政府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措施一般是暫時性的,隨著事件的結束會予以解除。因此,相較于合同徹底不能履行,政府行為造成債務人超出履行期限未能履行債務,進而構成遲延履行的情況在實踐中更為常見,如出賣人因停產(chǎn)不能按約定日期履行交貨義務、建設工程因停工造成工期延誤等。關于遲延履行是否得以援引不可抗力而免責的問題,由于《合同法》第117條第一款僅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法典》第590條表述也未變化,均沒有明確規(guī)定遲延履行,有觀點認為上述表述存在法律漏洞,應通過補充規(guī)定的方式將遲延履行納入不可抗力免責的范疇[6]。鑒于《民法典》第590條關于“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的表述與《合同法》第117條基本一致,筆者認為可通過擴張解釋的方法,將“不能履行”理解為包括永久不能與一時不能,進而將遲延履行納入不可抗力制度的調整范圍。

        3. 合同繼續(xù)履行存在困難,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

        合同雖然在客觀上可以繼續(xù)履行,但由于疫情防控行為,繼續(xù)履行合同對一方當事人而言可能存在嚴重不公平或導致當事人訂立合同時的目的無法實現(xiàn)。此種情況較多的出現(xiàn)在商業(yè)、工業(yè)用房租賃的領域。雖然政府的停產(chǎn)、停業(yè)措施未直接影響承租人對租賃物的占有、使用,但由于承租人不能經(jīng)營,無法取得經(jīng)營收益,卻仍需支付租金,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存在失衡。此情形主要由《民法典》第533條規(guī)定的情事變更制度予以調整。但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第563條第(一)項規(guī)定了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時當事人的解除權。因此,在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時,在具備情事變更要件的同時,可能也符合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規(guī)定,出現(xiàn)法條上的競合[7]。此問題涉及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之間的關系,筆者將在下文中進一步探討。

        三、司法實踐的應對思路

        在民法上,政府行政行為對合同履行的影響主要涉及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兩項制度。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方法院出臺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也基本要求根據(jù)不可抗力或情事變更的規(guī)定對相關案件進行處理(3)例如,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充分發(fā)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依法防控疫情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導意見》規(guī)定:“因疫情影響當事人不能履行或履約對當事人權益造成重大影響的,應依照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綜合考量當事人約定,疫情的發(fā)展階段,疫情與履約不能或履約困難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疫情影響的程度,根據(jù)不可抗力或情事變更等相關規(guī)定,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妥善處理”;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為依法防控疫情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指導意見》規(guī)定:“因政府行政措施直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于疫情影響致使合同當事人根本不能履行,適用不可抗力規(guī)定。因疫情形勢或防控措施導致繼續(xù)履行對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可使用情事變更規(guī)定。當事人合同有約定的按約定處理”。。筆者認為首先應對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的關系予以厘清,再進一步探討法律適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不可抗力抑或情事變更:法律適用上的厘清

        關于政府行政行為是否可以構成不可抗力的問題,曾有學者持反對意見,認為政府行為部分具有可預見性,不宜作為不可抗力[8]。但實證法并未將政府行為排除在不可抗力范疇外,例如《海商法》第51條中政府或者主管部門的行為可以作為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承運人的免責事由。在突發(fā)疫情中,由于事件本身具有突發(fā)性,政府的疫情防控行為對于一般合同主體而言是難以預見同時也不能避免或克服的。因此,無論是抽象行政行為還是具體行政行為,只要政府的防控行為符合“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要求,均可構成不可抗力。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的解釋也表明了此種立場。

        政府行政行為是否可以作為引發(fā)情事變更的原因,涉及到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之間的關系。從情事變更的沿革來看,最高人民法院在《合同法解釋二》第26條中規(guī)定情事變更的適用前提是客觀情況發(fā)生“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yè)風險的重大變化”,似乎有意將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作出嚴格區(qū)分,進而形成了理論界所稱的“二元規(guī)范模式”,引發(fā)學界對兩者關系的爭論。有觀點認為,情事變更是不可抗力的上位概念,不可抗力是情事變更的一個具體情形[9]。有學者從情事的范圍出發(fā),認為如果將情事變更中的“情事”定義為包含戰(zhàn)爭、社會動蕩、自然災害等所有客觀事實的變動,則不可抗力在邏輯上屬于該“情事”范疇;而如果將“情事”僅理解為與經(jīng)濟相關事實的變動,則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并無交集[10]。還有觀點認為,不可抗力引起的情事變化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應適用不可抗力規(guī)則;而不可抗力致使合同履行嚴重困難,可通過誠實信用原則將其納入情事變更制度的調整范圍[11]。

        實際上,由于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在法體系上的位置不同,試圖對兩者作出非此即彼的區(qū)分是不科學的。與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不同,情事變更屬于責任不構成的范疇,在時間維度上處于違約責任與免責之前[12],即在當事人主張情事變更時,如符合情事變更構成要件則不再考察違約責任與免責事由。兩者并非同一層次的概念。因此,《合同法解釋二》第26條將不可抗力排除于情事變更的原因之外并不合理。正如王利明教授指出,情事變更制度考慮的是合同履行后果是否公平,而不應將不可抗力排除在情事變更的原因外,且實際上難以將不可抗力與其他原因嚴格區(qū)分[13]。筆者注意到,在《民法典》第533條中,立法者也采納此觀點,刪去了“非不可抗力”的表述??梢姴豢煽沽εc情事變更兩種制度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不可抗力可以作為引起情事變更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疫情防控中,政府行政行為可能對合同的履行構成不可抗力,也可能造成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顯著變化,進而影響到當事人訂立合同的基礎條件,從而為情事變更的適用提供空間。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兩種制度的適用更合理的界定方式是根據(jù)合同履行受影響的程度。以合同能否得到履行作為兩種制度的區(qū)分點,體現(xiàn)了兩者功能定位的不同,具有較為明確的可操作性,法官與當事人也更易于選擇[14]。具體而言,政府行政行為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遲延履行的情況,可適用《民法典》第590條關于不可抗力免責的規(guī)定;政府行政行為造成合同履行的嚴重困難,繼續(xù)履行對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則可依法適用情事變更的相關規(guī)定。而在政府行為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的場合,此時可能既符合《民法典》第563條第一項關于因不可抗力合同解除的規(guī)定,同時也符合《民法典》第533條關于情事變更解除合同的規(guī)定。此時的法律適用有兩種方案:一是允許當事人自由選擇;二是依據(jù)《民法典》第533條要求當事人以訴訟方式解除合同,即司法解除。與《民法典》第563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解除權相比,類似于特別法與普通法的關系,因此情事變更的規(guī)則應優(yōu)先適用[15]。筆者認為從法理角度,第二種觀點更有道理,且依據(jù)情事變更規(guī)則解除合同,法院可以更合理地確定合同解除的時點,有利于公平分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以及損失負擔。

        (二)不可抗力的適用進路

        以合同能否履行作為區(qū)分,當政府行為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包括遲延履行)時,可適用《民法典》第590條的規(guī)定免除或減輕當事人的違約責任;當政府行為致使當事人訂立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時,當事人可依據(jù)《民法典》第563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解除合同。但在個案中,政府行為是否得以構成不可抗力免責事由或合同解除事由不能一概而論,應當結合案情具體分析。筆者認為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優(yōu)先適用合同的特別約定

        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對不可抗力的范圍以及法律效果作出特別約定,稱為不可抗力條款。不可抗力條款與法律規(guī)定的內(nèi)容和范圍一致的,則產(chǎn)生與法律規(guī)定一樣的效果;不可抗力條款內(nèi)容與范圍超出法定不可抗力的,該條款在合同當事人之間具有約束力,但不產(chǎn)生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16]。因而,如不可抗力條款中對不可抗力的情形以及損失和風險負擔有特別約定的,應當予以優(yōu)先適用。另外,實踐中當事人在合同中的約定可能體現(xiàn)出對不可抗力事由的預見性,例如對突發(fā)疫情期間合同的履行做了事先或者事后的準備和安排,此時當事人違反約定就不能依據(jù)不可抗力要求免責(4)參見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魯民申3250號案件。。

        2.嚴格審查政府行政行為與合同履行障礙的因果關系

        只有政府行政行為與合同履行障礙存在因果關系,才能發(fā)生適用不可抗力的法律效果。在司法實踐中,法官應對政府行為是否客觀阻礙了合同義務的履行以及阻礙的程度予以著重審查,嚴格把握對因果關系的認定。首先,從時間角度上,對于在政府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后訂立的合同,當事人對于合同履行可能遇到的障礙應當具有相當?shù)念A見性,因此,可以認定此時的政府行為與合同履行的障礙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其次,從構成障礙的程度角度上,政府防控措施對不同類型的合同義務產(chǎn)生的障礙不同,許多合同義務存在替代履行的方式,因此,只有在政府行為對合同履行構成重大性、根本性的障礙時,才能適用不可抗力規(guī)則。例如在貨物買賣合同中,出賣人在全國有多個廠區(qū)可以發(fā)貨,在僅有部分廠區(qū)停產(chǎn)的情況下,其不能依據(jù)不可抗力免除其遲延發(fā)貨的責任。對于金錢債務的履行,一般不能援引不可抗力要求免責,即使疫情防控措施造成債務人金錢支付能力的下降,其屬于債務人應負擔的履行風險,一般不宜適用不可抗力免責。最后,還應考量是否存在債務人自身的因素?!睹穹ǖ洹返?90條第二款規(guī)定了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fā)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責。對于當事人的拒絕履行或瑕疵履行,如發(fā)生在政府應急措施實施前,也可類推適用該規(guī)則;如果瑕疵履行發(fā)生在政府應急措施實施后,可視當事人的過錯程度與不可抗力的影響之間的比例,酌情認定當事人的責任。另外,根據(jù)《民法典》第590條的規(guī)定,受政府行為影響的當事人應及時通知相對人并提供證明,否則應當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3.審慎運用不可抗力解除合同

        法院在適用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時,應著重審查政府行為是否達到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程度,從是否影響到合同權利義務實現(xiàn)的宏觀角度進行衡量。例如對于一個長達10年的租賃合同,幾個月的防控措施難以對其合同目的實現(xiàn)構成實質影響;而對于一些僅在春節(jié)、元旦特定時間開展的演出合同關系,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就會致使合同目的完全落空。基于維護合同關系和社會經(jīng)濟穩(wěn)定的考慮,法官對解除合同應當審慎裁判。另外,如適用不可抗力免責規(guī)定而解除合同,使一方合同主體承擔絕大部分風險時,如同時符合情事變更解除的要件,法院也可根據(jù)實際運用情事變更規(guī)則公平分擔損失和風險。

        (三)情事變更的適用進路

        政府疫情防控行為未對合同履行造成實質障礙,但造成了合同基礎條件的重大變化時可適用情事變更規(guī)則。相較于《合同法解釋二》第26條,《民法典》第533條對情事變更規(guī)則作出了較大幅度的修改,主要將“客觀情況”修改為“合同基礎條件”,取消了“非不可抗力”以及“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表述,增加了當事人的再交涉義務。在具體適用情事變更制度時,有以下問題需要探討:

        1.認定合同基礎條件重大變化需考慮的因素

        首先,在我國現(xiàn)有法律制度中,情事變更中的情事變化一般是指客觀情事變化,即不包括合同當事人共同的動機錯誤。例如當事人錯誤相信雙黃連口服液對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認為該藥品價格必然上漲,進而訂立買賣合同。后來市場價格未發(fā)生變動,當事人不得援引情事變更制度要求變更或解除合同。對于此種情況,如符合“重大誤解”的,可按照《民法典》第147條關于重大誤解的規(guī)定處理。其次,客觀情事變化較為典型的是對價關系障礙,指合同對價不平衡導致動搖合同基礎。較為典型的是在商鋪租賃合同中,由于政府防控措施導致商鋪停業(yè)或客流嚴重減少,承租人的營業(yè)收入與租金負擔存在失衡。關于合同目的障礙,可參照前述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中“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認定;此外《民法典》第533條已刪去“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表述,目的障礙可能不再屬于情事變化的情形。最后,合同基礎條件的變化必須達到重大的程度。在對價關系障礙中利益的失衡較為懸殊,例如商鋪承租人完全無法取得經(jīng)營收入?yún)s需負擔高額租金。而一般的失衡當屬正常風險的范疇,如對超市等可以正常開業(yè)的商鋪,即使疫情造成客流量的下降,也不宜適用情事變更制度。

        2.以風險可承受性作為認定“明顯不公平”的主要因素

        該要件是情事變更與正常商業(yè)風險最為關鍵的區(qū)別。對于“明顯不公平”的判斷,可從一般理性市場主體的角度進行判斷,但關鍵應當結合當事人自身對風險的可承受性,在實踐中很難確定一個絕對的標準。如對一個大型企業(yè),繼續(xù)履行合同的風險對一般市場主體較大,但未超過該企業(yè)可承受的限度,則不宜適用情事變更。相反對于中小企業(yè),即便是較小的損失也難以承受,因此存在適用情事變更規(guī)則的空間。

        3.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的替代作用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曾要求法院在個案中適用情事變更規(guī)則時應報請高級人民法院甚至最高人民法院審核,程序較為繁瑣。從法理上而言,情事變更原則為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運用?;诔绦虮憷目紤],實踐中部分法院在需要運用情事變更原則時,采取了直接援引公平原則或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裁判。根據(jù)“禁止向一般條款逃逸”原則,筆者認為在《民法典》已對情事變更制度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此種做法并不可取。但基于實踐中相關案件不斷增加的現(xiàn)實需求,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相關解釋簡化適用情事變更規(guī)則時的審核程序。

        四、結語

        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之間并無明確的領域界分而是存在交叉關系。政府的疫情防控行為對合同履行可能構成不可抗力,也存在情事變更的適用空間,兩者的區(qū)分關鍵在于合同履行受影響的程度。在兩者存在交叉的場合,情事變更具有類似特別法的性質,可以予以優(yōu)先適用。鑒于新冠肺炎疫情對當事人利益及社會經(jīng)濟的沖擊,人民法院在處理相關合同糾紛時,在正確適用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的同時,應同時注重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的運用,合理分配損失與風險,盡量實現(xiàn)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為社會經(jīng)濟穩(wěn)定運行提供司法保障。

        猜你喜歡
        情事民法典當事人
        無信不立 無誠不久——民法典中關于合同的那些規(guī)定
        公民與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52
        我不喜歡你
        派出所工作(2022年3期)2022-04-20 18:50:05
        民法典誕生
        云南畫報(2021年1期)2021-06-11 06:04:56
        民法典來了
        中國民法典,誕生!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6
        論我國情事變更原則適用
        美國就業(yè)歧視當事人的訴訟權保障
        反歧視評論(2019年0期)2019-12-09 08:52:34
        什么是贊揚激勵法?
        兵團工運(2018年11期)2018-01-22 09:32:17
        當事人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8:59:55
        情事變更重述
        中州學刊(2008年5期)2008-10-09 09:50:48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叶草| 日本在线观看不卡| 加勒比东京热久久综合| 亚洲第一区二区精品三区在线 |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99热在线播放精品6|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天啦噜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不卡| 色窝窝亚洲av网在线观看| www国产无套内射com| 日韩一二三四精品免费|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第八页|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是什么心态 |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日本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网站 | 欧美成年黄网站色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88久久综合| 丰满少妇被爽的高潮喷水呻吟|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国产又黄又猛又粗又爽的a片动漫|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 三级日本理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五月|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内精|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视频|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 欧美成人网视频|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91|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 国产成人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9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密月|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 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