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內容摘要】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當中,教師要重視文言文教學,要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上尋找突破,以構建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深度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提升個人思維能力與獨立探究能力,并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將蘊含在文言文文章當中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內涵繼承下來,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與價值觀,最終實現(xiàn)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
【關鍵詞】初中 ?語文 ?文言文 ?深度教學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知識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文言文教學。對于文言文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可以順利地完成文言文的閱讀、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內容與主題,并在此基礎上能夠有效建構起文言文的相關知識體系,進而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將重點闡述如何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通過對文言文的深度解讀實現(xiàn)深度教學。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深度教學意義
文言文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更多的重視字詞理解教學,以及與句子、段落相關的分析。但實際上,文言文的學習的要求遠不止于此,一般來說,在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xiàn)的文言文,都有著很強的代表性,學生在學習這些文言文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深入解讀,就能夠讓學生語文核心能力都得到長足發(fā)展,就能夠增強初中生對文言文的解讀與分析能力,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在以后接觸到課外文言文的時候,能夠使用自己所總結到的文言文辨析方法進行深入解讀。
此外,由于經典的文言文都是古代一些名人大家思想或者理論的總結,具有顯著的經典型。通過深入學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營養(yǎng),這對學生個人人生觀、道德觀與價值觀形成都大有裨益。
二、初中語文文言文深度教學措施
1.結合朗讀教學,開展文言文深度教學
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需要通過激活學生興趣的方式展開教學。因為文言文相對于現(xiàn)代文而言更加枯燥無聊,很多字詞與語法知識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從未接觸到的,如果教師直接采用單向知識灌輸?shù)姆绞秸归_教學,學生很容易對文言文知識產生抵觸情緒,自然也就不愿意跟隨教師的指導深入學習文言文相關知識內容。所以,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要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努力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之初,就對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圍繞學生性格特點確定文言文教學策略,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文言文之美,愛上這種中國古代文人使用的記錄與溝通方式,提升個人語文知識素養(yǎng),形成更強的知識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嘗試去理解甚至是運用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文言文說到底,就是一種白話文出現(xiàn)之前,中國人用來表達記錄事情與表達個人觀點的方式,任何文言文知識都是為了更清楚地表達而服務的,通過朗讀指導的方式,教師往往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他們在體驗樂趣的同時掌握一種相對而言比較“新”的語言,實現(xiàn)學習個體再創(chuàng)造。
教師在布置文言文朗讀教學活動的時候,要保證有梯度,要讓學生循序漸進,具體可以要求學生從文本與思想中找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理解,這可以為教學過程營造一些亮點,從而真正實現(xiàn)深度教學。當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進行流利甚至是充滿感情的文言文朗讀之后,教師不要吝嗇個人語言,給予他們贊美與鼓勵。這是一種積極評價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個人情緒,讓他們自己完全沉浸到文言文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當中來。這樣也能夠促使他們更全面地解讀文言文,又或者是結合文章中各個人物的行為舉動去解讀核心主題內容。當學生認真朗讀的時候,他們也會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文言文中人物的神態(tài)與語氣,用模仿的方式再現(xiàn)文言文藝術形象。這樣,當學生朗讀文言文的時候,他們情感共鳴效果也會更為明顯,從而比較容易形成良好的文言文語感,提升學生語言表達水平。
2.培養(yǎng)思辨能力,開展文言文深度教學
在初中階段,學生其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他們渴望在學習新鮮知識的同時結合自我學習經驗與內容,進一步對新知識進行結構與探究。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順應新課改要求,給初中生創(chuàng)造更為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說可以利用文言文教學作為載體,去提升學生深度辨析能力,確保他們能夠在初中階段就形成較強的思維邏輯能力與知識解析能力,以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體在教學文言文的時候,教師應嘗試著讓學生通過分析文本字詞或者行文結構的方式,揣摩作者的情感或者用意。事實證明,當學生能夠從作者的角度解讀文章時,他們必然會整理更多的背景信息,這樣也就實現(xiàn)了對文言文的深入解讀,深度教學也就變成了現(xiàn)實。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了《傷仲永》這節(jié)課以后,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言文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深入解析:想一想文章標題的“傷”是什么意思?作者因為什么而“傷”?學生要想回答這兩個問題,就務必要仔細閱讀課文,從回答者的角度去解答問題,并帶著問題體會與總結課文。這些問題是相互依靠的,需要層層遞進的鉆研與學習,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一個相對客觀而全面的解讀結果。
此時,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實現(xiàn)嘗試著從最簡單的詞義層面加以分析,當學生能夠順利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再繼續(xù)上升到文本內容層面。事實證明,學生經過對文章的深度解讀之后,就有這樣的回答:“仲永作為一名神童,在最開始的驚艷表現(xiàn)以后,給每一個人都留下了更大的期待,但是因為他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并沒有人對其進行正確的進一步引導,導致了他長大以后也并沒有進一步的成長,最終淪為正常人……所以,對他的事跡有所耳聞的人都會對于他之后的成長狀態(tài)感到由衷的遺憾,這就是‘傷仲永之‘傷的原因?!?/p>
3.強調文化繼承,開展文言文深度教學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韓愈曾經提出“文以載道,文道合一”的思想理念,這也就意味著文言文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文言文設計字詞釋義與一些句式的學習上,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更要了解與深究文言文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來的為人處事道理,并用文言文提升自身的文字修養(yǎng)與人文修養(yǎng)。教師在為學生介紹文言文的時候,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對文言文學習的探究欲望,確保他們能夠用一種積極正向的態(tài)度面對文言文的學習,要讓他們形成一種內在的動力,即希望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古文留下的文學寶藏有所繼承。具體到實際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將文言文知識繼承下來,教師在平時可以組織文本賞析活動,帶領初中生共同閱讀、分析優(yōu)秀的文言文精妙之處。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三峽》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別出心裁地讓學生從閱讀感受方面進行解析,學生閱讀本文章的時候,雖然文中存在很多的生僻詞匯,但是整篇文章讀下來十分流暢押韻,并不會存在閱讀阻塞的情況。當他們閱讀的時候,也會很自然地發(fā)現(xiàn)這一特點,進而主動深入賞析文章。教師這時候就可以借助《三峽》這篇文章,引入“駢儷”的概念——這種寫作風格的文言文往往具備文辭優(yōu)美、辭藻華麗并且耐人尋味等優(yōu)點,作為作者,每一次都能收獲不同的閱讀體驗。當學生最開始閱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問:“為什么本文將夏天的三峽單獨進行描寫?”學生在被問到這個問題以后,就會更仔細閱讀對夏天三峽描寫的部分,將其與文章其他部分對比賞析。另外,學生自主賞析文章的時候,有的學生就會注意到三峽有“猿猴”,就會將猿猴叫聲之凄厲跟秋天蕭瑟景色聯(lián)系起來,這也是對文章的獨特理解……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要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上不斷優(yōu)化與改進,要創(chuàng)設好文言文的教學情境,要在情境中跟學生實現(xiàn)更好地溝通互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文言文中作者的情感內涵與實際創(chuàng)作目的,引導每一個學生都深入文言文當中解讀文章內容,增強其對于文章的認知能力與閱讀能力。通過課之前要的文言文深度教學模式運用,文言文教學的效率會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 徐艷陽. 初中文言文教學如何出彩生姿——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J].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12):45.
[2] 胡玉民. 把握中考語文風向標 提升文言文教學效率——淺談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應關注的幾個環(huán)節(jié)[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08):102.
[3] 盧丹. 文言文語文教學打開歷史積淀的窗口[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9(06):64.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