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信陽市中心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河南 信陽 464000)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發(fā)生后容易引發(fā)感覺減退、肢體癱瘓、言語不利等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以肢體功能障礙最常見[1]?;謴推谧鳛榧毙云谥梁筮z癥期的過渡階段,是決定患者神經(jīng)功能能否恢復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有重要意義。5E康復護理模式主要包括教育、鼓勵、運動、工作、評估5個部分[2]。武勝濤等[3]研究指出,有氧與抗阻運動聯(lián)合,可有效調(diào)節(jié)老年腦梗死患者迷走及交感神經(jīng)張力,促使心血管自主神經(jīng)功能恢復。本研究探討5E康復護理模式聯(lián)合有氧-抗阻運動對CI恢復期患者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信陽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86例CI患者,根據(jù)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3~77歲,平均(59.07±6.03)歲;顳葉梗死13例,原發(fā)病額葉梗死22例,其他部位梗死8例。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42~76歲,平均(58.89±5.75)歲;顳葉梗死14例,原發(fā)病額葉梗死23例,其他部位梗死6例。兩組性別、年齡、腦梗死部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具體如下。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對無法進行言語交流者,以循序漸進為原則,對其進行言語訓練。對肢體癱瘓者,每天按摩肢體肌肉約15 min,以免肌肉萎縮。當患者能下床活動時,在保護下對其實施簡單的康復鍛煉。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5E康復護理模式聯(lián)合有氧-抗阻運動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教育:講解CI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結合患者病情、個性特點、文化層次等,利用圖文、視頻、動作示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個性化、針對性較強的健康宣教,著重強調(diào)早期康復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護理。(2)鼓勵: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心理,培養(yǎng)興趣愛好,擴大活動與交際范圍,轉移注意力,鼓勵患者之間交流治療體會,以相關安慰鼓勵,增強疾病治療信心。(3)運動。①依據(jù)患者疾病及恢復情況,對于早期不能下床者,指導其在床上進行翻身、伸屈肢體等活動,適應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②有氧運動: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承受能力,指導其以游泳、慢跑、打太極、騎自行車、跳廣場舞等有氧運動為主,每次有氧運動強度以每分心率120~140次、每次20~30 min、每周3~5次為宜。③抗阻運動:在保護下指導患者以杠鈴彎舉、坐姿劃船、臥推、深蹲起、啞鈴交替彎舉、過頭推舉、坐姿下拉等抗阻運動為主,以每次20~30 min、每周3~5次為宜,持續(xù)堅持運動4個月。(4)工作:當患者生活能夠自理時,鼓勵其參與到家庭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使其感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更加主動配合治療。(5)評估:每月按時從自理能力、心理狀況、肢體運動功能、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等方面評估患者的康復情況,若不理想或未達到預定目標,及時修改干預方案。
1.3 觀察指標(1)干預前、干預4個月時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從購物、洗衣、做家務、使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0~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強。(2)干預前、干預4個月時采用加拿大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量表(Canadian 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CNS)[4]從上下肢肌力、言語、水平凝視、意識、面肌等方面評估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恢復情況,0~45分,評分越低神經(jīng)功能恢復越好。采用簡化FugI-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評估四肢運動功能,0~100分,評分越高四肢運動功能越好。
干預前,觀察組ADL評分、CNS評分、FMA評分分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4個月,兩組ADL評分和FMA評分均較干預前高,觀察組ADL評分和FMA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4個月,兩組CNS評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CN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ADL評分、CNS評分、FMA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CNS—加拿大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量表;FMA—FugI-Meyer運動功能評分表。
全球范圍內(nèi)每年因腦卒中致死人數(shù)高達500萬,在幸存者中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礙的占75%[5]。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以改善患者預后有積極意義。
5E康復護理模式主要包括教育、鼓勵、運動、工作、評估5個部分。在本研究中,干預4個月,觀察組CNS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MA、ADL評分高于對照組。這提示5E康復護理模式與有氧-抗阻運動聯(lián)合應用于CI恢復期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四肢運動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針對患者不同個性特點、文化層次等,進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培養(yǎng)患者的興趣愛好,擴大活動與交際范圍,鼓勵患者之間相互交流,可分散患者注意力,起到積極作用。在運動環(huán)節(jié)加入有氧及抗阻運動等,可快速改善患者肌力等情況,促使神經(jīng)功能恢復。每月按時評估,可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促使護理質量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對CI恢復期患者采用5E康復護理模式聯(lián)合有氧-抗阻運動,可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四肢運動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