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娟
(廣西柳州市社會福利醫(yī)院 廣西 柳州 545005)
從醫(yī)學的角度來看,精神分裂癥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精神科疾病[1-2]。大量臨床相關資料顯示,精神分裂癥的病情與病因均錯綜復雜,通常需要長期住院接受治療。長此以往,患者的體重便會日益增加,進而加大對其自身健康的危害以及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難度。因此,為在明確導致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體重增加風險因素的基礎上制定和實施更為安全有效的針對性體重控制措施,減輕體重過度增加對自身病情的不利影響,本文深入探討了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體重增加的各方面可能性風險因素,現(xiàn)總結如下。
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在自愿與隨機原則的指導下選擇170 例從2016 年11 月~2019 年1 月就診于本院精神科并確診為精神分裂癥且需長期住院接受治療的患者納為本次實驗樣本(排除標準:①具有藥物過敏史或重大手術治療史者;②意識不清醒或伴有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礙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以及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者。納入標準:①符合《國際疾病分類》中關于精神分裂癥的相關診斷標準且需長期住院接受相應治療;②患者精神狀態(tài)相對較穩(wěn)定且簽訂相關協(xié)議文件),并將體重及身體重量走向正常的分為體重正常組(n=85 例),將體重及身體重量走向過于肥胖的分為體重超重組(n=85 例)。其中,體重正常組的男性患者有53 例,女性患者有32 例;最高年齡為75 歲,最小年齡為24 歲,平均年齡為(39.48±10.29)歲;病程為1 ~16年,平均病程為(8.21±2.32)年。體重超重組的男性患者有54 例,女性患者有31 例;最高年齡為76 歲,最小年齡為25 歲,平均年齡為(39.47±10.28)歲;病程為2 ~15年,平均病程為(8.20±2.33)年。兩組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結果顯示相關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首先,醫(yī)護人員分析兩組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一般資料以及明確可能增重風險因素;其次,由醫(yī)護人員全程跟蹤兩組患者的在研究期間的體重變化情況并采取相應的體重控制措施。
由觀察小組嚴格遵照臨床相關規(guī)定并同時結合臨床相關工作經(jīng)驗全面性和深入性分析導致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體重不斷增加的各方面可能性因素(抗精神病藥物服用方式、受教育程度、抗焦慮抑郁藥物、年齡、肥胖家族史、總病程[3-4]等)。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體重正常組與體重超重組患者在抗精神藥物服用方式以及受教育程度和抗焦慮抑郁藥物等幾項可能性增重因素的相關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導致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體重不斷增加的因素主要為性別、年齡、以及是否伴有肥胖家族史和總病程。其中,不管是患病率或體重超重率,男性患者所占比重明顯要高于女性患者,且相關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體重正常組男女性患者分別占62.35% 和37.65%,體重超重組男女性患者分別占63.53% 和36.47%。與此同時,中老年年齡段的患者以及伴有肥胖家族史的患者和總病程越長的患者體重更容易增加,見表。
表 導致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體重增加的風險因素綜合分析[n(%)]
影響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體重增加的風險因素涉及范圍較廣且多種多樣,其中又以患者性別、年齡、肥胖家族史以及總病程等最為突出。研究結果與楊秀英、史戰(zhàn)明等學者“216 例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體重增加風險因素的相關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根據(jù)上述幾大影響該類患者體重增加的風險因素,參與本次研究的醫(yī)護人員與臨床觀察小組初步制定了針對性的體重控制方案,具體如下:引導患者合理飲食,多食用促進腸道消化的食物,遠離油膩多脂的食物,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健康飲食的基礎上,依據(jù)患者身體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運動鍛煉計劃,指導患者進行適當性的運動與鍛煉,在控制自身體重的同時強身健體;盡量在合理用藥的情況下減少對激素類藥物以及具有導致肥胖等副作用藥物的使用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