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蓮 王海力
(內江師范學院考試中心;內江師范學院教務處,四川 內江641000)
消費者后悔權,指的是在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買賣合同成立并生效之后,給予消費者一段冷靜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消費者有權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和程序來解除買賣合同,可以選擇無條件退貨并獲得退款的權利。簡單來說,后悔權與我國的無條件退貨制度有點類似,我國有很多學者都將它們進行了比較。后悔權制度與無條件退貨制度還是有所不同:后悔權是一種法定的權利,而無條件退貨制度是一種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約定的權利。在我國2014年3月15日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后悔權制度是其中的一大亮點,也是一大創(chuàng)新點,引起了當時業(yè)界、學界和普通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消費者后悔權主要指的是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在買賣合同成立并生效后給予消費者一段冷靜思考的期間。我國法律將這段時間規(guī)定為七天,在這七天內,消費者有權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和程序來解除其與經營者所簽訂的買賣合同,并有無條件退貨且獲得退款的權利。
消費者后悔權是一種法律制度,但它起源于商業(yè)習慣。從商業(yè)習慣過渡到法律制度,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后悔權在世界上不同地方慢慢興起,并有著不一樣的稱謂。英美兩國將其稱之為冷卻期或冷靜期;法國將其稱之為反悔權或后悔權;德國將其稱為撤回權或撤銷權。這些稱謂雖然各不相同,然而其本質大體上卻是一致的。[1]即消費者在這段時間以內,通過網購、郵購、電視購物等方式購得的物品,除法律規(guī)定的不適用后悔權的物品之外,都能夠無條件退貨。
消費者后悔權是一種法律權利制度。通過前面很多學者的研究得出的總結,消費者后悔權有如下特點:第一,時效性。后悔權具有時效性,其時效期為七天,也就是說,在收到貨物之日起七天內,消費者可以行使后悔權來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第二,單方性。單方性是指行使消費者后悔權是消費者單方面的意思表示,因為消費者后悔權是一種形成權,所以不需要與經營者之間達成合意。第三,無因性。無因性是指消費者在行使后悔權的時候無需向經營者說明理由,只要是在七天的冷靜期內,無論什么原因,消費者都可以行使后悔權。當然,法律規(guī)定的不適用后悔權的商品除外。第四,非訟性。非訟性就是說消費者行使后悔權,只需要通知到經營者就可以,即意思表示要讓經營者知道,并不需要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2]
在我國,消費者后悔權最早在地方立法中出現。在2014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之前,很多地方政府考慮到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利”這一點。例如《四川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天津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guī)。雖然這些地方性法規(guī)只在當地具有效力,但對于我國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實施還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之后,因為網絡的繁榮發(fā)展,大量的電商和網購平臺都有無理由退貨的相關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對于當時的立法者來說,也起到了很大的借鑒作用。
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2014年3月15日正式實施,其中規(guī)定的消費者后悔權制度雖然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但對于當時的在線交易起到了很大的規(guī)范作用,一些侵犯消費者權利的糾紛也能夠得以解決。2015年1月國家工商總局頒布了《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將消費者后悔權的相關規(guī)定更加細化和明確。
法律賦予消費者后悔權制度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后悔權制度推動了我國在線交易的發(fā)展,是我國經濟法中的一大進步。但還是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完善和改進。
在我國的網絡環(huán)境下,因為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很容易遭到侵犯。法律賦予消費者后悔權本來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然而,目前的現實狀況說明,僅僅只有消費者后悔權不能解決現實中千變萬化的消費問題。因此,法律亟待完善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思考。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在線遠程交易已經發(fā)展成當今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領域,網購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因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5條規(guī)定了消費者后悔權,以此來保障網絡中買賣雙方的權利。后悔權中,消費者有七天的冷靜期,冷靜思考其購買的商品自己是否需要、是否喜歡、是否適用。如果消費者自己對商品有任何的不滿意,可以在七天內無理由退貨。
在現實生活中,后悔權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和機制都不夠細化,因此產生了許多的糾紛。所以,我國應當制定跟消費者后悔權相關的實施細則。對后悔權的相關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以解決商家與買家之間的矛盾。
目前消費者后悔權內容較為模糊。在網絡交易中,一些商家和一些消費者經常利用法律的漏洞來侵犯對方的權益。因此,我們國家需要完善消費者后悔權制度的相關條款,從法律上明確具體內容、適用情況以及適用條件。
自從網絡交易開始發(fā)展以來,產生的糾紛與爭議越來越多,歸根究底就是因為我國還沒有對電子商務等相關交易作出明確規(guī)定。只有用法律來完善后悔權制度的相關條款,才能保證后悔權制度的順利實施,進一步保障消費者與經營者共同的合法權利。
消費者后悔權制度是消費者的一項重要權利,一套系統(tǒng)的、配套的保障機制是一套好的制度必須要有的東西,消費者后悔權也是如此。消費者在線上網絡購物中,難免會遇到很多不遵守法律、不遵守規(guī)則的經營行為。其實不僅僅是經營者,還有很多消費者為了個人不正當的利益,也會惡意的濫用消費者后悔權,對經營者的合法權利造成損害,這也嚴重危害了網絡交易的市場環(huán)境。
因此,國家在這些方面應當建立起相應的保障機制。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基礎,完善相關的經濟法律法規(guī),例如《商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其他經濟法律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保障在線交易的進一步發(fā)展,對惡意使用后悔權的消費者和經營者作出一定懲罰,提高他們的違法成本。
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信用評價體系對于消費者后悔權的實施有著很大的作用。因為在線交易中,買賣雙方都是平等的主體,都應當遵守誠實信用的原則。如果消費者不講信用,會濫用后悔權,侵害經營者的合法利益,破壞市場經濟環(huán)境,影響在線交易的發(fā)展;而如果經營者不講信用,就會增加網絡購物的糾紛,破壞法制。因此,建立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信用體系勢在必行,將這些濫用后悔權的消費者和不遵守法律制度的經營者的行為記錄在案,約束他們的行為,可避免后悔權制度被濫用。
我國經濟發(fā)展十分迅速,但在目前,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信用體系還沒有完善,當出現糾紛的時候,消費者的合法權利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必須要建立起消費者后悔權監(jiān)督機制,可以有三種監(jiān)督方式,包括個人監(jiān)督、國家監(jiān)督和社會監(jiān)督。個人監(jiān)督主要是指由消費者來進行的,由消費者自己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當然在很多情況下這種方式并不適合。國家監(jiān)督指國家設立專門的行政監(jiān)督機構,避免消費者濫用后悔權,也避免經營者進行不正當競爭。社會監(jiān)督主要就是指由普通社會大眾來進行的監(jiān)督,在現實社會中,廣大網民的力量不可忽視,如每年中央電視臺舉行的“3·15晚會”,就是社會監(jiān)督的一種方式。各監(jiān)督方式多管齊下,這樣才能使后悔權得到更為順利地實施。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和電子商務的繁榮,在線交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在網絡交易中,消費者又很容易受到網上虛假宣傳的吸引,進而盲目消費。因此,需要有一種制度來保護這種狀態(tài)下的消費者。后悔權制度就具有這樣的作用。消費者后悔權制度歸屬于經濟法的范疇,反映了我國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現狀,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護消費者在在線交易中的一切合法權益。完善消費者后悔權,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費者后悔權的實施對在線交易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該制度在實施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經歷時間和實踐的證明,也需要進一步地完善和明確,才能真正起到保護消費者切身利益的作用。除此之外,完善消費者后悔權制度,對于完善我國的網絡消費環(huán)境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