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方塊表意文字。小學識字教學引入漢字文化內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在文化滲透中完成識字學習任務,這無疑是素質教育的最理想追求。漢字文化深邃豐盈,從漢字發(fā)明到漢字演變,從漢字記事到漢字創(chuàng)作,都蘊含豐富文化因素,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漢字文化,無疑能夠順利開啟學生學習智慧,形成豐富的教學動機。
歌謠是學生幼兒時期接觸比較多的學習形式,通過順口溜、兒歌、歌謠等形式展示漢字內涵,可以給學生帶來最為生動形象的識字學習。學生對歌謠有特殊情結,教師借助歌謠展開識字教學,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漢字文化傳承滲透機會,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歌謠與識字教學的完美結合,其教學調度效果更為顯著,教與學必將達成更多和諧。
如教學《找春天》,這篇課文涉及生字比較多。如“脫、襖、尋、羞、姑、遮掩、探、嫩、符、解、觸”等。為給學生提供更豐富識字體驗,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關于春天的兒歌,并要求學生能夠找出其中的生字,體會其表達的意義。如兒歌:春風是個小娃娃,一路跑著一路耍。它給柳樹梳頭發(fā),梳得柳樹羞答答。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羞”字,并對其意義進行分析:羞是害羞的意思,也就是我們說的不好意思了。再如兒歌:映山紅,無數(shù)朵,嫩葉嫩枝像著火,雨點救火往下落,下來才知是看錯。學生能夠快速找到“嫩”字,并對這個字進行感性解讀。為提升學生學習品質,教師鼓勵學生自行創(chuàng)編關于春天的兒歌,能夠用上課文中的生字。學生開始醞釀,教師及時跟進給出具體的指導。學生開始展示兒歌作品,課堂學習氣氛濃重起來。有學生這樣展示:小燕子,真靈巧,飛到東來飛到西,翅膀觸動小河面,探頭探腦尋害蟲……教師對學生個性表現(xiàn)給出積極評價,學生展示熱情更加高漲。教師利用兒歌展開生字學習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帶來豐富激發(fā)動力。學生對兒歌有特殊情懷,運用兒歌學習生字,其適合度更高,教學啟動效果也會更為顯著。兒歌、童謠、民歌、俗語、歇后語等,都屬于傳統(tǒng)文化范疇,與漢字文化也有更深淵源,教師以此展開教學發(fā)動,可以獲得豐富學習成效。
漢字結構多種多樣,最早的象形字,便是從實物角度創(chuàng)造的;指示字是在象形字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類漢字;后來的形聲字出現(xiàn),給漢字帶來更多創(chuàng)造資源,漢字集合呈現(xiàn)海量增長。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從漢字音形角度展開引導,可以給學生帶來多種感官沖擊,只要能夠找準識字角度,學生可以順利掌握漢字的音形義特點,形成堅固記憶。
漢字演變過程比較漫長,小學生難以形成系統(tǒng)認知。教師不妨從字形解讀中,讓學生建立初步印象。如教學《楓樹上的喜鵲》這篇課文時,有一些生字特別適合進行音形角度解讀。如“傘”,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畫出一把傘,然后逐漸演繹成“傘”字,讓學生見識象形文字的誕生過程。如“母”字,甲骨文中直接畫出母親有乳之形,逐漸演變成現(xiàn)在的“母”字。學生在見識漢字演變過程中,對漢字構架規(guī)律有了一定了解。為有效調動學生識字主動性,教師啟發(fā)學生:在課文中,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漢字存在。你能夠找到一些典型的案例嗎?不妨集中起來,進行小組內展示,感受象形文字的文化底蘊。學生聽說要搜集象形字,都興奮不已,利用多種信息渠道展開搜集行動。教師利用象形字打開生字學習引擎,成功激活學生識字熱情。象形字是最為原始的造字法,自然是漢字文化的起點,由此展開教學引導,不僅讓學生建立更多識字方法,還能夠給學生帶來漢字文化熏染。
字謎識字是利用漢字燈謎形式展開的學習行為,學生對字謎有特殊學習興趣,可以給識字教學帶來更多教學情趣。小學低年級學生直觀思維比較敏感,教師適時引入字謎助學識字教學,教師借助網(wǎng)絡信息平臺搜集字謎,或者利用已有認知進行創(chuàng)編字謎,都能夠獲得豐富教學成效。如果有可能,也可以發(fā)動學生參與字謎的創(chuàng)編互動,讓學生在實際感知體驗中形成漢字文化意識。
在教學《蜘蛛開店》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入字謎進行施教操作。如“身子分成節(jié),全身長滿腳,雖然會傷人,用它能做藥?!苯處熥寣W生猜一種動物?!八乃姆椒揭粔K布,嘴和鼻子都蓋住,兩根帶子耳上掛,不怕風沙不怕土?!苯處熥寣W生猜一樣物品。學生都能夠順利找到謎底。為進一步提升學生識字興趣,教師讓學生自行挑選生字,或者是詞語,創(chuàng)編一些謎語。學生聽說要自行創(chuàng)編謎語,都顯得特別興奮。如“天生脖子長,身穿花斑衣。想吃嫩葉子,不用費力氣”?!翱椘烽L又長,圍住脖子暖有暖。冬天離不開,夏天扔一旁?!薄瓕W生謎語不斷涌現(xiàn),給課堂帶來更多活力。教師利用謎語啟動生字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喜聞樂見,成功調度課堂學習氣氛。從學生表現(xiàn)可以看出,教師教學設計和發(fā)動是比較成功的。學生都能夠潛入到謎語的創(chuàng)編操作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展開生字記憶,其效果也會更為突出。謎語是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瑰寶,特別是一些拆分漢字方面的字謎,更是漢字文化中的奇葩,需要我們建立傳承思想。
所謂字理識字,是指對漢字所有部件的含義進行的解讀,包括漢字的古義和今義,漢字經過漫長的演進,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意義集合,在識字環(huán)節(jié)引入字理識字教法,可以為學生提供明晰的認知途徑,讓學生從理解漢字豐富內涵角度展開認讀識記,勢必能夠為識字教學注入豐富動力支持。字理識字屬于漢字文化滲透的最常見教法運用,其適合度更高,學生從識字過程中獲得的漢字文化傳承意識更為豐盈。
在教學《青蛙賣泥塘》中的生字時,教師對一些生字進行字理方面的解讀,并要求學生也能夠根據(jù)字理展開相關訓練操作。如“青蛙”的“蛙”,教師給出講解:這個字分為兩個部分,左邊是“蟲”字,說明青蛙屬于“益蟲”行列,右邊是“圭”字,表示一種聲音。我們平常說的“娃娃”也和這個字屬于一類字。學生從教師講解中獲得啟迪,自然能夠自行展開分析解讀。如“搬家”的“搬”字,左邊是提手旁,表達一個動作,右邊是“一般”的“般”,表示字音,一個形旁、一個聲旁,共同組成一個“搬”字。學生能夠從形旁聲旁角度展開解讀,說明教師引導是比較到位的,給學生帶來不少啟迪。形聲字構建有一定規(guī)律,集體體現(xiàn)漢字文化內涵。教師從這個角度傳授生字學法,給學生以文化滲透和沖擊。
識字教學有學科規(guī)律要求,教師從漢字文化滲透角度展開教學發(fā)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感知體驗機會,促進識字學習的自然升級。漢字文化深邃豐富,從造字法到漢語言,從字形字義探索到漢字歷史演變追蹤,都能夠有效提升識字教學品質,幫助學生順利構建漢字文化傳承意識,形成豐富漢字學習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