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輝
(興城市人民醫(yī)院腫瘤科,遼寧 興誠 125100)
結直腸癌指的是癌細胞起源于患者結腸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消化道疾病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多發(fā)于盲腸、升結腸、橫結腸等部位,我國的青少年有多發(fā)趨勢[1]。結直腸癌在臨床早期并無明顯癥狀,等癌腫生長到一定程度時,會因為生長部位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目前,對于結直腸癌,臨床上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盡量爭取行結直腸癌的根治性手術,輔以中醫(yī)治療和化學治療等方法,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2]。為提高治療總有效率,也為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本文對結直腸癌化療后肝功能異常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結直腸癌化療后肝功能異常的患者共82例,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1例,其中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齡為26~80歲,采用化療進行治療;觀察組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齡為27~79歲,采用化療聯合保肝藥物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分析。對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等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對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與認可。
化療標準:Ⅰ期患者或有化療禁忌的患者不推薦化療。Ⅱ期患者應當不出現以下高危因素:血管淋巴管浸潤;術前腸梗阻或者術前腸穿孔。Ⅲ期患者可以使用化療。一線輔助化療藥物中不使用伊立替康或者靶向藥物。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結直腸癌根治手術,術后8周內開始化療,化療時間不超過6個月。對照組患者采用化療治療的方法。對照組患者用西妥昔單抗注射液(默克里昂,100 mg∶50 mL)初始計量為400 mg/m2體表面積,其后每周250 mg/m2體表面積。初次給藥時,建議滴注時間為120 min,隨后每周給藥的滴注時間為60 min,最大滴注速率不得超過5 mL/min。在用藥過程中及用藥結束后1 h內,必須密切監(jiān)察患者的狀況,觀察室必須配備復蘇設備。奧沙利鉑(深圳海王藥業(yè)有限公司,粵20160131),在單獨或聯合用藥時,推薦劑量為按體表面積一次130 mg/m2,加入250~5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輸注2~6 h。如無不良反應出現時,每3周(21 d)給藥1次。氟尿嘧啶(西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0128,10 mL∶0.25 g)單藥靜脈注射劑量一般為按體質量一日10~20 mg/kg,連用5~10 d,每個療程5~7 g(最大劑量<10 g)。若為靜脈滴注,通常按體表面積一日300~500 mg/m2,連用3~5 d,每次靜脈滴注時間為6~8 h。靜脈滴注時可用輸液泵連續(xù)給藥維持24 h。用該藥治療原發(fā)性或轉移性肝癌時,多采用動脈插管給藥。該藥用于腹腔內注射時,可按體表面積一次500~600 mg/m2。每周1次,2~4次為1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采用化療聯合保肝藥物的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使用常用保肝藥物的基礎上增加使用保肝藥物,硫普羅寧片(上海華源長富藥業(yè)集團旌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893,0.1 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片(100~200 mg),每日3次,療程2~3個月,或遵醫(yī)囑使用。應注意全面觀察患者狀況,定期檢查患者的肝功能是否出現異常情況。
1.3 療效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化療后的肝功能異常指數和分級狀況來判定結直腸癌化療后肝功能異常的影響因素并進行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9.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n(%)]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化療后的肝功能異常指數和分級狀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化療后肝功能異常指數和分級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肝功能異常的分級比較 對照組患者共有41例,血清ALT升高1度4例(9.76%),升高2度6例(14.63%),升高3度8例(19.51%);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升高1度5例(12.20%),升高2度4例(9.76%),升高3度7例(17.70%);堿性磷酸酶(ALP)升高1度6例(14.63%),升高2度7例(17.07%),升高3度5例(12.20%);總膽紅素(TBIL)升高1度0例,升高2度4例(9.76%),升高3度4例(9.76%)。觀察組患者共有41例,血清ALT升高1度0例,升高2度1例(2.44%),升高3度0例;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升高1度1例(2.44%),升高2度2例(4.88%),升高3度1例(2.44%);堿性磷酸酶(ALP)升高1度0例,升高2度2例(4.88%),升高3度1例(2.44%);總膽紅素(TBIL)升高1度1例(2.44%),升高2度0例,升高3度0例。兩組數據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化療后的肝功能異常升高的數據對比[n(%)]
2.3 兩組患者使用不同的化療藥物后肝功能的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使用奧沙利鉑藥物或西妥昔單抗注射液,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使用奧沙利鉑的基礎上增加保肝藥物。其中對照組患者肝功能異常有15例(36.59%),肝功能正常有26例(63.41%),觀察組患者肝功能異常有3例(7.32%)(χ2=10.2500,P=0.001);肝功能正常有38例(92.68%)(χ2=5.5489,P=0.018)。對照組患者治療周期為(10.12±2.00)d,觀察組患者治療周期為(7.12±1.23)d(t=8.1813,P=0.0001)。
目前,我國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患者排便習慣的改變,患者的大便性狀改變,如患者大便變細,出現血便或黏液便等,患者感到腹痛或腹部出現不適,有貧血癥狀[3]。對于結直腸癌患者,通常在給予手術治療后,輔以化療方法來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因此,探討結直腸癌化療后肝功能異常的影響因素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使用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如奧沙利鉑,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且對于腎功能正常的患者而言,不需要使用保肝藥物,雖有不良反應,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4]。如患者長期服用會表現出惡心、嘔吐及腹瀉的癥狀,嚴重者會產生周圍神經毒性,與寒冷有關的末梢感覺異常,患者感覺遲鈍,咽喉異常或者喉痙攣,運動神經出現異常等癥狀[5]。氟尿嘧啶不適用于肝功能發(fā)生明顯異常者,因此,化療藥物的安全性能較低,無法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與之相比,在使用常規(guī)化療藥物的基礎上增加保肝藥物可保護患者的肝臟器官,將藥物對人體的傷害降到最低[6]。如本文中使用的硫普羅寧片,它用于改善各類急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用于脂肪肝、酒精肝、藥物性肝損傷的治療及重金屬的解毒,還可有效降低放化療的不良反應,并可預防放化療所致的外周白細胞減少和二次腫瘤的發(fā)生,這為化療患者提供了保護屏障[7]。此外,由于長期使用化療藥物及放射治療,患者會在治療期間出現不同程度的肝功能異常,如隨著化療時間的延長,患者淋巴組織的細胞殺傷力增大,同時患者肝功能也會受影響,進而患者的肝臟血流量和排除毒素能力會隨之減弱,長期使用抗癌藥物會增加患者組織細胞的毒性,嚴重者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8]。隨著年齡的增長,肝臟功能會衰弱,如患者肝血流量的減少,肝臟最終所能獲取的營養(yǎng)物質也會相應減少,造成肝臟細胞的活性出現下降情況,選擇化療藥物需考慮患者的實際病情與可能引起患者化療后肝功能下降的因素,有針對性地改善化療藥物配伍,從而最大程度保護患者化療后的肝功能[9]。因此,為緩解患者化療后肝功能受損傷的癥狀,可適當使用一些保肝藥物,如降酶保肝類藥物和抗感染保肝類藥物,有助于促使患者肝臟順利排毒,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10]。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研究發(fā)現化療聯合保肝藥物治療結直腸癌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患者化療后肝功能出現異常的概率能夠得到有效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患者的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