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侃
東港市第二醫(yī)院婦產科 (遼寧東港 118311)
先兆流產指的是女性在妊娠12周以前出現(xiàn)的以少量陰道出血、伴有腰酸痛或小腹墜痛等作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常見婦產科疾病。近些年,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及環(huán)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先兆流產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升高的趨勢,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1]。大部分學者認為,遺傳因素、免疫相關性疾病、性激素分泌異常、病毒感染、內分泌紊亂、生殖器相關異常疾病等是先兆流產的常見原因[2]。當前臨床對于先兆流產患者的治療仍以激素補充為主,本研究應用地屈孕酮與黃體酮聯(lián)合治療先兆流產,取得不錯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先兆流產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6例。試驗組年齡21~38歲,平均(28.86±1.64)歲;孕次1~3次,平均(1.68±0.26)次;產次0~2次,平均(1.03±0.03)次;孕周4~8周,平均(6.78±1.02)周。對照組年齡21~36歲,平均(28.71±1.57)歲;孕次1~3次,平均(1.53±0.29)次;產次0~2次,平均(1.01±0.01)次;孕周4~8周,平均(6.62±1.06)周。兩組年齡、孕次、產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試驗組采用地屈孕酮片與黃體酮聯(lián)合治療,地屈孕酮片(荷蘭Abbott Biologicals B.V.公司生產,批準文號H20130110)口服,40 mg/次,1次/d;黃體酮(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534)肌內注射,20 mg/次,1次/d。
對照組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療,用法用量與試驗組一致。
兩組治療周期均為1個月。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人絨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變化情況,同時比較兩組保胎成功率。
治療前,兩組組人絨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孕酮、雌二醇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及對照組人絨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孕酮、雌二醇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人絨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變化情況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人絨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 P<0.05
組別 例數(shù) 人絨膜促性腺激素(U/ml)孕酮(nmol/L) 雌二醇(pg/ml )對照組46治療前 3 019.43±29.72 22.21±2.28 707.43±13.42治療后 6 474.57±35.59a 26.74±2.31a 857.32±15.16a試驗組 46治療前 3 016.68±26.68 22.13±2.35 706.58±12.13治療后 8 589.45±43.36ab 30.14±2.71ab 1 033.43±18.18 ab
試驗組保胎成功率為89.1%(41/46),對照組保胎成功率為69.6%(32/4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先兆流產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產科疾病,該病發(fā)病率在妊娠期女性中為10%~15%。先兆流產多見于排卵后早期胎盤尚未成型前,黃體功能缺陷導致子宮肌肉收縮而引發(fā)先兆流產。及時補充雌激素是當前臨床治療先兆流產患者的主要手段。地屈孕酮片屬于一種口服孕激素,為黃體酮的異構體,其與孕激素受體的親和力較強,無腎上腺激素、雄激素作用,不會造成女性的男性化,且小劑量應用即可生效,被廣泛用于先兆流產患者的治療。但近些年的臨床實踐顯示,單用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療的遠期療效并不是十分令人滿意[3]。黃體酮為孕激素的一種,是一種天然微粉化黃體酮制劑,其作用與孕酮相似,可抑制子宮的興奮及收縮,為受精卵著床及胚胎營養(yǎng)提供有利的條件。
有研究報道,先兆流產的發(fā)生與身體孕酮水平關系密切[4]。孕酮為一種類固醇激素,身體的腎上腺、胎盤、卵巢均可分泌,身體雌性激素水平正常是確保子宮內膜由增殖期向分泌期轉變、孕卵著床的重要前提;孕酮早期主要由黃體分泌,在孕10周左右時,可由胎盤分泌黃體,身體內的孕酮及雌激素水平正常是確保正常妊娠的關鍵;孕酮水平降低可顯著增加先兆流產的風險,因此治療先兆流產患者的關鍵在于促進孕婦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水平恢復至正常水平。
人絨膜促性腺激素為糖蛋白的一種,主要由胎盤絨毛滋養(yǎng)細胞分泌,該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進黃體的生長及刺激雌激素的分泌,并能有效促進胎盤的發(fā)育。一般而言,在孕5~12周時孕酮水平已處于比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隨著孕周的增加該激素的水平不會出現(xiàn)較大的波動;雌二醇在6~8周期間主要由黃體分泌,而在孕10周后主要由胎盤分泌,該激素水平可隨著孕周的延長而不斷增加,從而促進胚胎的正常發(fā)育[5];因此,監(jiān)測患者人絨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變化可有效預測先兆流產患者的妊娠結局。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人絨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保胎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黃體酮屬于天然孕激素,該激素具有選擇性孕酮受體的生物活性,無致畸與染色體突變作用,無雌雄激素樣作用,更有利于改善胎盤循環(huán),因此具有較高的保胎率。
綜上所述,采用地屈孕酮與黃體酮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提高先兆流產患者的保胎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