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德 王治江 張文斌 華 軍 郭劍玲
(1河西學院農(nóng)業(yè)與生物技術(shù)學院,甘肅張掖734000;2甘肅省張掖市經(jīng)濟作物推廣站,甘肅張掖734000)
海鮮菇(Hypsizygus marmoreus),又名真姬菇、玉蕈、斑玉蕈、鴻喜菇等,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顏色潔白,菌肉肥厚,口感細膩,氣味芬芳,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多糖和多種氨基酸以及鉀、鈉、鈣、鎂、鐵和鋅等礦物元素[1]。蛋白質(zhì)中氨基酸種類齊全,含有人體必需的所有8種氨基酸,其子實體中賴氨酸、精氨酸含量高于一般菇類,對青少年益智、增高有重要作用,長期食用有益健康[2];其次海鮮菇還有防止便秘、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抗疲勞、預(yù)防衰老、延長壽命的獨特功效,是近年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的主要菇種之一[3]。但海鮮菇保存期一般只有5~7 d,貨架期短,限制了海鮮菇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中草藥因其具有資源豐富、價格便宜、天然無毒和殺菌抑菌等優(yōu)點,而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睞和重視,成為開發(fā)天然保鮮劑的重要材料來源,也符合人們對食品保鮮綠色、環(huán)保等要求[4]。用中草藥提取液保鮮海鮮菇符合這一發(fā)展趨勢,又因其操作簡便、污染少、成本低、且對人體無毒害作用,在海鮮菇防腐保鮮和資源開發(fā)上具有極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極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前人研究表明,殼聚糖、肉桂提取液及其復(fù)合液均會不同程度降低海鮮菇質(zhì)量損失率,抑制海鮮菇呼吸強度和細胞膜透性增大,延緩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壞血酸降解[5]。為探索中草藥提取液在海鮮菇貯藏過程中的保鮮效果,提高海鮮菇的商品經(jīng)濟價值,試驗以丁香、艾葉、大青葉三種中草藥提取液對海鮮菇作涂膜處理,觀察提取液涂膜處理對海鮮菇的保鮮效果,旨在為利用中草藥提取液應(yīng)用于海鮮菇的貯藏保鮮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新鮮海鮮菇,由張掖貫黨珍稀菇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試驗選擇色澤潔白、無病蟲為害、機械損傷的新鮮海鮮菇;丁香、艾葉、大青葉(購自當?shù)厮幉墓舅幍辏?;低密度聚乙烯(LDPE)保鮮袋(規(guī)格為32 cm×25 cm×0.004 cm)購自當?shù)爻小?/p>
1.2.1 中草藥涂膜液的制備
準確稱取大青葉、丁香、艾葉各100 g,分別加500 mL清水浸泡1 h,加熱至沸騰后溫火煎熬20 min,濾出汁液;再向殘渣中加500 mL清水煮沸20 min,濾出汁液,合并前后2次汁液,加入3%殼聚糖,并定容至1000 mL備用。
1.2.2 中草藥涂膜液涂抹方法
將海鮮菇分別放入大青葉與殼聚糖涂膜液、丁香與殼聚糖涂膜液、艾葉與殼聚糖涂膜液中各浸泡3 min,取出后自然晾干,用LDPE保鮮袋(預(yù)先在塑料袋上打6個直徑為0.5 cm的孔)包裝,每種處理裝3袋,設(shè)3次重復(fù),以蒸餾水浸泡作為對照。放置于4℃冷藏箱中,每兩天隨機取樣測定各處理的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質(zhì)、可溶性糖、維生素C、細胞膜透性、脯氨酸、丙二醛。
硬度用GY-1型果實硬度計測定;失重率采用質(zhì)量法測定,失重率=(貯藏前海鮮菇質(zhì)量-貯藏后海鮮菇質(zhì)量)/貯藏前海鮮菇質(zhì)量×100%;細胞膜透性采用電導(dǎo)儀法測定;可溶性固形物采用WYA阿貝折光儀測定;可溶性蛋白質(zhì)用考馬斯亮藍G-250法測定;維生素C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可溶性糖采用蒽酮硫酸法測定;脯氨酸測定采用酸性印三酮法;丙二醛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測定。
試驗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DPS v6.5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1 不同處理對海鮮菇硬度的影響
硬度是海鮮菇的主要品質(zhì)指標之一,與其成熟衰老密切相關(guān)。海鮮菇采后極易因蒸騰作用而失水,引起組織萎蔫,硬度下降。由圖1可知,不同中草藥涂膜液對海鮮菇硬度有影響,在整個貯藏期間海鮮菇硬度隨貯藏時間的延長呈下降趨勢,在貯藏前期硬度下降較為平緩。第5天后,丁香處理海鮮菇硬度明顯下降,之后又再次上升;第7天時,對照海鮮菇硬度最低,艾葉處理海鮮菇硬度最高,高于對照38.2%,其次為大青葉、丁香處理,分別高于對照31.2%、17.4%;貯藏第9天后,各處理海鮮菇硬度迅速下降。但各處理之間,硬度不同。對照海鮮菇在貯藏過程中硬度均低于中草藥處理,艾葉處理海鮮菇硬度在第5~11天,均高于其他處理,大青葉和丁香處理海鮮菇硬度在對照與艾葉處理之間。貯藏第13天,對照海鮮菇硬度最低,丁香處理硬度最高,高于對照45.6%,艾葉、大青葉處理分別高于對照36%、4%。
圖1 中草藥對海鮮菇硬度的影響
2.1.2 不同處理對海鮮菇失重率的影響
海鮮菇貯藏期間的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會導(dǎo)致其失水失重。由圖2可知,不同中草藥處理對海鮮菇失重率有影響,在整個貯藏期間,不同處理的海鮮菇失重率均隨貯藏時間的延長而呈上升趨勢。各處理海鮮菇均逐漸失重,前1~3 d,對照與艾葉處理海鮮菇失重率接近,且高于丁香與大青葉處理;在第5天后,對照海鮮菇失重率明顯升高;第7天,對照海鮮菇失重率最高,大青葉處理失重率最低,低于對照33.9%;第7天后,大青葉處理海鮮菇失重率迅速上升,第9天后失重率上升趨勢減緩;第11天以后,各處理海鮮菇失重率均呈緩慢上升趨勢。各處理之間,海鮮菇失重率不同,對照處理第3天后,海鮮菇失重率始終高于其他處理;艾葉處理海鮮菇在整個貯藏期間,失重率呈直線上升趨勢,第11天后上升趨于緩慢;丁香處理海鮮菇在第1~3天失重緩慢,第3天后失重率明顯升高,第9天后,丁香處理海鮮菇失重率低于其他處理,大青葉和艾葉處理海鮮菇失重率在對照與丁香處理之間。貯藏第13天時,對照海鮮菇失重率最高,丁香處理海鮮菇失重率最低,大青葉、艾葉、丁香處理分別低于對照5.9%、14.7%、16%。
圖2 中草藥對海鮮菇失重率的影響
2.1.3 不同處理對海鮮菇可溶性固形物的影響
可溶性固形物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貯藏過程中海鮮菇品質(zhì)以及營養(yǎng)物質(zhì)損失,是判斷適時采收和耐貯性的一個重要指標。由圖3可知,在整個貯藏過程中,海鮮菇可溶性固形物隨貯藏時間的延長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對照海鮮菇下降最快;前1~3 d,各處理海鮮菇可溶性固形物均呈上升趨勢,丁香處理上升較為明顯;第3天后,各處理海鮮菇可溶性固形物開始逐漸下降,且對照下降最快;第5天后,艾葉處理海鮮菇可溶性固形物出現(xiàn)上升,之后又呈下降趨勢;第7天后,丁香處理海鮮菇可溶性固形物再次升高,第9天后呈直線下降趨勢;第11天后,艾葉處理海鮮菇可溶性固形物迅速下降。對照海鮮菇可溶性固形物始終低于中草藥處理海鮮菇,大青葉處理海鮮菇呈緩慢下降趨勢,始終處于對照與丁香處理之間。貯藏第13天時,對照海鮮菇可溶性固形物最低,丁香處理可溶性固形物最高,高于對照61.4%;其次為大青葉處理,高于對照57.4%;最后為艾葉處理,高于對照52.3%。
圖3 中草藥對海鮮菇可溶性固形物的影響
2.1.4 不同處理對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的影響
蘑菇中蛋白質(zhì)變化能表明組織的代謝水平,在蘑菇采后貯藏過程中,可溶性蛋白質(zhì)大部分被分解用于滿足代謝需要,其含量的下降可作為組織衰老的重要指標之一。由圖4可知,不同處理對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有影響,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各處理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均呈下降趨勢,前1~3 d,各處理下降緩慢;第3天后,對照與艾葉、丁香處理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明顯下降,大青葉處理下降不明顯;第5天時,大青葉處理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含量最高,比對照高33.8%;第5~9天,丁香、艾葉處理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下降緩慢;第5天后,大青葉處理海鮮菇明顯下降;第9天后,各處理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均迅速下降。貯藏期間,對照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始終低于中草藥處理,艾葉處理始終處于對照與丁香處理之間,丁香處理除第5天外,其余時間均高于其他處理。貯藏結(jié)束時,對照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含量最低,丁香處理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含量最高,丁香、大青葉、艾葉處理分別高于對照60.7%、44.1%、29.5%。
圖4 中草藥對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的影響
2.1.5 不同處理對海鮮菇可溶性糖的影響
由圖5可知,隨貯藏時間的延長,海鮮菇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前1~3 d,各處理海鮮菇可溶性糖均呈上升趨勢,且大青葉處理海鮮菇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各處理;第3天后,各處理海鮮菇可溶性糖開始下降;第9天時,艾葉處理海鮮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高于對照38%,其次為丁香處理,最后為大青葉處理;第11天后,各處理海鮮菇可溶性糖含量急劇下降,且丁香處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第7天后,大青葉處理海鮮菇可溶性糖含量明顯下降,之后又逐漸上升,在第11天時又一次迅速下降,且始終處于對照與艾葉處理之間。貯藏期間,對照海鮮菇可溶性糖含量始終低于其他處理。貯藏結(jié)束時,丁香處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高于對照54.9%;其次為艾葉、大青葉處理,分別高于對照48.9%、44.2%。
圖5 不同中草藥對海鮮菇可溶性糖的影響
2.1.6 不同處理對海鮮菇維生素C的影響
維生素C是一種還原性物質(zhì),對果蔬起保護作用,是衡量海鮮菇品質(zhì)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具有酸性以及較強的抗氧化特性,極易氧化分解。由圖6可知,貯藏期間海鮮菇中的維生素C含量因不斷被降解消耗而逐漸降低。但隨貯藏時間的延長,下降趨勢漸趨平緩。貯藏前1~3 d,各處理海鮮菇維生素C含量出現(xiàn)上升;第3天后開始下降,其中對照海鮮菇維生素C含量最低,艾葉處理海鮮菇維生素C含量下降明顯,丁香和大青葉處理海鮮菇下降緩慢;貯藏第5天后,各處理海鮮菇維生素C含量明顯下降,在第7天時,丁香處理海鮮菇維生素C含量最高,比對照高27.5%;第11天后,各處理海鮮菇維生素C含量下降迅速。對照海鮮菇維生素C含量在貯藏期間始終低于各中草藥處理。貯藏結(jié)束時,丁香處理海鮮菇維生素C含量最高,高于對照46.1%;其次是艾葉處理,高于對照33.2%;最后是大青葉處理,高于對照26.3%。
圖6 中草藥對海鮮菇維生素C的影響
2.1.7 不同處理對海鮮菇細胞膜透性的影響
細胞膜具有選擇透性,在植物組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當細胞膜的完整性受損后,其選擇透性功能減弱,細胞內(nèi)物質(zhì)可自由通過,組織的細胞膜透性相應(yīng)增大;細胞膜透性的高低可以代表細胞膜的完整程度和穩(wěn)定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細胞受傷害的情況[6]。由圖8可知,海鮮菇細胞膜透性隨貯藏時間的延長呈上升趨勢,前1~3 d,各處理海鮮菇細胞膜透性上升緩慢,第3天后各處理細胞膜透性均明顯上升;第7天,對照海鮮菇細胞膜透性最高,丁香處理細胞膜透性最低,比對照低28.6%,第7天后,各處理海鮮菇細胞膜透性上升緩慢,之后又再次迅速上升。丁香處理海鮮菇細胞膜透性最低,對照海鮮菇細胞膜透性始終比各處理高,且艾葉與大青葉處理始終處于對照與丁香處理之間。貯藏第13天,丁香處理海鮮菇細胞膜透性最低,低于對照22.5%,其次是艾葉處理,低于對照16.1%,最后為大青葉處理,低于對照13.3%。
圖7 中草藥對海鮮菇細胞膜透性的影響
2.1.8 不同處理對海鮮菇脯氨酸的影響
由圖8可知,各處理海鮮菇在整個貯藏期脯氨酸含量逐漸升高。前1~3 d,各處理海鮮菇脯氨酸含量上升緩慢,第5天時,上升迅速,第7天時,對照海鮮菇脯氨酸含量最高,其次為丁香、大青葉、艾葉處理。其中艾葉處理海鮮菇脯氨酸含量最低,比對照低28.9%;第7天后,各處理海鮮菇脯氨酸含量再次下降,其中丁香處理與大青葉處理下降最快;第9天時,各處理海鮮菇脯氨酸含量又一次快速上升,此后上升漸趨緩。對照海鮮菇脯氨酸含量始終高于其他各處理,丁香處理海鮮菇脯氨酸含量最低。貯藏第13天,丁香處理海鮮菇脯氨酸含量為0.5693 mg/g,低于對照26%;其次為大青葉和艾葉處理0.6255 mg/g、0.639 mg/g,分別比對照低18.7%、17%。
圖8 草藥對海鮮菇脯氨酸的影響
2.1.9 不同處理對海鮮菇丙二醛的影響
由圖9可知,不同中草藥處理對海鮮菇丙二醛含量有影響,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各處理海鮮菇丙二醛含量呈“升-降-升”的趨勢,丙二醛含量不斷積累。在前5 d,各處理海鮮菇丙二醛含量迅速上升,第5天后丁香和大青葉處理海鮮菇丙二醛含量開始下降,第9天后又開始上升;第7天時,對照海鮮菇丙二醛含量最高,丁香處理海鮮菇最低,比對照低27.8%;第9天后,各處理海鮮菇丙二醛含量又一次迅速上升。貯藏期間對照海鮮菇丙二醛含量最高且始終高于其他中草藥處理,艾葉處理海鮮菇在前5 d丙二醛含量最低,其后丁香處理持續(xù)最低。貯藏第13天,對照海鮮菇丙二醛含量最高,丁香處理最低,比對照低15.6%,艾葉、大青葉處理分別低于對照11.5%、9.5%。
圖9 中草藥對海鮮菇丙二醛的影響
三種中草藥涂膜處理均不同程度地保持了海鮮菇貯藏期間品質(zhì)、延緩了海鮮菇可溶性蛋白質(zhì)、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抑制了海鮮菇貯藏期間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同時還降低了海鮮菇失重率、抑制了細胞膜透性增大,延緩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維生素C的降解。中草藥涂膜保鮮能有效延緩海鮮菇品質(zhì)衰老和組織劣變,降低海鮮菇營養(yǎng)損失,提高其綜合貯藏品質(zhì),延長海鮮菇的貯藏保鮮期。
目前,多數(shù)開發(fā)利用的中草藥保鮮劑的主要作用成分與作用機理仍不十分清楚,使用量以及制劑本身的穩(wěn)定性還需深入探討。同時,有些中草藥在使用時還有特殊氣味與顏色,因此針對上述問題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