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菊 劉海東
【摘要】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問題也日益凸顯,這是每個小學語文老師迫切的追求。短暫的40分鐘里,怎樣能盡最大努力地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保證學習的效率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心研讀教材,潛心研究學生,精心設(shè)計活動,課堂上時刻做個“有心人”。
【關(guān)鍵詞】提高效益;用心;誠心;獨具匠心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1-0069-01
【本文著錄格式】張建菊,劉海東.做課堂上的“有心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方法例談[J].課外語文,2020,19(01):69,71.
一、抓好課堂紀律,老師要用心
知識的傳授,技能的掌握,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課堂40分鐘的有效利用。無疑,良好的課堂紀律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力保障。課堂上,如果學生亂哄哄,做小動作、目光呆滯、開小差,即使老師教學設(shè)計再精彩,講得再聲嘶力竭,也是白費功夫。所以,課堂上良好的紀律是學生學有所獲的前提。老師講課時要讓所有學生把眼睛轉(zhuǎn)起來,目光聚焦到老師身上。只要有一個學生走神了、做小動作了,老師要及時提問他,或者暗示同桌提醒他,保證每個學生認真聽講。一段時間后,逐漸形成一定的聽課潛規(guī)則:只要老師說,全部抬頭聽;板書的重點知識,立刻做筆記;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舉手答。學生答錯了,老師要善用鼓勵的眼神或語言,耐心引導,慢慢啟發(fā),保護學生的自信心??v觀小學不同學段的學生,越到高年級學生越不愿意舉手,課堂氣氛越沉默。為了打破孩子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僵局,老師要靈活采用各種方法,通過多種渠道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如課堂上采取“舉手統(tǒng)計法”,學習小組長統(tǒng)計組員一節(jié)課的舉手次數(shù),達到三次或以上的評為“舉手達人”,頒發(fā)達人之星獎;舉手兩次的評為“積極分子”?;蛘卟捎谩皟r值問題我來問”“同學困惑我來答”等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由學生互動解答,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這些方法能極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聽課、參與的效率會越來越高。
二、俯下身子交流,老師要誠心
(一)以誠相待
老師上課要走下講臺,以聊天的方式講述內(nèi)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閱讀、交流。老師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也能減少顧慮,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談出自己的理解。課堂上,老師難免有知識匱乏、筆下誤等情況,當學生提出來時,千萬不要惱火,老師應(yīng)謙虛道歉并表揚指出老師錯誤的孩子?!叭诵?,必有我?guī)煛?,孩子身上也有老師要學習的優(yōu)點。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把老師當成自己的朋友,師生雙方處于平等的地位,這樣的師生關(guān)系,可以創(chuàng)造民主、寬松、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chuàng)造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課堂有趣味,老師首先要激情不老。看全國小學語文界的各位泰斗,不管是已逾不惑之年還是年近花甲,只要到了課堂上,哪位不是豪情滿懷?在一次閱讀課上,當和學生讀了寫牡丹的優(yōu)美語句后,老師脫口唱道: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沒想到一學生大聲喊道:原唱嗎?老師隨即回應(yīng):“感謝你給予我這么高的評價。很遺憾,我這樣的歌聲不能表達牡丹的真姿色。人家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賞牡丹》中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那里的牡丹才最美呢。不信,你們回家背背這首詩,誰背的最快誰就能最早欣賞到這美不勝收的花?!睂W生饒有興趣地聽著,一個個躍躍欲試的樣子。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詩詞熏陶,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成了學習的調(diào)味劑。
(三)善于鼓勵
課堂上老師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困生身上,增加他們回答問題的機會,他們的聽課、表達習慣對于班級整體進步影響更為顯要。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少有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班上學習成績最不理想的趙盛,上課從來不聽課,兩手總是交織在一起,即使一片碎紙也能玩上一節(jié)課,在眾多老師、同學眼里簡直就不可理喻。面對這樣的孩子,老師要努力放大他身上的優(yōu)點,一有機會就表揚他。一次,老師讓他來朗讀課文,讀完后,他那清晰的吐字和富有磁性的嗓音一下子震撼了老師和同學。老師興奮地對全體同學說:“你們看,上蒼給了他一副多么得天獨厚的好嗓子。只要趙盛同學找到學習的好方法,學會努力,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他成為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呢?!睆哪且院?,他真的變了,課堂上開始抬頭了,作業(yè)能認真書寫了,每天早讀就他讀得最帶勁了……
三、讓閱讀成為習慣,老師要獨具匠心
要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就要注意從聽、說、讀、寫、積累、表達、運用等多方面去努力。老師要從思想意識上真正認識語文學習中閱讀、寫字的重要性。語文課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的分析講解模式,引領(lǐng)學生廣泛閱讀,讀經(jīng)典美文,讀百科全書,讀唐詩宋詞……打破孩子閱讀范圍的狹窄性,在看似不能立竿見影的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益是潤物細無聲的。
(一)營造主動閱讀氛圍
課堂上,老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情境,營造主動閱讀、主動積累的學習風氣。在一節(jié)語文課上,老師用了毛主席《沁園春·雪》中的“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來鼓勵剛上五年級的孩子,美好的明天就靠你們?nèi)?chuàng)造。結(jié)果第二天早上,班上的陳宇同學竟能熟練背誦這首詞,全班同學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老師在評價學生時,也要語出有意。在華人征文比賽獎狀返回時,班里平時寫作水平比較高的邱瑋同學卻榜上無名,他一下子眼圈發(fā)紅趴在了桌上。這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老師鼓勵了他幾句后,隨口又吟誦了韓愈的“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學生聽后,看上去眼神茫然,有點懵。但是第二天早讀,陳宇又走到老師身邊,信心滿滿地說:“老師,我背過韓愈的《馬說》了,是哥哥八年級的語文……”沒等他說完,接著就有幾個同學喊了起來:我也背過了,我也能背……就這樣,以一帶點,以點帶面。后來,班里形成了濃厚的閱讀氛圍,老師有時看似無意的一句話,學生下課就去查資料,找出處,甚至背誦下來。一些剛開始裝模作樣看書的學生,也逐漸被帶動起來,學會主動讀書、用心讀書了。說者無意,讓聽者時時有心,這是一個有教學藝術(shù)的老師應(yīng)具備的能力。
(二)開展豐富多彩活動
閱讀的目的在于應(yīng)用,只有把學到的知識應(yīng)用于實踐,才能讓知識在實踐中放出燦爛的光芒,發(fā)揮知識的效能。因此,每個學期語文老師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開學初的好書推薦會,繼而跟蹤的閱讀匯報會、辯論會、劇本表演、本學期最喜愛的經(jīng)典書目讀后感比賽等?;顒拥呐e行一般由老師指導,班級組委會負責安排落實,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準備、訓練、展示。通過形式各異的語文活動,利于學生積累語言,發(fā)展表達能力?;顒硬粌H培養(yǎng)了孩子廣泛的閱讀興趣及小組合作學習能力,還檢驗了閱讀效果,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性很強的學問,教學處處皆留心。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地實踐、總結(jié)、反思,不斷地更新完善,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讓每節(jié)課力爭成為學生的快樂之旅,成為學生以后生活的美好回憶,從而實現(xiàn)我們?yōu)槿酥畮煹膬r值。
作者簡介:張建菊,女,1978年生,山東沂水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山東省沂水縣實驗中學,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方法探索;劉海東,1980年生,山東省沂水縣院東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