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波
河南省溫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454850
重度顱腦損傷是指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大腦,導致顱腦組織損傷,造成昏迷、肢體癱瘓、意識障礙、感覺障礙等癥狀,由于昏迷時間較長,病情發(fā)展迅速,并發(fā)癥較多,治療困難,致死、致殘率極高。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是目前臨床治療重度顱腦損傷常用方案,其可以通過去除大骨瓣,有效降低顱內壓力,減少患者死亡及殘疾。然而術后造成巨大的顱骨缺損,不僅影響顱骨生理完整性,還可導致顱內壓失衡,且影響美觀。因此,行顱骨修補術對患者預后及美觀至關重要,然而臨床對行顱骨修補術的時間尚有爭議[1],為此我院對81例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后患者分別于早期和晚期實施顱骨修補術,旨在分析早、晚期實施顱骨修補術對患者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81例行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患者按修補時間不同分為兩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度顱腦損傷診斷標準[2],且均在我院行標準大骨瓣減壓術,術后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生命體征平穩(wěn)。排除標準:昏迷不醒者、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等。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46~59(52.18±4.39)歲;瞳孔散大:單側27例,雙側7例,忽大忽小6例;致傷原因:高空墜落15例,交通事故17例,暴力擊打8例。觀察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齡44~60(51.89±4.84)歲;瞳孔散大:單側24例,雙側8例,忽大忽小9例;致傷原因:高空墜落17例,交通事故15例,暴力擊打9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顱骨修補術,術前30min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全麻下氣管插管,在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原手術區(qū)切開皮膚,沿顳部骨窗緣分離顳肌,分離至皮下帽狀腱膜下層,從腱膜下間隙于顳肌外游離皮瓣,剝離顳肌,顯露骨窗四周,剝離骨膜,徹底止血后,采用進口鈦網,選擇合適螺釘固定,懸吊鈦網,將顳肌縫合覆蓋鈦網,采用過氧化氫及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創(chuàng)口,術后常規(guī)止血,放置頭皮引流管,術后10~12d拆線。
1.3 觀察指標 (1)兩組均于術前及術后1年采用格拉斯哥結局量表(GOS)[3]評估患者神經康復情況,采用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KPS)評估患者認知功能恢復情況。(2)兩組均于術前及術后1年采用中國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CS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評估患者認知功能。(3)記錄并對比兩組術后1年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1 GOS、KPS、CSS及MMSE評分 術后1年觀察組GOS、KPS、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C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年GOS、KPS、CSS及MMSE評分對比分)
注:組內術前、術后1年對比,△P<0.05,與對照組術后1年對比,t=4.239 2,6.665 8,52.579,4.907 3,▲P<0.05。
2.2 并發(fā)癥 對照組術后1年發(fā)生顱骨缺損綜合征4例,腦室擴大與腦積水7例,新發(fā)癲癇1例,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0.00%;觀察組術后1年發(fā)生腦室擴大與腦積水3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32%,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6.903 9,P<0.05)。
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后造成患者一定范圍的顱骨缺損,使腦組織失去顱骨支撐,導致腦組織移位,不僅影響顱骨的完整性,還可影響患者預后。因此及時實施顱骨修補術,對患者預后及功能恢復至關重要,但臨床對行顱骨修補術的時間尚有爭議。傳統(tǒng)顱骨修補術一般在術后3~6個月進行,存在傷口感染者則在術后6~12個月后進行,但近年臨床研究表明[4]術后3~6個月行顱骨修補術的觀念已有爭議,這是由于顱骨缺損時間延長會持續(xù)加重腦組織損傷,大的骨窗長時間暴露嚴重影響顱內壓生理平衡,直立時骨窗塌陷,平臥時骨窗隆起,或因大氣壓直接通過缺損區(qū)作用在腦組織上,久而久之則導致局部腦萎縮,出現腦水腫,加重腦廢損。
研究表明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后1~3個月是神經功能恢復的最快時期,早期進行顱骨修補術是促進神經功能進一步恢復的先決條件[5]。顱骨缺損綜合征的發(fā)生與顱骨缺損的面積及缺損的時間長短成正比,重度顱腦損傷術后顱骨缺損面積較大,更容易引起顱骨缺損綜合征,適當縮短顱骨修補術的時間,可有效降低顱骨缺損綜合征的發(fā)病率[6]?,F代醫(yī)學研究表明[7]局部損傷修復過程分三個階段,即炎癥期、增生期和塑性期。膠原纖維合成主要在增生期,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后1~3周迅速增加,使局部張力強度增加,維持至術后6~8周進入塑性期,雖然膠原蛋白有所下降,但局部張力強度不受影響。于膠原纖維合成增生的后期行顱骨修補術,可使皮、肌肉、骨瓣分離較為容易,且增生組織相對較厚,不易損及硬膜及大腦組織。從創(chuàng)傷代謝規(guī)律考慮,重度顱腦損傷后2~3周內患者多處于負氮平衡狀態(tài),病情相對平穩(wěn)后逐漸進入正氮平衡狀態(tài),經調養(yǎng)后患者一般情況逐漸好轉,對手術耐受性亦逐漸增加,利于修補術后的康復[8]。因此,綜合病理學及患者耐受等多方面因素考慮,在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后1~3個月進行顱骨修補術更能利于改善患者預后。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GOS、KPS、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CSS評分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早期行顱骨修補術利于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行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后,早期行顱骨修補術可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認知功能恢復,利于患者預后,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