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花
【摘要】目的:分析腦梗死患者長期臥床肺部感染病原菌與影響因素。方法:選擇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接收的80例腦梗死案例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治療后統(tǒng)計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具體情況,對感染案例的病原菌進行分析。結果:分析所有病原菌的株數(shù)和構成比,對比分析后得知,病原菌分別是革蘭陰性菌、葛蘭陽性菌、真菌等,構成比分別是50%、30%和20%等,結論:腦梗死患者長期臥床休息,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的現(xiàn)象,臨床研究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
【關鍵詞】腦梗死;長期臥床;肺部感染病原菌;影響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ng-term bed-rest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80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routin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on the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 patients was counted, and the pathogens of the infection cases were analyzed.Results: all the number and composition of the pathogen, after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glen positive bacteria, fungi, such as composition is 50%, 30% and 20%, conclusion: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bed rest for a long time, there may b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phenomenon of lung infection, clinical research need to b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argeted treatment and care.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Long stay in bed;Pathogenic bacteria of pulmonary infection;Factors affecting the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237-01
腦梗死患者的發(fā)生幾率比較高,占據(jù)整體的26%左右,肺部感染的案例病程長,需要注意的是確保長期臥床休息,此外由于整個階段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限的現(xiàn)象,隨著肺部感染的不斷發(fā)展,患者如果不能接受合理的治療,容易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起器官功能衰竭,直接對自身生命造成威脅。為了分析腦梗死患者長期臥床肺部感染病原菌與影響因素,選擇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接受的80例腦梗死案例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治療后統(tǒng)計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具體情況,對感染案例的病原菌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接受的80例腦梗死案例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治療后統(tǒng)計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具體情況,對感染案例的病原菌進行分析。其中男女分別是43例和37例,對基本資料分析后得知,所有患者符合臨床研究的基本要求,排除有肺部疾病史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案例。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案例入院后接受常規(guī)的治療,涉及到脫水、神經(jīng)保護和水電解質紊亂的糾正等,針對感染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吸氧和去痰處理,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靜脈血6ml,離心處理后將其放在-20℃內(nèi)進行保存,等待檢查 。采用雙抗體的夾心ELISA法進行白細胞介素的測定,選擇2-3ml的股動脈血,實施ABL-4型血氣分析儀進行檢驗,嚴格按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操作。在整個階段進行痰液標本的采集,采用細菌培養(yǎng)的方式進行檢定,藥敏實驗測定采用的是K-B紙片法,結合藥敏測試結果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SP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應用t值予以檢測,X2為計數(shù)資料檢測工具,在p值<0.05的情況下,則認定為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分析所有病原菌的株數(shù)和構成比,對比分析后得知,病原菌分別是革蘭陰性菌、葛蘭陽性菌、真菌等,構成比分別是50%、30%和20%等,詳細如表一:
3 討論
肺部感染是腦梗死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根據(jù)當前報道可知,出現(xiàn)肺部感染的現(xiàn)象之后,患者的呼吸功能下降,表現(xiàn)為PaO2水平下降,PaO2的整體水平如果高于肺部感染的患者,肺部感染后可能存在缺氧或者缺血的情況,如果呼吸的中樞系統(tǒng)受到影響,直接對呼吸功能造成影響[1]。
當前報道中,依據(jù)臨床感染病菌的進一步分析結果,革蘭陰性菌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可能存在多種耐藥性的特點,在當前臨床治療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確呼吸道感染治療的具體因素,針對出現(xiàn)意識障礙或者其他異常反應的患者,要求提前進行病原菌的分析,有序接受治療,確保臨床治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針對引起肺部感染的案例,在致病菌分析中提前進行耐藥性分析,其他多見的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還有大腸埃希菌等,其對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較高,且對多種抗菌藥耐藥[2]。
在當前臨床報道中,對抗菌藥物實施進一步的耐藥性分析,抗菌藥物可能存在濫用或者過量使用的情況,此外對原因分析得知,年齡、合并糖尿病等是腦梗死后長期臥床患者肺部感染的重要影響因素。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提升,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下降,呼吸器官的功能減少之后,對呼吸道內(nèi)分泌和病原菌的清除率等降低,可能增加肺部感染的幾率[3]。在報道中,腦梗死合并糖尿病異常反應的案例,不良反應更高,由于中性粒細胞趨化吞噬,導致殺菌的能力減少,有助于細菌的生長和繁殖。針對有吸煙史的案例,肺部感染的整體幾率更高。長期吸煙的案例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腦循環(huán)反應,在當前報道中,部分案例可能存在嚴重的意識障礙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后,導致吞咽反射能力顯著降低。在臨床具體操作中,必須重視腦梗死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依據(jù)體征變化和臨床實際用藥等方面情況,實施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之后,患者自身不良病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好轉。依據(jù)通氣功能和肺部感染的具體情況等,針對年齡大或者合并糖尿病的高危案例必須給予更多的重視。腦梗死以及侵入性損害的案例,在臨床免疫治療中,要求注意的是進行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的進一步分析。由于患者肢體可能存在障礙或者癱瘓等情況,活動限制性因素多。在整體治療中,氣道分泌物從低位積聚,患者出現(xiàn)反流以及排痰異常等反應。腦卒中的感染因素多,意識水平下降是重要的特征之一,意識障礙容易出現(xiàn)咳嗽反射消失的情況,如果不能消除不良影響,容易造成影響影響。迷走神經(jīng)異常興奮,引起支氣管痙攣和分泌物增多后,容易導致細菌繁殖異常的情況。細菌的繁殖可能出現(xiàn)肺部感染的現(xiàn)象,臥床時間長,肺部的感染幾率高。長期臥床患者肺下部可能存在循環(huán)不良的情況,在當前治療中,要求了解臨床治療的具體要求。侵入性操作合并癥慢性疾病等都是感染的危險因素,綜上所有的治療要求,進行肺部疾病的感染和治療。如何促進患者的恢復是當前治療的重點,對影響因素分析,以糖尿病患者為例,由于血管神經(jīng)病變情況嚴重,細菌在高血糖的環(huán)境下,有助于生長和繁殖,出現(xiàn)嚴重的感染現(xiàn)象。必須明確臨床治療要求,醫(yī)護人員做好各項指導工作,只有合理對疾病進行預防,才能減少感染的幾率,改善預后。
分析所有病原菌的株數(shù)和構成比,對比分析后得知,病原菌分別是革蘭陰性菌、葛蘭陽性菌、真菌等,構成比分別是50%、30%和20%等。說明腦梗死患者長期臥床休息的肺部感染的病原菌類型多,結合影響因素和具體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明確具體的類型,在當前基礎上實施治療,促進恢復。
參考文獻:
[1] 劉婷婷,張艷.萊溫守恒模式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肢體運動及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9(08):1097-1101.
[2] 孟淑輝,李國銘,馮梅,吳光亮,蔡業(yè)峰.葛酮通絡膠囊治療腦梗死的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J/OL].中國藥理學通報,2019(08):1058-1060
[3] 劉興,童艷祝,劉德智,李正義,姜秋,吳啟章,賀小龍,張家壘,王名武.擴散加權成像在急性期缺血性腦梗死中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1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