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春霞
【摘要】眾所周知,骨科護理過程中存在很多的風險,稍有疏忽就會給患者帶來額外的痛苦,不利于骨科患者疾病的恢復。目的:比較對住院骨科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及常規(guī)護理效果的差異,探討應用價值。方法:2017年2月-2017年5月該院216例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骨科患者(對照組);2017年7月-2018年10月該院224例進行護理風險管理骨科患者(對照組),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管理基礎上接受護理風險管理:成立骨科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制定骨科護理質量檢查考核標準、強化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認識、提高骨科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掌握溝通技巧倡導人文關懷、加強護理人員資源管理、提高病區(qū)環(huán)境管理。結果:觀察組護士安全護理技能考核(94.97±2.87)分、患者滿意度評分(98.36±1.12)分高于對照組的的(87.15±6.65)分、(91.22±5.34)分(t=3.98,4.04,P<0.05);護理風險事件1.78%低于對照組的7.41%(χ2=4.02,P<0.05)。結論:將風險管理應用于骨科患者護理中,提高了骨科護士安全護理技能,降低骨科護理不良事件,值得應用。
【關鍵詞】住院患者;骨科;護理風險
【中圖分類號】R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61-0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骨科學在診斷以及治療方面有著重要的進步,目前對骨科類疾病主要采取外科手術治療。由于手術治療后患者有一段時間無法活動,若沒有得到有效術后護理,患者可能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嚴重者影響患者后期的康復效果。風險管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主要根據(jù)現(xiàn)代管理思想、安全應用并貫徹以預防為主的理念。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2月-2017年5月我院外科進行常規(guī)護理骨科患者216例(對照組),疾病包括脊柱骨折、四肢骨折、鎖骨骨折及其他;最低年齡為25周歲,最大年齡為95周歲,均值(52.28±14.39)歲,有護理人員10名,全為女性,均齡(38.45±4.28)歲;2017年7月-2018年10月該院224例進行護理風險管理骨科患者(觀察組),疾病包括脊柱骨折、四肢骨折、鎖骨骨折及其他;最低年齡為24周歲,最大年齡為97周歲,均值(53.11±13.22)歲,有護理人員10名,全為女性,均齡(38.12±4.33)歲。兩組患者患者基本資料通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制定骨科護理質量檢查考核標準
規(guī)范護理工作流程的環(huán)節(jié),護士長對重點人群、重點時段,重點工作進行重點監(jiān)控,不定期抽查、每月專項檢查、每季全面績效考核,當出現(xiàn)護理事件時,及時采取反饋、分析、整改措施,加強護理差錯事故的風險管理,防范護理糾紛的發(fā)生。
1.2.2 提高骨科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
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性是促進患者的關鍵,護理人員只有不斷對專業(yè)知識進行更新和學習,有效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可以滿足不同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定期組織培訓或知識講座,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強化骨科護理要求的特殊性,對于發(fā)病較急、病情復雜的患者進行重點看護,例如脊柱骨折、多發(fā)傷等,尤其是對于高危人群和高危時間段要進行重點的管理。
1.2.3 提高病區(qū)環(huán)境管理
保持各個房間和工作間的干燥和衛(wèi)生,標明防滑標識,例如病房、走廊、洗手間和開水房等處,防范患者的摔倒,對于高危大齡的老年患者,應該將病房安排在與工作人員較近的病房,清除病房內可能引發(fā)危險的物品,保證病房的安全性;加強骨科儀器設備的檢查、維修和保養(yǎng),科內配備的醫(yī)療設備,由專業(yè)人員定期對醫(yī)療設備、儀器等進行檢修。
1.3 評價指標
護士安全護理技能(總分100);護理風險事件(術后功能恢復鍛煉不規(guī)范、深靜脈血栓、感染、廢用性肌萎縮、摔倒、管道脫落、燙傷、輸液外滲等);患者對骨科護理服務滿意程度(包括服務態(tài)度、服務質量、護患溝通、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總分100)。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計數(shù)資料采用t、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士安全護理技能考核(94.97±2.87)分、患者滿意度評分(98.36±1.12)分高于對照組的(87.15±6.65)分、(91.22±5.34)分(t=3.98,4.04,P<0.05);護理風險事件1.78%低于對照組的7.41%(χ2=4.02,P<0.05),見表1。
3 討論
骨科患者手術治療后常需對肢體進行固定而使患者無法活動,使患者易出現(xiàn)壓瘡、感染、跌倒等不良反應及醫(yī)院感染等情況的發(fā)生。風險管理是針對可能產(chǎn)生傷害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與評估,并采取預防行動,骨科患者是風險管理高危人群,其存在著特定風險因素,對骨科患者存在的風險加以識別與評估,為護理風險措施實施提供臨床依據(jù)。強化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使護理人員在護理中克服了盲目性與隨意性,規(guī)范了護理操作,使護理工作更具標準化、合理化。在護理中,針對患者不同病情,實施預見性的風險防范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護理風險發(fā)生機率。
該文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管理基礎上接受護理風險管理:成立骨科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制定骨科護理質量檢查考核標準、強化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認識、提高骨科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掌握溝通技巧倡導人文關懷、加強護理人員資源管理、提高病區(qū)環(huán)境管理,結果顯示護士安全護理技能考核(94.97±2.87)分、患者滿意度評分(98.36±1.12)分高于對照組的(87.15±6.65)分、(91.22±5.34)分(t=3.98,4.04,P<0.05);也相應降低了骨科護理風險事件。
4 結語
總之,將風險管理應用于骨科患者護理中,提高了骨科護士安全護理技能,能夠保障護理安全,降低骨科護理不良事件,促進護理質量提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敏霞.護理風險管理在骨科病房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2):117-118.
[2] 章粉連,朱亞敏.風險管理在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安全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7):60-62.
[3] 馬澤萍,黃秀玉,張峻莉.風險評估單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