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芬
摘要:學生積極學習的前提是識字,文字是知識的載體和傳播手段,而識字的第一步是學習語文。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如何消除小學生對識字的厭學心理,是教師需要解決的重難點問題。因此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識字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質量。那么本文將詳談趣味識字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質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小學教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點關注,教育部也對小學語文的教學下達了最新要求,將識字作為小學階段的首要任務。然而小學的識字教學形式單一、易學易忘,不利于學生識字量的儲備,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因此教師需要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生字。
一、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
1.認識能力不高
大多數(shù)的小學教師不能認識到語文基礎性課程的重要性,甚至會忽略學生語文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其原因一部分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家長的關注重心都是學生的語文成績,依靠片面性的分數(shù)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忽視了教學的根本目的。但是一旦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就會延誤學生的學習進度,阻礙學習成績和個人素養(yǎng)的提高;另一部分是小學教師不能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仍舊采用傳統(tǒng)的跟讀教學方法,缺乏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限制了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2.內容理解不深刻
很多小學教師將語文內容進行看的過于簡單,片面化的理解教材中的文章內容,因此教師的語文綜合水平普遍不高,教材內容與教師理解有所偏差,使語文內容在教學中發(fā)生知識損失現(xiàn)象,影響學生正常的知識理解,不利于文化的傳承;還有部分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較差,不能有效地處理班級事務和集體關系,對“教師”理解不深刻。
二、趣味識字的作用
傳統(tǒng)的識字方式是灌輸式的學習,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課堂上學生只是單純地朗讀漢字,然后要求學生進行多次漢字謄寫,最后是課堂默寫檢驗效果。而趣味識字的模式中添加了人文和科學因素,是人性化的教學方法;趣味識字降低了學生的語文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加容易的學習知識,快速地增加識字量,為以后的學習打牢基礎;趣味識字是學生興趣地表明,興趣為學生提供了原動力,使語文的學習形式化被動為主動,幫助學生完成新課標的教學目標。
三、趣味識字的實施方法
1. 識字氛圍的營造
環(huán)境可以影響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興趣引入乏味的漢字學習,以生動有趣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更加考驗教師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形成多角度分析問題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情景教學,教師挑選合適的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中加強對漢字的理解;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放映他們喜愛的動畫片或電影等,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同時教師也需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將識字融入日常生活中,在親子活動中提升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
2. 設計有趣的識字形式
趣味識字教學的重點是“趣”,所以教師的漢字教學要體現(xiàn)趣味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加入識字教學。如分析字形法,教師結合生字的結構特點發(fā)揮想象力,用具體形象幫助學生記憶生字,“運”字可以理解為人在地面觀察天上的云彩是不動的,常識表明云不是靜止的,因此人是“運動”的,學生很自然就記住了這個字,而“筆”可以聯(lián)想古代的毛筆,筆桿一般是竹子的,整合了“筆”的結構;對比識字法就是總結形近字,在分析字與字的不同的學習下拓展識字量,像“士”與“土”、“人”與“入”、“辯”與“辨”等字的,字與字只有微微的不同,鼓勵學生自己找出不同,在對比中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其中兒歌教學法就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識字歌,順應小學生的天性,將生字“唱”出來。
3. 聯(lián)合實際生活
學生在生活中認識的字大多數(shù)是常用字,因此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鞏固生字,讓學生的學習進度由認識生字,過渡到恰當使用漢字的過程。認識刻意的過程,需要學生的努力付出,而用的過程是隨心所欲的,學生可以在用有所學和學有所用的過程中,不斷鞏固生字的學習。另外教師也可以自己設計趣味識字的生活情境,如在班級挑選學生表演家庭情景劇,消除學生對識字的陌生感,讓學生將識字作為愛好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4. 開展有趣的識字活動
小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且正處于熱愛游戲的成長階段,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師可以積極在課堂上引入識字游戲來展開識字教學,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和識字自主性。如猜謎語的兩種形式,文字謎語“人在家中做”對應漢字“閑”,“日月當空照”對應漢字“明”等,將字形進行簡單的拆分,加深學生對生字結構組成的了解。而圖片謎語可以展示漢字的起源圖,如象形文或甲骨文,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和對漢字初始意義的了解;識字接龍游戲可以檢查學生的整體識字情況,采用“丟手絹”“開火車”等方法選擇接力人選,形式簡單易懂。同時教師也可以依據(jù)游戲結果調節(jié)自己的教學進度;將生字卡片以卡通或水果外形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將找出生字,并將熟字加上拼音,最后給予勝利者適當?shù)莫剟?,刺激學生識字的好勝心;將生字和拼音連線等多種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習漢字。
四、總結
總之,趣味識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對學生以后的閱讀理解和其他學科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而,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充分考慮的基礎能力,將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相結合,營造出充滿趣味的課堂,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琴.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2017
[2]欒建雪.趣味識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
[3]李霞.淺談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9
[4]鄧敏.探析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J].家長(上旬刊),2020,(7):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