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摘要: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的建構,文化的理解,思維的發(fā)展及審美鑒賞等多個方面,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鼓勵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學習,改變思維方式,學會獨立思考,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本文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會遇到的麻煩和問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兩個方面,對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策略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閱讀教學;核心素養(yǎng);策略分析
引言:
在當今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很多學校都非常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應該把閱讀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點之一。因為把核心素養(yǎng)融入到高中的語文閱讀中,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語文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語文技巧,以及對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和學習能力,有效地進行各科的學習和思維,都有莫大的裨益。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會遇到的麻煩和問題
首先,在高中階段教師最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大多數教師普遍認為高中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高考,最終能夠順利升學,教師能夠得到一個比較高的升學率。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時,偏重于授給學生考試的技巧和得分的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不到提高,這與我國現在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相違背的。在語文課堂,往往大多數時間是由教師主宰,學生占主導地位的時間較少!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時,有一些老師會給予評價,但是一些老師因時間有限而忽視了與學生交流互動,造成了學生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答,這樣,往往會降低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和熱情心。久而久之,學生可能認為語文課堂是沒有意義和樂趣的。所以,不合時宜的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阻礙了學生的自我思考和自我分析能力的養(yǎng)成。
另外,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往往是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方法,即對每一段文章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概括,然后總結中心內容。其實,這種老一套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適用于如今的課堂教學,它禁錮了學生的思想,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下降。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課堂上聽從老師的講解就好,老師更加高明,不需要學生自己去欣賞和剖析,這是非常錯誤的。這會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得不到明顯的提高,這樣做恰恰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思維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一種正確的教學觀念,改變以往不合時宜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如今的教學已經和從前大不一樣,現在學生的接受能力已經大幅度的提高,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認知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能力,作為教師不能夠只認為自己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來進行知識的教授。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和發(fā)展自己[1],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讓每個學生都發(fā)揮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教學閱讀的魅力和神秘,而不是教師主動去給學生灌輸語文閱讀教學的知識。比如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五第三課的《邊城》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大致了解課文的內容,將課文中的生詞了解清楚,再讓學生以組隊的方式對課文進行講解,若有不恰當的地方,教師可以從中指正和評價。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的意義和魅力,使學生學習語文內在的潛力被激發(fā)。另外,對于文言文知識的教授,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先自己進行解釋詞義,若有錯誤或不恰當的地方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或者教師給予糾正。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幫助學生愛上語文閱讀的學習,并且養(yǎng)成日常讀書的良好習慣,這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高大有幫助。
其次,教師要注重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內容和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以課文為主,給學生介紹與課文相關的一些文章和作品,讓學生能夠自己去閱讀一些更加經典的著作。擴大學生的閱讀知識量,使學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閱讀知識,而且能夠了解到更多的優(yōu)秀的閱讀作品。
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寫一些閱讀感悟方面的文章,記錄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自主閱讀的習慣,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高。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線上討論活動,在線下開展班會,讓學生能夠自由暢快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讓學生能夠在分享過程中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三,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一些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故事的內容和故事背后的內涵,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框架和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水平。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2],而且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了解到語文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用語文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在授予學生課堂知識的同時,要去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模式,尋找一些課外的資源,以便于幫助學生擴大閱讀量,積累更豐富的閱讀經驗,讓學生更樂于學習語文閱讀知識。總而言之,教師既要讓學生學會書本上的知識,也要讓學生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在指導學生語文閱讀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考試成績,更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劉曉明.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8(20).
[2]陳佳齡.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9, 000(002):P.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