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人民醫(yī)院 (江西 吉安 331600)
內容提要: 目的:研究不同術式治療腰椎退變性側彎的臨床治療價值。方法:從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隨機選擇18例符合腰椎退變性測彎診斷標準的患者,按照治療方式進行分組,其中9例應用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治療,納入研究組。剩余9例采取植入物置入內固定,納入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JOA評分、臨床治療有效率和各項臨床指標。結果:研究組的JOA評分效果較對照組好,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為100%,高于對照組55.6%(P<0.05)。結論:不同術式治療腰椎退變性側彎的臨床治療效果存在差異,使用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治療后能有效提高矯正率,有效提高JOA的評分效果,同時能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臨床價值顯著。
退行性腰椎側彎是一種發(fā)生于脊柱椎體的疾病類型,造成脊柱側彎的原因有很多,考慮與周圍組織惡性病變[1],脊柱遭受機械力造成骨折,脊髓病變等多種原因。高齡人群的發(fā)病率最高,高齡人群中發(fā)生脊柱側彎的原因主要與脊柱的退行性病變有關。這類疾病屬于一種威脅性極高、危險性極高能充分降低生活質量的疾病類型之一。該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集中于手術糾正,本文研究(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治療和植入物內置自固定)兩種治療方法。觀察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一般資料如下。
從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隨機選擇18例符合腰椎退變性側彎診斷標準的患者,按照治療方式進行分組,其中9例應用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治療,納入研究組。男性4例,女性5例,年齡57~82歲,平均(72.6±2.6)歲。剩余9例采取植入物內置自固定,納入對照組,男性3例,女性6例,年齡60~80歲,平均(71.6±2.8)歲,兩組資料的差異較小,P>0.05,研究資料成立。組內所有患者均存在腰椎疼痛,腫脹等癥狀,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符合WHO醫(yī)療倫理認證標準。
所有患者在展開治療前均通過X線做腰椎全面檢查,明確脊柱彎曲的程度。評價彎曲程度對患者生理功能造成的影響[2]。與此同時做好術前呼吸鍛煉,利用呼氣吸氣的方法加強患者的肺活量。做好術前準備后,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植入物置入內固定,采取自體組織進行植入固定治療。研究組患者則實施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治療,調整患者接受手術的體位,給予全身靜脈麻醉,以俯臥位作為手術體位,手術入口由椎體后方縱向切開,依次暴露椎板、棘突與脊柱關節(jié)和軟組織。選擇長度大小合適的螺釘,分別固定于脊柱兩側,固定后根據手術執(zhí)行標準選擇矯形棒,并按順序安裝,術中要求患者配合做四肢運動,確保矯形棒的安裝在既保證形體美觀的基礎下又不影響四肢功能。配合確認后固定矯形棒并檢查脊柱兩側所有的螺釘狀態(tài),使用生理鹽水清潔創(chuàng)口后并關閉切口完成手術。
利用JOA腰椎功能測評量表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腰椎功能恢復情況。JOA評分總共29分,測評范圍包括(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常生活、膀胱功能等)幾個方面,評分越高說明腰椎功能的恢復效果越好[3]。治療后擬定隨訪問卷調查表,同時根據患者術后2~3月內入院經X線檢查后的結果觀察,治療有效:術后經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螺釘位置,融合性以及狀態(tài)均較好,臨床觀察無并發(fā)癥出現(xiàn);治療顯效:若螺釘狀態(tài)無異常但出現(xiàn)個別的臨床并發(fā)癥;治療無效:治療后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疼痛,經影像學檢查腰椎恢復狀態(tài)較差,存在較多并發(fā)癥??傆行В?)=(顯效+有效)/44×100%,概率越高說明治療效果越好。
采取SPSS24.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取“±s”表達,差異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n(%)]”表達,用χ2檢驗,“P”值檢驗差異,P<0.05研究成立。
研究組采取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治療后的有效率為100%,高于對照組55.6%,P<0.05,詳細如下。
研究組9例:有效5例,顯效4例,無效0例,總有效例數9例,占組中100%。對照組9例:有效3例,顯效2例,無效4例,總有效例數5例,占組中55.6%。
χ2=4.114,P=0.043。
研究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JOA評分差異為(6.1±0.13)分,對照組的評分差異為(2.25±0.11)分,說明研究組患者的脊柱功能恢復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如下。
研究組44例患者,治療前所有患者的平均評分為(8.3±2.2)分,治療后平均得分為(14.7±3.9)分,評分差異值為(6.1±0.13)分。
對照組44例患者,治療前所有患者的平均評分為(8.5±2.4)分,治療后平均得分為(12.1±2.1)分,評分差異值為(2.3±0.11)分。t=62.007,P<0.05。
脊柱側彎退行性病變正隨著當前的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逐漸加深,由于該疾病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能使患者失去四肢能動功能,除此之外疾病的構成因素不同,疾病的發(fā)病人群較廣,因此臨床上針對此疾病的治療方式較多。本文中采取了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治療和植入物置入內固定兩種術式展開研究[4],根據全文了解到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治療的主要優(yōu)勢是能夠在術中與患者配合調整矯形棒的狀態(tài),能夠在確保矯形棒的安裝在既保證形體美觀的基礎下又不影響四肢功能[5]。該治療方式能充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糾正成功率會相對較高。為證明兩種治療方式的臨床價值,本文結合本院18例符合脊柱側彎退行性病變診斷標準的患者展開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的JOA評分效果較對照組好,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為100%,高于對照組55.6%,P<0.05,就研究結果表明,退行性脊柱側彎采取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治療具有較多優(yōu)勢。
綜上所述,不同術式治療腰椎退變性側彎的臨床治療效果存在差異,使用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治療后能有效提高矯正率,有效提高JOA的評分效果,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