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鵬
(山東師范大學 團委,濟南 250014)
生活是價值觀形成的源泉,也是價值觀教育的沃土。大學生既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又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這種“雙主體”地位決定了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必須充分融入校園生活,貫穿教育全過程,讓大學生在校園生活實踐中實現(xiàn)價值認同和踐行。
大學生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學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校園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戰(zhàn)場定位于校園生活是堅持立德樹人,扎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一定要融入校園生活,要正確分析校園生活中涉及的人、事、物,將校園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元素充分調動起來,使之成為教育引導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保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貼近實際、融入生活,與生活實踐充分結合,才能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對大學生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要注重結合時代特征、立足校園生活實際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針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征,多從其關心關注的日常學習生活實際出發(fā),科學分析他們的思想特點、思維變化和精神需求,用更加生活化的形式和更加接地氣的內容引發(fā)共鳴。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全覆蓋大學校園學習生活的角角落落,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校園生活實際,使之無形中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這是堅持貼近實際,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應有之義。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人的思想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消解和腐蝕。從理論上講,多元文化價值觀對我國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一方面是伴隨全球化過程中的貿易文化交流而來的社會文化交融互動直接造成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使文化價值沖突的概率越來越高,達成“價值共識”的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自身先發(fā)優(yōu)勢,將本國的價值觀念和價值體系包裝成“普世價值”主動進行文化價值觀滲透的結果。從實踐來看,當前,以價值共識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任務艱巨而光榮,而青年大學生是這一任務的主要執(zhí)行者,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都要加強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相較于“80后”而言,“90后”“00后”具有更加獨特鮮明的特征:他們與互聯(lián)網(wǎng)一起成長,信息來源多,善于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更愿意在網(wǎng)絡上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懼怕權威,個體自由意識更強。但與此同時,他們往往又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由于家庭成長環(huán)境相對優(yōu)越、社會化程度較低,內心對家庭的依賴性較強,社會交往能力較弱,群體意識淡薄;他們見證了中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強,但在表達愛國情感時又往往缺乏理性思維,激情有余、理性不足,有些人存在“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心態(tài),比較崇尚西方的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他們喜歡新鮮和刺激的事物,不喜歡因循守舊和保守,思維更加活躍,受到互聯(lián)網(wǎng)飛速發(fā)展的影響,娛樂方式更加多元、新潮,充滿理想主義但又趨于關注現(xiàn)實利益,對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關注較多,對于集體利益關注度不高,存在功利主義傾向。
學校價值觀教育就是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的一環(huán)。當前高校價值觀教育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重視文化教育傳播,忽視其背后隱藏的價值觀的教育和傳遞;重視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訓練,缺乏對學生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注重進行理論說教,內容空洞,沒有融入實際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教育等。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性缺失,工作過程中還是原來的“三板斧”“老腔調”,缺乏新形式、新內容,實際教育效果差強人意。此外,大學生的價值觀容易受到一些社會上的腐敗腐朽現(xiàn)象和不正之風的影響,尤其是在面臨自身沉重的就業(yè)、升學和課業(yè)負擔等壓力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價值認知模糊、價值判斷失衡、價值觀念錯位,影響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xiàn),對高校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產生負面影響。
1.發(fā)揮教職工的示范引領作用。在校園生活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的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實現(xiàn)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生活,首先要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讓高校教師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傳播者和踐行者,“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其次,教師要在授課過程中堅持“學高為師”“敬業(yè)為本”,把愛黨愛國、敬業(yè)誠信作為對自身的基本要求,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教師的人格魅力,讓教師成為學生心目中當之無愧的楷模和榜樣。第三,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謹慎對待,做到關心愛護學生,寬嚴相濟、剛柔并進,既要在學術研究上引領學生,更要在日常交往中感染學生,主動承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2.發(fā)揮社會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非常善于運用榜樣教育的作用,他指出:“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yè)需要榜樣引領。”我們黨歷來重視發(fā)揮典型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批示全黨向優(yōu)秀先進典型學習,航空報國英模羅陽、優(yōu)秀縣委書記廖俊波、科技報國的榜樣黃大年等一大批先進典型成為全黨全軍全社會共同學習的楷模。這些英模人物是我們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寶貴資源,學校要充分發(fā)揮這些英模人物的榜樣示范引領作用,精心謀劃、科學部署、創(chuàng)設條件,宣傳好他們的光榮事跡,繼承和弘揚他們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無私奉獻、精忠報國的奉獻精神和高尚品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
1.繁榮校園文化。首先,繁榮校園文化要有準確的目標定位。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堅持和鞏固黨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堅持不懈地培育優(yōu)良校風和學風,積極搭建平臺、拓寬渠道,創(chuàng)新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第二,繁榮校園文化要與學校、學生的實際緊密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要堅持有高度、有內涵、有追求的原則,但同時也要接地氣、有活力、受歡迎,既不能一味做陽春白雪式的脫離學生實際所謂“高大上”的文化,也不能迎合低俗而發(fā)展成庸俗的市井文化,要拿捏一個繁榮校園文化的“度”。第三,繁榮校園文化要挖掘特色、亮點。校園文化建設不能搞“千校一面”,要大力凸顯學校辦學特色,深入挖掘學?;驅W校所在地的特色文化,積極尋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共鳴點。
2.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1]每個人都是社會塑造的產物,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獨特的社會生活經(jīng)歷與經(jīng)驗。相對于人的社會環(huán)境而言,校園環(huán)境屬于特定的時空環(huán)境,有相對獨立性和封閉性,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xiàn)與之密切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2],這對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提出了明確要求。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校師生員工、各層面的共同努力,從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活動陣地、教職員工素質水平、校園衛(wèi)生環(huán)境等各方面齊頭并進、有序推進、形成合力。高校要以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作為抓手,打造健康向上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校園生活生態(tài)圈,讓學生在校園“生活場域”中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構建清朗網(wǎng)絡。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校園生活的常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創(chuàng)新改進網(wǎng)上宣傳,運用網(wǎng)絡傳播規(guī)律,弘揚主旋律,激發(fā)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wǎng)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wǎng)絡空間清朗起來?!贬槍Ω咝#暯街赋觯骸耙\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3]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生活要充分融入和占領學生的網(wǎng)絡生活,通過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網(wǎng)絡文化產品,提供優(yōu)質的網(wǎng)絡文化服務,開展正向的網(wǎng)絡文化活動,建設清朗校園網(wǎng)絡,向學生傳遞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積極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善于用生活化的語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融入校園生活,要使用生動明快、通俗明了的語言來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做長篇大論的說教式交流,不做沉悶保守的老學究式講話。一是要積極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生日常價值觀念的結合點。具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層面的要求來說,“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就要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用平實的語言進行表達。二是思政課教師在開展課堂講授時注意不能“滿堂灌”,要用通俗易懂的典型事例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關注學生的興奮點,從小事切入,將“有意義”的事情講得“有意思”,改變思政課學生不愿聽、老師不愿講、領導不滿意的局面。
2.善于用生活化的故事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講故事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從故事中吸取教訓、學習知識、增長見識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值得在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采用。習近平總書記常常用打比方、講故事的方式闡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話、大實話等俗文俚語來解疑釋惑。平實中蘊含著大智慧,更有一種透徹和直指人心的力量[4]。他非常善于運用耳熟能詳?shù)墓适聛黻U釋大道理和深刻哲理,讓人印象深刻。高校在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要特別注意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和典故進行溝通,用故事來講道理、談問題,讓學生在聆聽故事和掌故中判斷是非、明辨善惡。
3.善于用生活化的利益訴求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袄碚撘唤?jīng)掌握群眾就將變成武器的理論?!盵2]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其根本原因在于這是經(jīng)過近代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和無數(shù)仁人志士,在救亡圖存的實踐中摸索和探尋出來的科學真理,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生活,一方面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找準學生的利益訴求,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另一方面要注重從供給側一方培養(yǎng)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求,在內容上多開展一些涉及學生日常生活學習需求的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裝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供給學生,讓他們在消費或者使用這些教育內容和形式的過程中接受價值觀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在實際的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