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丹,徐 謙,馬敏娜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州 510006)
近年來,心理學家不斷將繪畫與心理學聯(lián)結(jié)起來,形成一門新的藝術治療技術——繪畫分析與心理治療,簡稱繪畫療法。繪畫療法讓繪畫者通過繪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利用非言語工具,將潛意識內(nèi)壓抑的感情與沖突呈現(xiàn)出來,并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從而達到診斷與治療的良好效果。繪畫療法能夠打破防御心理,更容易被接受,表達形式也比較靈活[1]。目前,繪畫療法已經(jīng)成為心理咨詢和治療的主要技術之一[2]。很多國內(nèi)外研究都表明繪畫療法效果顯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開始了應用和研究,并被證明其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意識, 改善情緒管理技巧和人際交往狀況等[3—5]。
在廣州市某醫(yī)藥類大學通過公開招募參與繪畫團體心理小組的方式招收大學生20人,將參與者隨機分配到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10人。干預組20.20±1.03,對照組19.90±0.57,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t=0.805,P=0.43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年齡具有可比性。干預組男生1人、女生9人,對照組男生1人、女生9人。兩組性別比較,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P=1.0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一般健康問卷(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 naire-28, GHQ-28)該量表是由Goldberg于1979年編制的[6]。該量表包括28個項目,由軀體癥狀、焦慮、失眠、社會功能障礙和嚴重抑郁4個因子組成。該量表以四級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被試者近來的心理健康表現(xiàn)較差。研究表明,GHQ-28能夠有效地區(qū)分心理健康者與非健康者,在測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標效度[7]。
2.應對方式問卷(Copy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該量表由肖計劃編制,用于測查個體應對方式類型和應對行為特點。該量表共有62個項目,其中有4個反向計分的題目,除此之外,各個量表的分值均為:選擇“是”得1分,選擇否得0分。問卷由6個分量表組成,分別是問題解決、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題的因素負荷值均在0.35以上,6個應付因子重測相關系數(shù)分別是:r1=0.72,r2=0.62,r3=0.69,r4=0.72,r5=0.67,r6=0.72[8]。
本研究使用2(前測vs后測)×2(干預組vs對照組)。在干預前一周對20名被試統(tǒng)一施測一般健康問卷(GHQ-28)和應對方式問卷(CSQ)。
測試后對實驗組進行每周一次,每次兩個小時的繪畫團體心理輔導,輔導周期為六周。在此期間對照組不做任何干預,六次繪畫療法團體干預結(jié)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都進行一般健康問卷(GHQ-28)和應對方式問卷(CSQ)的后測[9]。
本次繪畫團體輔導方案以團體心理輔導和繪畫療法的相關理論為基礎,圍繞自我認識、情緒管理和問題解決等內(nèi)容來進行。第一次活動的主題是成員自我介紹。讓每位成員介紹自己,并選擇一種能夠代表自己特點和性格特征的事物以及昵稱,提高成員間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第二次活動為自畫像和別人眼中的我,通過畫自畫像使成員能夠更好地認識自我。第三次活動為畫情緒和“我的煩惱”。讓成員嘗試用繪畫來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進行自我探索,更好地覺察和接納自己的情緒。鼓勵成員安全地展現(xiàn)其內(nèi)心世界,通過繪畫和分享過程來表達與宣泄情緒。第四次活動為畫家庭動態(tài)圖,了解受測者對家庭或者家族關系的看法、態(tài)度,以及家庭中成員的親密程度,著重關注人物的距離、形態(tài)、姿勢及家庭成員的完整性[10]。第五次活動是畫雨中的人和爬山圖,考察成員在壓力情境下的反應,使成員能夠覺察自己應對問題和困難的方式,建立積極的應對方式。第六次進行接龍畫和愿景圖。促進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突出成員的責任感,促進成員之間的相互接納和相互支持。
續(xù)表
繪畫組與對照組比較:
因差值不呈正態(tài)分布,故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
表3 繪畫組和對照組比較結(jié)果(n=10)
CSQ量表結(jié)果:繪畫組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表4 繪畫組干預前后CSQ量表不同維度比較(n=10)
結(jié)果提示:只有總分干預前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繪畫組和對照組比較:對兩組干預前后的差值做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因不滿足正態(tài)性,故采用Mann-Whitney U 非參數(shù)檢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維度,兩組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288,P=0.022,其他維度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5 兩組各維度差值比較結(jié)果(n=10)
繪畫療法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應用也正在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9—10]。繪畫療法的效用正逐漸得到驗證和肯定,所以將繪畫療法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可以成為改善大學生抑郁情緒新的切入點和手段。通過繪畫治療技術可對學校心理咨詢存在顧慮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幫助,減少其對咨詢的抵觸情緒,更好地參與,實現(xiàn)自我的突破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對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11]。繪畫作為一種“非言語”工具,可以將個體無法表達或者很難表達的東西形象化、客觀化,無論是在個體治療還是團體治療中,繪畫都能發(fā)揮其優(yōu)勢。
繪畫療法在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應用充分利用了藝術和團體的力量,通過團體帶領者設計的繪畫體驗活動,引導團體參與者自我覺察與反思,成員在團體輔導中運用自我繪畫創(chuàng)作并結(jié)合成員自評、他評、互評等多種形式,可以促進學生自我探索和完善,有助于學生學會妥善管理情緒,發(fā)展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對存在情緒障礙、適應不良、人際交往等問題的大學生群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導方式[12]。在繪畫團體心理輔導中所獲得的體驗、方法、技能等,可以幫助成員更好地進行自我探索、人際交往、情緒調(diào)節(jié)和適應環(huán)境。
本研究的繪畫團體輔導方案,主要是針對成員的自我意識、家庭關系、情緒表達和處理問題方面進行方案設計,希望了解繪畫團體輔導對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應對方式的影響程度。進行繪畫團體干預后,干預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改善,在軀體癥狀、焦慮、失眠 、社會功能方面都對大學生有較好的干預效果。團體繪畫輔導在解決問題方面對醫(yī)學生有較大幫助。但是團體繪畫輔導對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應對方式方面沒有太大影響。
綜上所述,繪畫團體輔導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將繪畫應用于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工作中是切實可行的。本研究中的繪畫團體輔導干預方案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不斷完善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