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妍妍,李垣璋,田運(yùn)科
(1.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人事處,2.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學(xué)報編輯部;3.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 十堰,442000)
滄浪水、滄浪亭往往是滄浪主題詩作的核心景象。先有《孺子歌》中的滄浪水,再有北宋(公元1000年左右)的滄浪亭。最早的均州“滄浪水”一詞,出自西周《孺子歌》。均州滄浪亭,最早出現(xiàn)在明朝曾官至工部尚書、譽(yù)為“五朝元老”的高谷(1391-1460)所作的《滄浪亭》:“滄浪亭子枕幽溪,來往行人入望謎。釣艇晝依青草岸,酒簾高控綠楊堤。塵纓只許當(dāng)年濯,勝跡重?zé)┐巳疹}。風(fēng)景滿前看不足,沙鷗蕩漾水禽啼?!盵1]147明代嘉靖丙申(1536年)方升編纂的《大岳志略》中收錄的《靜樂宮二圖述》一文記述到:“出大東門望江東岸……其上有亭,曰‘滄浪之亭’。其狀酷似嚴(yán)瀨釣臺……”[1]17
《蘭心詩鈔》中6首以“均州滄浪”為主題的詩作中描寫了一批典型形象。
1.滄浪亭
滄浪亭在這6首詩作中都有出現(xiàn),具有典型的漢水滄浪特點(diǎn)。一是位于三千里漢江之畔,氣勢雄渾,非園林小景。如沈吉庵的“翼然亭”,即“嶓冢流來東渡東,翼然亭峙漢江雄”;道人徐輝山的“空亭”,即“翠岫環(huán)千樹,空亭枕一江”;道人周蓮齋的“亭中長嘯風(fēng)生谷,醉里高歌雪滿樓”。二是立于江邊懸崖峭壁之上,險峻高聳。如賈品三的“危亭”,即高亭:“危亭高聳亂云巔,孺子歌曾石上鐫”;道人葉問梅的“有亭俯漢江,蒼翠來山嶺”。三是歷史久遠(yuǎn),文化積淀深厚。如道人張印槎的“孤亭”,即“孤亭今古枕山隈,水秀嵐青絕點(diǎn)埃”。
“翼然亭”言亭欲飛之氣勢,“危亭”言亭之峭壁高聳,而“空亭”“孤亭”則明顯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在后面分析“初春”景象時有具體介紹。另外,之所以言“孤亭”,也有滄浪亭孤聳峭壁之上的原因。清代鐘岳靈《題新成滄浪亭(其一)》詩云:“秋氣高凝呈遠(yuǎn)郭,云光涼溯上孤亭。”
關(guān)于均州滄浪亭,其他詩作中還寫到“草亭”“茅亭”。如明代李長春寫陳寅齋大參召飲滄浪亭詩云:“嶙峋片碣綺青冥,誰鑿云根構(gòu)草亭?!鼻宕惡啤稖胬送ぁ罚骸按湮⑸钐幰幻┩ぃ╊珳胬藦氐浊??!边@是均州滄浪亭幾經(jīng)興廢,有時只有簡易草亭、茅亭的緣故。這也和古代均州經(jīng)濟(jì)不夠發(fā)達(dá)有關(guān)。
關(guān)于均州滄浪亭,其他詩作中還有“虛亭”的描寫。如清代鐘岳靈《花朝同友人飲滄浪亭》:“虛亭獨(dú)出眾山巒,一帶春光次第看?!辩娫漓`《題滄浪亭新成》:“亭虛不讓清風(fēng)閣,天湛何夸綠水湖。”一方面,這和道人徐輝山在《滄浪晚歸》中所描寫的滄浪亭“四面敞軒窗”的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突出了一個“空”字;另一方面,這也和“虛”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有關(guān),如在道教中,“虛”指無欲無為的思想境界,這就和滄浪的隱逸思想有相通之處。如明代孫承恩《謝大司馬王輿浦惠冰》:“虛亭相對無塵俗,應(yīng)與襟懷一樣清?!痹谔K州滄浪亭的詩作中也有“虛亭”的描寫,如蘇舜欽《滄浪靜吟》:“獨(dú)繞虛亭步石杠,靜中情味世無雙?!痹谥袊糯?,很多亭子的名稱中都有一個“虛”字,如清虛亭、碧虛亭、太虛亭、靜虛亭、涵虛亭、凌虛亭等。在均州滄浪亭的古建筑群中,除了滄浪亭之外,還曾經(jīng)建有“憑虛亭”。
與“虛亭”相似,對均州滄浪亭“空亭”的描寫,除了《蘭心詩鈔》中道人徐輝山的“翠岫環(huán)千樹,空亭枕一江”外,還有清代杜大賓的《仲秋偕友人滄浪泛月懷仲和》:“全幅晚江圖,空亭收一半。”
2.漢水(滄浪)
有4首詩作中直接出現(xiàn)“滄浪”一詞,如道人葉問梅的“步出城東門,流觀滄浪景?!钡廊酥苌忼S的“春來邀客蕩輕舟,共向滄浪覽勝游?!钡廊诵燧x山的“滄浪同覽勝,四面敞軒窗。”賈品三的“千古滄浪留勝景,濯纓濯足樂陶然?!笔幹塾[滄浪,可見漢水滄浪之寬廣;“千古滄浪留勝景”,可見漢水滄浪之悠久!不愧是《尚書·禹貢》所載之滄浪。
在6首詩作中,全部都描寫了漢水。
一是有4首直接寫到“江”,即漢江滄浪段。有沈吉庵的“嶓冢流來東渡東,翼然亭峙漢江雄”,葉問梅的“有亭俯漢江,蒼翠來山嶺”,道人徐輝山的“翠岫環(huán)千樹,空亭枕一江”。從“翼然亭峙漢江雄”“有亭俯漢江”“空亭枕一江”可見漢水滄浪之宏大氣勢;“翠岫環(huán)千樹”,可見漢水滄浪之生機(jī)勃發(fā)。還有道人周蓮齋的“乘興悠悠忘日暮,沿江漁火照汀洲”,從“沿江漁火”可見漢水滄浪之煙火氣。
二是有4首具體描寫漢水滄浪勝景。沈吉庵“波光逗綠山圍帶,竹塢留青谷嘯風(fēng)。春暖魚游金鏡里,晝長人醉小樓中?!贝藶槿嗽诮锨捅谥系臏胬送に娭啊YZ品三“綠水瀠洄深淺漲,春風(fēng)搖曳往來船。魚游波面全如意,人坐鏡中半若仙?!贝藶槿嗽诮娲纤娭啊>G波蕩漾、江魚歡游、水面如鏡、渡船往來、人若畫中仙,春江水暖魚先知。還有“山圍帶”“谷嘯風(fēng)”,迥異于尤侗在《滄浪六詠·觀魚處》所描寫的蘇州滄浪:“高齋臨北窗,小池才一勺?!边€有道人葉問梅的“殘雪崖際飛,綠竹蘸波影”,道人張印槎的“孤亭今古枕山隈,水秀嵐青絕點(diǎn)埃。泛泛漁舟歌渚岸,層層松壑影樓臺”,冬去春來,“泛泛漁舟歌渚岸”,“春之聲”在滄浪蕩漾,江面一片生機(jī)勃發(fā)景象。
蘇州滄浪人工、精致,均州滄浪天然、大氣。并且,均州漢水滄浪還和大禹等古代名人有關(guān)聯(lián),文化底蘊(yùn)深厚,如清代均州黨居易在《九月游滄浪亭》寫道:“盈盈舜井偏鄰岸,浩浩禹池喜在淵?!?/p>
當(dāng)然,蘇州滄浪除了園林文化外,還有其他獨(dú)特之處。清康熙后,滄浪亭成為官府園林,官員往來頻繁,對“滄浪”也就有了新的詮釋,即變謫貶后的隱逸為在任時的清廉,滄浪之水,同樣也可作為官員們“一清如水”的象征,乾隆帝弘歷在《題滄浪亭》里就說:“寄語游斯者,勉實(shí)善副名?!比绱艘粊?,無論在朝在野、得意失意,都在“滄浪”的觀照之下了。而均州漢水滄浪,除了“滄浪綠水”之古代名勝外,隨著當(dāng)代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建成通水,明朝王時中在《漢水澄清》一詩中所寫的“自從嶓冢源頭遠(yuǎn),流入滄浪徹底清”[2]68之景象,也為漢水滄浪賦予了新時代的內(nèi)涵。
3.初春滄浪
在6首詩作中,有5首描寫了初春景象。道人周蓮齋在詩句“春來邀客蕩輕舟,共向滄浪覽勝游”中,直接點(diǎn)明“春來”時節(jié)。沈吉庵在詩句“春暖魚游金鏡里,晝長人醉小樓中”、賈品三在詩句“綠水瀠洄深淺漲,春風(fēng)搖曳往來船”中,描寫了一幅春風(fēng)搖曳、春暖魚游的生機(jī)盎然景象。道人葉問梅在詩句“殘雪崖際飛,綠竹蘸波影”中,描寫了雖然是初春殘雪,氣溫還不是很高,但“綠竹蘸波影”,已現(xiàn)春意。
道人張印槎、道人徐輝山對初春的描寫,則與眾人有很大不同。
道人張印槎的詩句“春陰未覺鶯聲囀,柳媚還宜淑氣催”則在初春均州滄浪的描寫上,與道人葉問梅的詩句“殘雪崖際飛,綠竹蘸波影”有較大差別。葉問梅雖然寫到了“殘雪崖際飛”,但“綠竹蘸波影”仍透出春天的氣息。而張印槎則重點(diǎn)落筆在“春陰”一詞,初春雖然“柳”已“媚”,但仍然氣候陰冷,而“未覺鶯聲囀”,“還宜淑氣催”,與沈吉庵的“春暖魚游金鏡里”、賈品三的“魚游波面全如意”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與沈吉庵“盈耳歌聲聽始終”、葉問梅“同人競留題,落筆妙思騁”、周蓮齋“醉里高歌雪滿樓”、賈品三“濯纓濯足樂陶然”的歡樂氣氛顯得格格不入,作者張印槎也正如他在該詩首句“孤亭今古枕山隈,水秀嵐青絕點(diǎn)?!彼鶎懙摹肮峦ぁ蹦菢语@得清冷,而未融入眾人的歡快氛圍,似乎只是一位“看客”。
道人張印槎在《蘭心詩鈔》中收錄的詩作數(shù)量比較多,他的創(chuàng)作也很勤奮,正如張印槎在《前題(送春)》所寫:“年年花事酬無限,詩債贏于酒債多?!蓖跫荫x在《蘭心別墅賦有序》中明確寫到“印槎善琴”。《蘭心詩鈔》還有3首送給張印槎的詩作,即王家駒的《示印槎勵志》1首,沈吉庵的《送印槎山居(二律)》2首。這三首詩作,有可能對張印槎在均州滄浪主題詩作中的“清冷”,能看出一點(diǎn)端倪。
張印槎《山居話別諸友》寫道:“秋風(fēng)八月淚沾襟,繾綣胸懷強(qiáng)自吟。匣內(nèi)曾藏三尺劍,天涯獨(dú)負(fù)一張琴。關(guān)河難隔人千里,云鶴相將月滿林。暫別蘭心同詠客,他年展志協(xié)規(guī)箴?!睆脑娭锌梢缘弥?,在蘭心詩社成立的當(dāng)年(1829年)八月,作為詩社成員的張印槎要暫別詩社諸友,到千里之外山居。臨別之際,王家駒、沈吉庵分別寫詩勵志、送別。
張印槎《首夏閑居》《和前韻(首夏閑居)》分別寫道:“幾杯綠蟻家常宴,一卷黃庭絕妙辭。寵辱無關(guān)真?zhèn)€好,其中至味少人知?!薄耙徽眙嘶蕜偱P處,個中佳趣有誰知?!北磉_(dá)了他自己對閑居、寵辱無關(guān)之佳趣的欣賞,但少有人知,有眾人皆濁我獨(dú)醒之意。王家駒《示印槎勵志》有詩云:“曾從錯節(jié)始盤根,魔障一空道乃尊。世事由來多幻境,天真定處即元門。暢懷可是凌云鶴,奮志爭如躍海鹍。暫駐人間山谷里,風(fēng)光月色遍江村?!蓖跫荫x告訴張印槎要空魔障、定天真,雖暫駐人間,但要做凌云鶴、躍海鹍。沈吉庵《送印槎山居(二律)》:“悟透元機(jī)眼界寬,于郊彳亍擬歸盤。胸中素具山林樂,象外重逢意氣歡。閑倚巉巖招野鶴,靜來曲澗掇秋蘭。事非切己休相問,履泰天君得所安?!薄白蠠熌吧暇l衣游,樂與林泉結(jié)舊儔。海鶴無聲天地廓,巖松有節(jié)水云留。憑將逸性吟山月,好趁清波理釣鉤。太一爐中丹九轉(zhuǎn),胸襟恬淡復(fù)何求?!鄙蚣指嬖V張印槎,要“悟透元機(jī)”,“事非切己休相問”,“胸襟恬淡復(fù)何求”,就是做到“放下”二字,便能“履泰天君得所安”,而非滄浪詩作中的那般“清冷”。
除了道人張印槎寫的“孤亭”,還有道人徐輝山寫的滄浪亭是“空亭”。徐輝山?jīng)]有參與沈吉庵的同題詩《正月十九日游滄浪亭》,而是自擬題目《滄浪晚歸》,也是6首詩作中,唯一一首看不出“滄浪覽勝”時節(jié)的詩作。張印槎詩作的最后一句“萃我同人同覽勝,珠璣咳唾愿成堆”,描寫眾人“珠璣咳唾愿成堆”,即美好祝愿成堆。而徐輝山正如他在詩作中所寫的那座“空亭”,完全隱藏了個人情感,格調(diào)更冷,甚至臨近夜晚,“林歸知候鳥,竹隱吠人庬”,即知道時間的鳥歸入林間,汪汪吠人的狗隱入竹林,一切已知的、未知的,都“歸來月滿艭”,被月色籠罩。
蘇州滄浪亭,也是聳立于園內(nèi)橫亙東西的小山丘之頂,因此也有人稱之為“孤亭”。清代袁學(xué)瀾《同子杰登滄浪亭》有詩云:“縈回積水抱孤亭,草木猶余戰(zhàn)血腥”;清代石韞玉《滄浪亭圖為梁茝林方伯題》有詩云:“孤亭高峙曲溪涯,昔日曾經(jīng)駐翠華?!鼻宕榷薄稖胬肆仭胬送ぁ罚骸吧嫌袦胬颂?,下有滄浪水。孤亭峙其中,四虛曠無倚?!?/p>
4.漢水漁舟
漢水滄浪位于均州古城旁的漢江段,肯定少不了漁人捕魚。而且,自古以來滄浪渡也位于此處?!短m心詩鈔》中,道人張印槎的“泛泛漁舟歌渚岸,層層松壑影樓臺”,已明確是漁舟。道人周蓮齋的“春來邀客蕩輕舟,共向滄浪覽勝游”、道人徐輝山“正擬描如畫,歸來月滿艭”,應(yīng)是渡船。賈品三的“綠水瀠洄深淺漲,春風(fēng)搖曳往來船”,則應(yīng)是漁舟、渡船都有。因此,漢水漁舟也成為均州滄浪的一大特色。同時由于《楚辭·漁父》中那段屈原和漁父的經(jīng)典對話寫道:“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睖胬伺c漁舟也往往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清代鐘岳靈的三首均州滄浪詩作中,也寫到漁舟:《題新成滄浪亭(其三)》:“此會不須分老壯,但將清濁問漁舟?!薄额}新成滄浪亭(其四)》:“狂歌一任驚林木,不礙漁舟鼓棹聲。”《花朝同友人飲滄浪亭》:“煙連城闕輕陰度,花泊漁舟暮雨闌?!鼻宕蚬谠凇稖胬司G水》中還寫道:“濯纓千古事,漁唱若為聽?!?/p>
但在關(guān)于蘇州滄浪亭的詩作中,由于蘇州滄浪亭是私家園林,“引泉作清沼”“小池才一勺”,因此沒有關(guān)于漁舟的描寫。
5.滄浪綠竹
竹子是均州滄浪,更是蘇州滄浪的重要樹木。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竹子有著豐富的文化含義,而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
6首均州滄浪主題的詩作中,有3首寫到竹子,即沈吉庵的“波光逗綠山圍帶,竹塢留青谷嘯風(fēng)”,道人葉問梅的“殘雪崖際飛,綠竹蘸波影”,道人徐輝山的“林歸知候鳥,竹隱吠人庬”。另外,清代葛如竹在《滄浪綠水》也寫道:“石峽由來注碧波,松陰竹映幾年多?!?/p>
竹子更是蘇州滄浪亭自南宋蘇舜欽筑園以來的傳統(tǒng)植物,也是滄浪亭的特色之一,現(xiàn)在種植有各類竹子20多種。蘇州滄浪亭還專門建有翠玲瓏館,也叫“竹亭”,有三間房,另外連貫幾間大小不一的旁室,南宋紹興初韓世忠時就有其名,取蘇舜欽《滄浪懷貫之》所寫的那句“秋色入林紅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瓏”之意為名。蘇舜欽還在《郡侯訪予于滄浪亭因而高會翌日以一章謝之》有詩云:“繞亭植梧竹,私心亦有待。”歐陽修《滄浪亭》有詩云:“新篁抽筍添夏影”,清代潘奕雋《滄浪亭和張芝岡廣文韻》有詩云:“往跡蒼茫不可尋,水軒虛敞竹亭深?!?/p>
這里再說一下均州滄浪亭、蘇州滄浪亭的其他植被。
均州滄浪亭樹木茂密,正如道人徐輝山有詩云“翠岫環(huán)千樹”。除了竹子外,較多的便是松樹,道人葉問梅寫有“長嘯依古松,風(fēng)歸萬壑靜”,道人張印槎寫有“泛泛漁舟歌渚岸,層層松壑影樓臺”。另外還有柳樹,道人張印槎寫有“春陰未覺鶯聲囀,柳媚還宜淑氣催”。在秋天也有菊花。清代黨居易《九月游滄浪亭》:“檻外菊香飄綠酒,溪頭鶴翥上青天。”清代沈冠《題賦滄浪亭》:“何須更藉王江郡,傲殺籬邊野菊叢。”
蘇州滄浪亭除了竹子,還有高大的喬木。宋代歐陽修《滄浪亭》:“荒灣野水氣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環(huán)?!薄安恢说貛着d廢,仰視喬木皆蒼煙?!鼻宕螤巍稖胬送び脷W陽公韻》:“手提孤篁遍探歷,荒岡突兀臨長川。方花古礎(chǔ)纏蔓草,幾株喬木仍參天。”民國程小青《滄浪亭》:“仰看喬木因忘暑,俯掬清流可濯纓?!绷硗猓河刑一?、柳樹、荷葉。明代王寵《宿半野堂》:“滄浪池水漲桃花,倒映南園雉堞斜。”清代尤侗《滄浪竹枝詞八首(其四)》:“滿堤楊柳綠如煙,又鑿新徑可采蓮。待得桃花三尺水,端陽便好劃龍船?!鼻宕瑢W(xué)瀾《戊戌三月十六日同蒙泉游南園看菜花登滄浪亭入三景聽說稗傳》:“初春步南園,堤柳綠未垂。今來春已爛,桃李逞妍姿。”清末吳俊卿《曉步滄浪亭》:“月倩柳絲系,露隨荷葉翻?!碧K州滄浪亭還有梅花。清代宋犖《春日雨中同靳熊封兒至過滄浪亭二首》其一:“溪水春全漲,梅花濕不飛?!逼涠骸吧杏刑I王廟,難尋梅氏園?!鼻宕雾f金《春雪乍晴過滄浪亭》:“曲岸梅花放,空林水鳥飛。”
6.漢江魚鳥
在6首均州滄浪主題詩作中,寫到魚的有兩首:沈吉庵的“春暖魚游金鏡里,晝長人醉小樓中?!辟Z品三的“魚游波面全如意,人坐鏡中半若仙。”寫到鳥的也有兩首:道人張印槎的“春陰未覺鶯聲囀”,道人徐輝山的“林歸知候鳥”。而在其他均州滄浪詩作中還主要寫到了兩種鳥,即鷗和鶴。明代高谷《滄浪亭》:“風(fēng)景滿前看不足,沙鷗蕩漾水禽啼?!鼻宕娫漓`《題新成滄浪亭》:“清流但許分鷗席,峭壁惟知剩鶴汀?!鼻宕瘒洹稖胬恕罚骸苞t飛水面翔如意,朗朗吟詩樂陶然?!?/p>
蘇州滄浪亭的詩作中寫到的魚、鳥種類更多。和均州滄浪詩作一樣,魚只是泛指,如南宋蘇舜欽《滄浪觀魚》:“瑟瑟清波見戲鱗,浮沉追逐巧相親。我嗟不及群魚樂,虛作人間半世人。”明代文徵明《滄浪池上》:“積雨經(jīng)時荒渚斷,跳魚一聚晚波涼。”鳥則主要有乳鳩、水禽、白鶴、黃鸝等,如南宋蘇舜欽《初晴游滄浪亭》:“簾虛日薄花竹靜,時有乳鳩相對鳴?!蹦纤螝W陽修《滄浪亭》:“水禽閑暇事高格,山鳥日夕相啾喧。”清末吳俊卿《滄浪亭》:“白鶴沖霄舞,黃鸝坐樹鳴。石欹亭子破,山鏟夕陽平?!?/p>
當(dāng)然,均州滄浪之魚,和蘇州滄浪之魚應(yīng)該不一樣,均州滄浪是漢江之魚,蘇州滄浪是池中之魚。在蘇州滄浪亭有一著名景觀“觀魚處”,原名“濠上觀”,俗稱“釣魚臺”,取莊惠濠梁觀魚問答和莊子濮水釣魚對尊位持竿不顧之典。蘇舜欽《滄浪觀魚》:“瑟瑟清波見戲鱗,浮沉追逐巧相親。我嗟不及群魚樂,虛作人間半世人?!贝四私蠄@林池邊觀魚,人在魚和水的畫面之外。《蘭心詩鈔》中賈品三有詩云:“綠水瀠洄深淺漲,春風(fēng)搖曳往來船。魚游波面全如意,人坐鏡中半若仙?!贝四藵h水江面船上觀魚,人、魚、水、船共同構(gòu)成一幅和諧畫面。
7.滄浪飲酒
自古以來,酒與中國文人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有人認(rèn)為,酒是水制的詩,詩是心釀的酒。甚至還有人認(rèn)為,酒成就了中國文人,中國文人也促就了酒的發(fā)展。
《蘭心詩鈔》的6首均州滄浪主題詩作中,有兩首寫到了酒:沈吉庵的“春暖魚游金鏡里,晝長人醉小樓中”,道人周蓮齋的“亭中長嘯風(fēng)生谷,醉里高歌雪滿樓”。而清代鐘岳靈在均州滄浪詩作中也多次寫到酒:《題滄浪亭新成》:“憑欄一曠江皋影,灑酒何妨盡百壺。”《題新成滄浪亭(其二)》:“白露蒼煙堪對酒,塵纓一脫醉如顛?!薄痘ǔ讶孙嫓胬送ぁ罚骸按巳兆砦唐司?,不然何以對余寒。”
《續(xù)輯均州志》記載:“三月三日,城中士人往往攜酒榼登滄浪亭游眺,流觴曲水,猶余前代風(fēng)”。清代沈冠在《題賦滄浪亭》開頭的序言中寫道:“九日,諸君子以予題賦滄浪亭,因相與載酒登高。時有微雨,乃移席觀音閣。鼓飲酣歌,頗稱豪快?!碧m心詩社成員飲酒則非常頻繁。道人張印槎《蘭心別墅偶成(十絕)》:“從朝賭酒惟通夕,一醉何妨倒玉山?!薄扒嗌讲唤怛}人趣,暗笑詩狂若酒狂?!蓖觖惔ā秵栠碇T友》:“無虞塵俗擾,終日常酣醉。除卻酒與詩,平生無一事?!?/p>
在蘇州滄浪主題的詩作中,寫酒也毫不遜色。南宋蘇舜欽《獨(dú)步游滄浪亭》:“時時攜酒只獨(dú)往,醉倒惟有春風(fēng)知。他還有一首《滄浪靜吟》:“我今飽食高眠外,惟恨醇醪不滿缸?!鼻宕榷薄稖胬酥裰υ~八首(其五)》:“數(shù)見行廚載酒過,蘇公一斗不為多?!鼻迥┱卤搿稖胬送っ嫠帯罚骸芭e酒為醉蘇舜欽,買山同作巢由仆?!?/p>
《蘭心詩鈔》中有12首寫到“滄浪”意象的詩句,描寫的典型均州滄浪形象主要有4種。它們既具有典型的均州漢水滄浪特色,也豐富了滄浪文化。
1.滄浪釣翁
王麗川在《詠別墅》有詩云:“披蓑欲渡滄浪水,釣得鯨鰲出碧潭?!边@里描寫了一個滄浪釣翁的形象。明代俞士吉《漢江鴨綠》有詩云:“試問滄浪翁,借爾槎頭宿。飛夢繞天河,弗顧鳊魚熟?!?/p>
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釣翁”也是一經(jīng)典形象,有其專門含義,如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莊子釣魚——持竿不顧,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雖然這些釣翁之意不在魚,但他們代表著隱士形象。如唐代李賀《南園十三首(其十)》有詩云:“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彼未懹卧凇额}傳神》有詩云:“悔不桐江上,從初作釣翁?!边€有“釣磯”一詞,意思是釣魚坐的巖石,借指隱居之處。唐代李賢注引顧野王《輿地志》:“桐廬縣南有嚴(yán)子陵釣魚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嚴(yán)陵釣壇也?!币虼撕笕艘卜Q嚴(yán)子陵為“桐江釣叟”。前蜀韋莊《旅中感遇寄呈李秘書昆仲》有詩云:“懷鄉(xiāng)不怕嚴(yán)陵笑,只待秋風(fēng)別釣磯?!?/p>
“滄浪”由于其“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之意,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滄浪和隱居之釣翁便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唐代李白《金陵望漢江》有詩云:“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盵1]12唐代岑參《漁父》有詩云:“扁舟滄浪叟,心與滄浪清……歌竟還復(fù)歌,手持一釣竿。”[1]13。唐代許渾《送嶺南盧判官罷職歸華陰山居》有詩云:“關(guān)西親友如相問,已許滄浪作釣翁?!碧拼鸥Α督鈵炇?其四)》有詩云:“獨(dú)當(dāng)省署開文苑,兼泛滄浪學(xué)釣翁?!碧拼鷦妗顿涱呿溕饺恕酚性娫疲骸爸凉?jì)世有長策,莫問滄浪隱釣磯。”元代黃鎮(zhèn)成《道山夜坐》有詩云:“草廬老我南山下,自濯滄浪理釣磯。”
但是王麗川筆下的均州漢水滄浪釣翁卻有不同之處,其所釣之物不同凡響——“釣得鯨鰲出碧潭”。
“鯨鰲”是大魚大龜,常比喻那些雖處低位但理想高遠(yuǎn)、胸懷抱負(fù)的志士,如唐代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酚性娫疲骸鞍材芟菁S土,有志乘鯨鰲?!敝袊糯小搬烐椏汀钡男蜗?,其源自《列子·湯問》的“一釣而連六鰲”。據(jù)宋代趙令畤《侯鯖錄?卷六》記載,唐代詩人李白開元年間去拜謁宰相,在名片上署名“海上釣鰲客李白”,“相問曰:‘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釣線?’白曰:以風(fēng)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又曰:‘何物為餌?’曰:‘以天下無義氣丈夫?yàn)轲D?!瘯r相悚然。”,因此,“釣鰲客”一般指豪放不羈、抱負(fù)遠(yuǎn)大的人。如南宋李曾伯《用談笑青油幕為韻賀吳叔永制機(jī)》有詩云:“公駕鹍鵬風(fēng),來把鯨鰲釣。”明代韓雍《題岳陽樓二首(其一)》有詩云:“丈夫欲取鯨鰲志,儗把新蟾作釣鉤?!?/p>
李白是“海上釣鰲客”,正如元代無名氏《步步高(其五)》有曲云:“跨風(fēng)飚,同赴蓬萊島……瑯板敲,碧波深處釣鯨鰲?!钡觖惔▍s是在滄浪“釣得鯨鰲出碧潭”。王麗川能這樣寫,這正是均州滄浪之“漢水湯湯”特色。也是王麗川的積極心態(tài),還鼓勵張印槎。
蘇州滄浪亭的詩作中也有寫到漁父的。如清代尤侗《滄浪六詠·自勝軒》:“清溪榜小舟,還牽岸上住。仿佛煙波里,筆床兼釣具。長歌謝漁父,任君鼓枻去?!币彩且闷潆[逸之意。又如清代宋犖《春日雨中同靳熊封兒至過滄浪亭二首(其二)》:“繡嶺生遙慨,滄浪且避喧?!鼻宕沃痢稖胬送づc心壁上人話歸時來,自滇中以歸云草見示》:“孤塔寒空回,修篁落照深。歸去云外路,清絕道人心?!鼻宕鷱堷櫥稖胬送ば№就沃T君》:“信步尋秋不待招,滄浪精舍凈煩囂?!辈恢惶K州滄浪有“滄浪精舍”,均州滄浪也有。
2.滄浪棹歌
王麗川在《北村六詠》有詩云:“一泓澄碧滄浪水,月下漁人起棹歌(暮眺)。”詩句把“均州滄浪”與“棹歌”結(jié)合在一起,描寫了一幅閑適的“月下滄浪棹歌圖”。
“棹”本義船槳,“棹歌”即指漁民在撐船、劃船時候唱的漁歌,亦作“櫂歌”。漢武帝《秋風(fēng)辭》第一次出現(xiàn)了“棹歌”:“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辫枋窃醋韵惹孛耖g的有實(shí)無名的一種文體,描寫操楫浮舟之事。漢代正式引進(jìn)宮廷后,出現(xiàn)兩種發(fā)展道路,一種是延續(xù)民間鄉(xiāng)野屬性,另一種是文人化。民間棹歌主要是男女相思之曲,文人化棹歌則有了自然、唯美、閑適、歸根、隱逸、自由等人生價值追求。棹歌意象既是一種詩歌意象(《先秦漢魏南北朝詩》中出現(xiàn)棹歌意象的有10首,其中包括2首含棹唱的;《全唐詩》中出現(xiàn)棹歌意象的詩篇有38首;《全宋詩》中出現(xiàn)棹歌意象的詩篇有125首),也是一種文學(xué)題材(著名棹歌有《船子和尚撥棹歌》《武夷棹歌》《鴛鴦湖棹歌》《之溪棹歌》等)。
《楚辭·漁父歌》記載,漁父與屈原對話后,漁父“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币虼?,《漁父歌》(即《孺子歌》或《滄浪歌》)也屬先秦棹歌。
文人化棹歌蘊(yùn)含隱逸之意的代表作,是宋末元初陶宗儀所寫的詩歌集《滄浪棹歌》。詩集名稱中的“滄浪”二字,就蘊(yùn)含了濃濃的隱逸之意。一些詩詞描寫了世外桃源般的隱逸生活,如《暮春雜幸次顧君舉韻》:“漁父鯉魚長尺半,提攜不受人家喚。當(dāng)壚解縛換酒歸,爛醉滄江杏花畔?!碧兆趦x還多次在該詩集的詩句中化用《漁父歌(滄浪歌)》,如“掛巾薜蘿看云起,沐發(fā)滄浪待日晞”化用“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句意,“寓形宇內(nèi)一身老,濯足滄浪萬里流”化用“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表明了詩人以棹歌抒發(fā)憂憤的初衷[3]。
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把滄浪與棹歌結(jié)合起來寫的還很多,如唐代李白《送儲邕之武昌》:“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Z為楚人重,詩傳謝朓清。滄浪吾有曲,寄入棹歌聲?!蹦纤胃哂^國《滿江紅·擊碎空明》“擊碎空明,滄浪晚、棹歌飛入。西山外、紫霞吹斷,赤塵無跡。”元代陸文圭《送吳仲魯回鳥江二首(其一)》“紙上陳言刊落盡,滄浪時聽棹歌聲?!泵鞔浦尽吨匚缛盏乐小贰靶∮臧悼樟致春?,飛沙漲川衣袖黃。此行已覺厭馳驟,安得鼓棹歌滄浪?!泵鞔嶇额}丁克恭臨清軒》“湖中意,清且長,嗟予此樂亦不忘。歸將載得湖上月,為爾鼓枻歌滄浪。”這些詩詞,大都是把“滄浪”的隱逸之意與棹歌結(jié)合在一起。
蘇州滄浪亭的詩作中也有寫到棹歌的。明代蔡羽《大云庵》:“靜得觀魚樂,閑堪學(xué)道謀。棹歌何處是,城里有滄洲?!鼻宕雾f金《立秋后三日由滄浪亭過南禪寺,即以立秋為韻二首取一》:“我來披草坐,心地頓清幽。歸路傍滄浪,沿溪聽棹謳?!?/p>
3.滄浪古渡
王麗川《春日隱居(三絕)》中的“春花春鳥鬧春天,家住滄浪古渡船”、《題問梅夏漁南浦行樂(漁歌子二闕)》中的“情性逸,利名逃,滄浪渡口唱離騷”,都寫到了滄浪古渡,即“槐蔭古渡”。道人葉問梅《謁客溪張少尉》中的“滄浪垂樾蔭,桴鼓策功勛”,也是實(shí)際描寫均州滄浪古渡。
“槐蔭古渡”“滄浪綠水”,都是“古均州八大景”之一,“槐蔭古渡”是從漢江北岸到古均州城的重要渡口,自古就是武當(dāng)山朝圣北線(河南淅川、鄧州方向)的必經(jīng)之處。漢水繞城北沙洲(滄浪洲),到對岸槐樹關(guān)處90°急轉(zhuǎn)彎,往南沿滄浪亭所在峭壁下,至城東南于龍山腳下折流向東?!盎笔a古渡”就是從漢水北岸槐樹關(guān)渡口,往返南岸古均州城北,沿途經(jīng)過“滄浪綠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周凱依據(jù)均州印象,繪《滄浪渡》一幅,并書詩《滄浪亭》一首,有詩云:“均州城北十五里,渡江乃涉滄浪水?!泵駠?7年(1938年)測圖的均縣地圖上,則明確標(biāo)注有“槐樹關(guān)”“槐蔭渡”“滄浪亭”,并繪有從槐樹關(guān)渡口到均州城北的渡口線路。之所以稱為“槐蔭古渡”,據(jù)說是在古渡口岸邊(槐樹關(guān))長有一顆高大蒼勁、枝繁葉茂的古槐樹,樹冠遮蓋整個渡口。盛夏時節(jié),渡船常常往返于槐蔭之下,槐蔭古渡隨之得名。明代何白在《游滄浪亭記》中寫道:“予詰旦出城北門,操舟以濟(jì)。江干即古槐渡,為汝之鄧、陜之商所徑道也。是以鬻渡者以百計。”
也有一些古代詩詞寫到“滄浪渡”,大都借用滄浪隱逸之意。如唐代戴叔倫《柳花歌送客往桂陽》有詩云:“滄浪渡頭柳花發(fā),斷續(xù)因風(fēng)飛不絕?!彼未檫m《漁家傲引(四月)》有詞云:“騎馬官人江上駐,天且暮,借舟送過滄浪渡?!泵鞔芰x《小景四幅為竹鶴友人袁州何太守賦(其三)》有詩云:“江上芙蓉老素秋,西風(fēng)亂飐白蘋洲。漁翁罷釣歸來晚,一曲滄浪古渡頭。”明代唐寅(唐伯虎)放棄仕途后游覽鎮(zhèn)江金山所寫《春日與喬白巖游金山》:“日斜未放滄浪渡,飽酌中泠洗宿心。”
至于蘇州滄浪,正如文徵明《滄浪池上》所寫:“楊柳陰陰十畝塘,昔人曾此詠滄浪?!本筒豢赡艽嬖跍胬硕闪恕?/p>
4.滄浪振衣
王麗川在《北村六詠》中寫到:“浥取滄浪水獨(dú)清,振衣千仞當(dāng)無生(晚歸)”。
“振衣”是一個典故名,出自《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蓖跻葑ⅲ骸叭m穢也?!焙髞砭鸵浴罢褚隆敝付兑氯m,整衣。宋代韓淲《醉落魄·一斛珠》有詞云:“風(fēng)高木落,壯心萬里空回薄,振衣待把塵埃濯?!?/p>
“振衣千仞”一詞,最有名的是晉代左思在《詠史八首(其五)》中所寫:“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币馑际窃跇O高的山崗上整飭衣服,抖落衣服的灰塵,在長河中洗去腳上的污濁,往往用來形容一種放任自由的人生態(tài)度。又如宋代吳龍翰《樓居狂吟》有詩云:“振衣千仞興悠哉,一日看山十二回。”
滄浪亭位于江畔峭壁之上,正如清代鐘岳靈《題新成滄浪亭(其二)》有詩云:“新檻飛如樓十二,危崖絕似仞三千?!盵2]82所以,王麗川寫“浥取滄浪水獨(dú)清,振衣千仞當(dāng)無生”,也是比較符合均州滄浪的現(xiàn)實(shí)狀況。光緒《續(xù)輯均州志》收錄明代無名氏寫萬歷庚寅中秋同友人宴集滄浪亭的一首詩云:“振衣千仞一亭孤,眼底乾坤境界殊。”[2]79
蘇州滄浪亭的詩作中也有寫到“振衣”的。清代俞樾《滄浪亭》:“振衣登危亭,一覽秋天空?!倍轀胬嗽娮髦幸灿挟惽ぶ鳎呵宕糯筚e《九日登龍巢山望滄浪》:“萸酒醉罷情何限,振衣長嘯秋山空?!敝徊贿^“振衣千仞”之勢,唯有均州滄浪方能體會。
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2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