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忠
轉(zhuǎn)化后進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在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往往把后進生當成“壞學生”,說是“朽木不可雕”,因此,后進生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師生的冷落、指責甚至歧視,這些都嚴重地傷害了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下面我就結(jié)合多年的教育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動之以情,喚起后進生的自尊心
在后進生身上,他們?nèi)鄙俚牟皇桥u而是愛,因此,對于后進生,采用批評處分是不奏效的,必須對他們傾注愛心,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采取“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厭惡、不歧視;不當眾揭丑;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熱諷;不變相體罰。十五六歲的中學生,不管怎樣后進,總還不至于是不近人情的“冷血動物”,只要我們以誠相待,利用課余時間多跟他們談談心理話,在給他們思想、學習上關心和教育的同時,在生活上也多加過問,這樣自然會喚起他們的自尊心。
二、抓住契機,激發(fā)后進生的上進心
初中的學生,正處于少年向青年的過度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進生不過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著污垢的玉石。在他們身上,既有陰暗的消極面,也有潛在的閃光點,他們的內(nèi)心也渴望進步。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贊揚學生的微小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作為班主任,要善于了解他們的志趣,個性特征,挖掘他們潛在的積極因素,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抓住契機,以此為突破口和推動其前進的動因。后進生在不良心理的影響下,很少對所處的環(huán)境實施積極的影響,很難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這時可采用體會成功的教育方法,努力給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發(fā)揮特長和優(yōu)點,品嘗成功帶來的喜悅和快樂,使他們逐步走出自卑的陰影,產(chǎn)生積極的進取精神,這就需要班主任抓住契機,因勢利導,多表揚,多激勵,做到潤物細無聲。
三、營造氛圍,讓后進生在集體中受到教育
環(huán)境,會影響一個人,改變一個人。這里講的環(huán)境,包括學校、班級和家庭。整個學校要形成關心后進生,不歧視后進生的大環(huán)境。整個班級要形成團結(jié)互助,奮發(fā)進取的小氣候。讓后進生在班集體中學習、生活而感到愉快,從而為自己違紀而影響集體的榮譽而感到慚愧,進而主動地改正錯誤。因此,樹立良好的班風,發(fā)揮集體的力量,使后進生身處一個團結(jié)友愛、融洽和諧的氛圍中,更有利于他們健康地成長。
四、持之以恒,鞏固后進生良好習慣
轉(zhuǎn)化后進生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轉(zhuǎn)化過程中,后進生故態(tài)復萌,出現(xiàn)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有時候,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地做反復教育工作,要有“馬拉松式”的耐心,發(fā)揚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抓反復,反復抓”的恒心,不然將全功盡棄。當然,在這過程中,單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只要我們把真情獻給學生,把愛心灑向后進生,真誠地對待他們,善意地理解他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一定能取得成功。當然,轉(zhuǎn)化后進生的工作是有挑戰(zhàn)性的,每一個后進生就是一個世界,要做好這些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你得到的將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我快樂著我的工作,因為我是一個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