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濤
(河北省高速公路京秦管理處,河北 秦皇島066001)
公路隧道已成為現(xiàn)階段實現(xiàn)高速、快捷、安全運輸?shù)闹匾こ淘O施,建設規(guī)模逐步提升,在交通運輸發(fā)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特殊的交通及地理環(huán)境,照明系統(tǒng)需24h 不間斷運行,若系統(tǒng)設計不合理,不僅會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而且駕駛員眼睛難以很快適應,黑洞和亮洞效應顯得尤為明顯,在交通量大、氣候惡劣的情況下,極易發(fā)生交通事故[1]?,F(xiàn)有的隧道照明標準中:中國采用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設計細則》,過渡段設計參照CIE 標準;意大利UNI 11095標準[2],外部亮度采用等效光幕亮度;美國ANSI/IESNA 標準[3],認為人眼能快速適應黑暗環(huán)境到明亮環(huán)境,不設置出口段;車速車流量計算法[4]對入口段以及中間段亮度計算重新定義,而不是根據(jù)固定值。這些標準分別根據(jù)各個國家不同的情況,對入口段、過渡段、中間段、出口段進行不同的亮度劃分,各有利弊??傊魉淼勒彰鳂藴实闹贫ㄖ饕菫榱嗽诒WC照明安全的情況下,盡量節(jié)約電能[5]。下面基于亮度曲線對上述標準進行對比分析。
入口段亮度取值主要以車輛行駛的速度和洞外亮度值為依據(jù),其中行車速度由道路等級所限定。根據(jù)2014 年8 月我國出臺的新隧道照明規(guī)范準則,將隧道入口段劃分為2 個照明段,對應亮度如下:
對于不同的車速設計值,其入口段系數(shù)K值也有所不同,L20為洞外亮度。
過渡段位于入口段和基本段之間,以CIE 標準規(guī)定的適應曲線Ltr=Lth1(1.9+t)-1.4為依據(jù),將過渡段劃分為3 個照明段,3 個照明段的計算式分別為:
中間段是隧道內(nèi)過渡段后最長的一段道路,經(jīng)過過渡段后駕駛員已完全適應現(xiàn)有照度,因此中間段可以設置為基本照明。其中間段亮度值的設置與交通量、行車時速、車道形式有關,人車混合通行的隧道中間段的最低亮度要求為2.5cd/m2,對于不同的車速,車道形式其亮度取值也各不相同。
根據(jù)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設計細則》的規(guī)定將出口段劃分為2 個照明段,每段各取30m 為宜。對應的各段亮度按照式(6)計算:
式中,Lin是中間段亮度。
若設計車速為80km/h,外部亮度4000cd/m2,依照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設計細則》計算出的亮度曲線如圖1 所示。
圖1 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設計細則》的亮度曲線
在標準中采用等效光幕亮度代替外部亮度:
式中,Lseq為等效光幕亮度;Latm為大氣亮度;Lpar為擋風玻璃亮度;Lcru為儀表盤亮度。
入口段中C參數(shù)取決于燈具光學類型,因為燈具放置在交通車道,根據(jù)意大利UNI 11095 標準一般取0.23。
式中,Le為入口段亮度。
過渡段參照Ltr=Le(1.9+t)-1.4曲線,其中Le是Lv的最大值。中間段取2.25cd/m2。出口段適當比中間段提高一些。意大利UNI 11095 標準的亮度曲線如圖2 所示。
圖2 意大利UNI 11095 標準亮度曲線
入口段的亮度是根據(jù)隧道外的亮度、采用折減系數(shù)(k)與年最大洞外亮度L20(S)的乘積為隧道入口段亮度Lth設計的最大值:
式中,LS、LR、LE分別為天空亮度、道路的平均亮度、環(huán)境亮度;K1、K2、K3分別為天空亮度、道路的平均亮度、環(huán)境亮度對應的折減系數(shù)。
入口段分2 個部分設計,從入口段長度一半的地方開始,其亮度水平逐步線性降低,并在入口段結束時降低到入口段開始時亮度的0.4 倍。
過渡段的設計以Ltr=Lth(1.9+t)-1.4為依據(jù),可分為2~4 段進行設計,亮度逐級遞減。所以在設計時,兩相鄰段之間亮度的值須低于3 倍。
中間段的亮度與隧道外亮度無關,主要根據(jù)隧道的設計車速對中間段的亮度進行設計,出口段亮度為中間段的5 倍即可。CIE 標準的亮度曲線如圖3 所示。
圖3 CI E隧道照明標準亮度曲線
入口段的亮度以路面測得的平均亮度為主,主要引入隧道外的亮度、光度耗散模型等參數(shù)來計算入口照明段亮度。過渡段的設計與規(guī)范中的設計要求大同小異,而中間段亮度與設定值不一樣。對于出口段,認為人眼能快速適應黑暗環(huán)境到明亮環(huán)境,所以不設置出口段。亮度曲線如圖4 所示。
圖4 美國ANSI/I ESNA標準亮度曲線
對于隧道外部亮度的取值直接影響入口段的亮度分布,即由明到暗的適應過程。在避免黑洞效應方面,從駕駛員視角來講,年最大洞外亮度和等效光幕亮度法比直接測量法更加合理。入口段亮度取值基本按照系數(shù)K值法。入口段是隧道照明的關鍵部分,合理的亮度分布是非常重要的。相比將入口段只分成一個部分而言,分成2 段或者亮度逐步降低,不僅可以降低照明成本,而且不會因為亮度驟變產(chǎn)生不適。過渡段亮度取值根據(jù)適應曲線Ltr=Lth(1.9+t)-1.4,以入口段亮度值為依據(jù)對過渡段進行亮度劃分,但系數(shù)取值有所不同。中間段亮度取值基本為定值。國際照明協(xié)會的CIE 標準和美國ANSI/IESNA 標準對中間段亮度定義較高,采用2.5cd/m2更優(yōu),節(jié)能效果更好,可以降低照明所需成本。美國ANSI/IESNA 標準對出口段不做要求,這是不合理的,一般應取5 倍中間亮度,但同入口段照明原理相同,合理地逐步增加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