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智華
摘 要:本文結合英語課堂的實踐,在講解英語課文時奧德賽歲月之旅融入最新的包含中國文化和愛國情懷教育的時事報道,通過對熱點問題的討論,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和結構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時讓英語學習不再單調(diào)乏味,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關鍵詞:思政教育;英語課堂;奧德賽歲月
一、引言
“ 課程思政 ” 是高等院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關于教育的重要指示為指導方針,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校一門公共課程,涉及的學生面廣,應該堅持立德樹人,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在講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應該深刻挖掘所授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結合課堂上所上內(nèi)容,教師引入最新的時事熱點報道,影響學生的思想,從而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看法,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更加有思想教育效果。
二、課前活動中引入思政元素
在這一部分,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主題。
(1).Whats Odyssey years?(2).What kinds of pressures are students facing and how do they deal with these pressure?
通過這兩個問題引發(fā)學生對奧德賽歲月的探討。播放《We Are All Fighters》全網(wǎng)首支抗擊肺炎英文勵志演講視頻,人們在抗擊疫情中失去又獲得,犧牲仍堅守,在大愛與小家間選擇。每個人都是奮力抗擊的戰(zhàn)士,因為這是一場面對病毒,懷疑,謠言,恐懼,謠言與歧視的戰(zhàn)爭??赐暌曨l,要學生進行討論,該如何面對困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以站在前線的英雄為榜樣,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拼搏,全力以赴,最終取得勝利,而不是逃避問題,躲避壓力,甚至怨天尤人。
三、講解文章結構和大意引入思政要素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二冊第三單元主題是 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即奧德賽歲月之旅為例,講述了處在奧德賽歲月中的年輕人在面對壓力與挑戰(zhàn)時表現(xiàn)出的叛逆,狂妄自大與桀驁不馴,他們不像以前的先輩們一樣,成家立業(yè),在經(jīng)濟生活上獨立而是推遲結婚,就業(yè),啃老,玩電腦游戲。奧德賽歲月之旅不僅是與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壓力更是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成長之旅。在講解課文時,引入了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jié)講話內(nèi)容中部分片段的中英對照。在閱讀五四青年演講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救死扶傷,仁心仁術,享樂主義,個人主義,虛無主義等熱詞難詞的翻譯,并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戰(zhàn)勝困難,不怕艱險,以站在前線的工作人員為榜樣,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shù)那嗄?。通過選取最新的材料,立足中國、面向現(xiàn)實,關注和回應現(xiàn)實社會中出現(xiàn)的熱點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英語積極性,不僅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博大胸懷。
四、講解難詞和難句中融入思政要素
在講解難詞時從China Daily最新的報道中選取例子,選取“新鮮出爐”的國家政策文件或者會議精神進行解讀并做翻譯練習。如果按傳統(tǒng)方式講解課文,選擇一些參考書上的例子,學生一定會感覺老生常談,索然無味,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和熱情,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實戰(zhàn)翻譯中,都不可避免會遇到涉及中國政治話語翻譯的問題,結合當下中國熱點問題,不僅讓學生了解最新的時事政治,也積累了很多有用的相關英語表達,加深對文中內(nèi)容的理解,讓英語學習更加有實用性和廣泛性。
五、課后討論中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結合課文的主題,叛逆和狂妄自大必然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災難,播放特普朗在抗擊疫情上的盲目自信,錯過最佳時機,造成疫情在美國的大暴發(fā)以及中國在抗擊武漢疫情上,全國人民萬眾一心,主動隔離,無數(shù)醫(yī)務工作者不畏生死,站在第一線擊退疫情的視頻,通過這兩個視頻的對比,讓學生討論我們?nèi)绾斡行Υ咔椋罨瘜W生對主題的理解,在面對自然災難時,只有全力以赴,不怨天尤人,不甩鍋,不評判和指責,不盲目自信和自大,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尊重大自然規(guī)律,才能免遭災難。通過這幾分鐘的短音頻和學生的討論,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影響,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增強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堅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奮發(fā)圖強,早日實現(xiàn)中國夢。
六、結語
青年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在外語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China daily,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典籍,收聽中英文時政新聞,欣賞中西方文化影視作品,利用‘學習強國app等平臺多了解中西方文化,加深對雙方文化的理解,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師本身要提高自己的中國文化素養(yǎng)和思政教育意識,以教材為依托,課堂為載體,教師為媒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為主線,將愛國主義情懷、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
參考文獻
[1]陳業(yè)麗.大數(shù)據(jù)時代大學英語課程中思政教育的滲透[J].科技視界,2017(16).
[2]任秋菲.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思政教育探析[J].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