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賀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干診病房,遼寧 營口 115000)
人工氣道多用于危重癥患者,是指通過氣管植入通氣設備代替呼吸的一種治療方法,目的是肺部功能緩解,延長患者生命[1]。人工氣道精細化管理是當前醫(yī)院提倡的一種方式,筆者認為,在人工氣道通氣過程中應結合正確的護理方式,集束化護理方式是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重要途徑,現將其護理過程和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危重癥老年患者200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00例,兩組均行人工精細化管理。其中男性103例,女性97例,年齡59~72歲,平均年齡(60.21±3.83)歲。兩組均經過我院檢測符合納入標準,患者自愿簽署治療護理協議,并且一般資料上的差異均對研究結果無影響,滿足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內容涉及排痰、翻身、口腔護理等基礎護理過程,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實驗組患者集束化護理,通過循證護理方案,實施從口腔、氣道到肺部的全過程護理。內容主要包括氣道濕化、氣道吸引、氣囊管理和消毒處理等。先后記錄兩組護理后的肺部感染發(fā)生率。
1.3 觀察指標:先后觀察兩組患者住院3~5 d、6~10 d后的肺部感染和VAP發(fā)生率,同時記錄兩組機械通氣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21.0完成數據統(tǒng)計,計量資料為均數±標準差,檢驗方法為普通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以P<0.05代表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人工氣道建立3~5 d,對照組肺部感染9例,VAP 13例,實驗組肺部感染5例,VAP 6例;人工氣道建立6~10 d,對照組肺部感染24例,VAP 19例,實驗組對照組肺部感染13例,VAP 11例;兩組通氣時間比較,對照組(10.67±2.18)d,實驗組(6.13±2.25)d。兩項均可見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且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人工氣道精細化管理是老年危重癥患者延長生命的關鍵。在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通過正確的護理來降低肺部感染、VAP的發(fā)生率。臨床上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是提升精細化護理效率的重要方式,隨著醫(yī)學護理技術的發(fā)展,集束化護理提出并應用于臨床中。這一護理理念最初由美國健康研究所提出,在臨床護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集束化方案已經得到臨床正式,可以改善危重癥患者的肺部功能,與單獨執(zhí)行精細化管理,對患者的生命延長更具積極意義[2]。本次研究證明,通過兩個階段的對比。實驗組的VAP和肺部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且總通氣時間對照組要長于實驗組,結合其他研究成果,可以說明人工氣道精細化管理在氣道建立中的積極作用。實驗組本次通過對人工氣道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循證護理,對患者的癥狀進行檢查和判斷,對人工氣道管理的重點關節(jié)進行分析,制定包括氣道濕化、氣道吸引和氣囊管理等過程的精細化護理方案,以循證護理為基礎,通過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來規(guī)范護理行為[3]。在執(zhí)行護理過程中,需要選擇專業(yè)性高的護理人員。在具體護理實施中,注重細節(jié)管理以提高護理質量。確保每個元素的具體實施,使護理人員能夠第一時間掌握護理項目操作,使護理工作規(guī)范[4-8]??茖W,保證人工氣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但是由于本次研究僅就最近1年內收治的200例患者進行研究,研究樣本量顯得不足,在結論上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并且目前,將氯己定洗浴列入醫(yī)院感染控制的集束干預策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對集束化的護理效果,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綜上,危重癥老年患者人工精細化管理過程中行集束化護理,可有效降低分布感染發(fā)生率??s短通氣時間,可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