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SP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專業(yè)英語交流或職場英語交流,MTI科技筆譯教學除了涵蓋專業(yè)英語的檢索、分析和使用等ESP語言教學外,還需要按照翻譯行業(yè)需求來組織教學。以T/TAC-2016筆譯服務要求為例,分析行業(yè)標準指導MTI科技筆譯教學的意義、特征和核心。將行業(yè)標準納入MTI筆譯教學,意義在于明確筆譯員培訓的內(nèi)容和能力目標,其特點表現(xiàn)為:課堂聚焦整個項目流程;課堂評估以實現(xiàn)客戶要求為參照;課堂組織以合作式學習為基本模式;教學目標凸顯對多種崗位能力的要求。該教學模式的核心可總結為“一個中心貫穿兩個過程”。
關鍵詞:T/TAC-2016標準; MTI科技筆譯教學; 行業(yè)服務要求; 客戶要求
中圖分類號:H 31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895X(2020)04-0309-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0.04.002
Abstract:The teaching purpose of ESP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in professional or workplace English.Besides such ESP teaching objectives as retrieval,analysis and use of specialized English,ESP translation teaching needs to be organize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significance,essential features and essence of ESP translator trai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ranslation service requirement T/TAC-2016.Specifically,this requir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arifying ESP translator training tasks and translation competences,and the training cours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TAC-2016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multi-competence training goal,process-oriented operation,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lient-centered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oreover,the essence of this training model is to emphasize two translation brief-oriented translating processes.
Keywords:T/TAC-2016; ESP Translator Training; translation service requirements; translation brief
“MTI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各種專門翻譯人才,包括科技、經(jīng)貿(mào)、新聞等領域,要求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專業(yè)技能。”[1]理工科大學的MTI科技筆譯課程需要匹配相應的ESP教學,來夯實學生駕馭專業(yè)語言的能力——專業(yè)寫作或是專業(yè)翻譯能力,此外,還需要以語言服務行業(yè)的規(guī)范為綱,拓展MTI學生的語言服務能力,從而提升MTI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力。
20世紀90年代,語言服務行業(yè)迅速發(fā)展,并逐漸具備了一系列特征,如專用計算機輔助軟件的研發(fā)、翻譯需求量的增大、服務的組織方式開始標準化(翻譯活動以項目的方式進行,并且由項目管理者監(jiān)控項目流程)、翻譯公司的增加、尋求生產(chǎn)利潤、分工和專業(yè)化、眾包和全球化等。其中,“翻譯服務出現(xiàn)兩個顯著變化,一個是翻譯服務的需求量增大和翻譯工具的功能增強,另一個變化就是對行業(yè)翻譯質量提升有了共同做法,即建立行業(yè)服務標準”[2]。
一、MTI教育與翻譯行業(yè)標準的對接
MTI教育是一種職業(yè)翻譯教育,培養(yǎng)能夠提供語言服務的應用型、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的翻譯人才。我國自2007年翻譯碩士學位教育起步,至今已逾10年,MTI招生人數(shù)由2008年的約350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每年招生超過8 000人[3]。2018年中國翻譯協(xié)會發(fā)布的《2018中國語言服務行業(yè)發(fā)展報告》指出:“在針對語言行業(yè)翻譯標準方面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近八成受訪教師表示,在當前國內(nèi)語言服務人才培養(yǎng)單位的研究生評估方面,現(xiàn)階段符合語言服務行業(yè)標準要求的翻譯類專業(yè)畢業(yè)生不足一成。受訪教師普遍認為應當將語言服務行業(yè)的行業(yè)標準與教學相結合,將其納入當前語言服務教學的體系當中。”[4]
國內(nèi)外翻譯理論家已確定了行業(yè)標準對職業(yè)翻譯人才教育的重要性。勞倫斯·韋努蒂在總結北美地區(qū)翻譯學位點的教學經(jīng)驗后認為:“提高翻譯實踐和理論水平的教育理念從文化背景、歷史時期和方法論等角度會各不相同,如果從翻譯行業(yè)角度來看,根據(jù)語言服務產(chǎn)業(yè)的要求與時俱進來改進教學方法可能是最重要的?!盵5]方夢之先生提出:“與文學翻譯使用‘等值、動態(tài)對等、信達雅、神似、化境等不同,應用翻譯的翻譯標準應采用權威機構發(fā)布的翻譯服務標準和質量標準?!盵6]就行業(yè)標準對教學的適用性來說,Greere在《EN15038標準對翻譯教育是否有反撥作用?》(The Standard EN15038:Is there a Washback Effect on Translation Education?)一文中指出:“EN15038不僅對語言服務市場的專業(yè)化有重要作用,對羅馬尼亞的翻譯教育也是一個有用的指導性工具。其作用表現(xiàn)在:有利于從教學效果、大綱設計和培訓方法等角度檢查是否符合市場需求;提升了高校譯員培訓的專業(yè)化水平;為高校翻譯教育的質量保證提供標準等?!盵7]Kiraly認為為了建立真實、可信和公正的評估,很重要的是將職業(yè)譯員在行業(yè)中執(zhí)行的標準引入翻譯教學點的評估中[8],同時,他以DIN2345行業(yè)標準引入教學大綱為例說明行業(yè)標準有助于提高翻譯教學評估的可信度。
近五年來,隨著國內(nèi)職業(yè)翻譯教學研究的深入,我國翻譯教師開始關注國內(nèi)外翻譯行業(yè)標準與規(guī)范的對比,如《中外口譯服務標準與規(guī)范對比研究與啟示》[9]、《中美筆譯行業(yè)標準就翻譯質量控制的差異及其啟示》[10]、《中歐翻譯服務標準的對比與啟示》[11]等,以及翻譯行業(yè)標準對翻譯學科建設的重要理論價值,如《國外翻譯服務標準研究初探》[12]等。筆者認為,翻譯行業(yè)標準與翻譯教育的對接,仍需要從課堂教學角度進行深入、詳細的探討。以下將嘗試對T/TAC.1-2016翻譯服務標準指導下MTI科技筆譯教學的意義、教學的重要特征及核心進行探析。
二、T/TAC.1-2016標準指導的MTI科技筆譯教學
根據(jù)《2018中國語言服務發(fā)展報告》公布的數(shù)據(jù)[4],我國語言服務標準中的筆譯標準在繼“GB/T 19682-2005翻譯服務譯文質量要求”“GB/T 19363.1-2008翻譯服務規(guī)范第1部分:筆譯”后,發(fā)布了“T/TAC-2016翻譯服務筆譯服務要求團體標準”,以下簡稱“T/TAC-2016標準”,這是截至目前國內(nèi)最新的筆譯服務標準。
(一)T/TAC.1-2016標準指導MTI科技筆譯教學的意義
T/TAC.1-2016標準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ISO 17100:2015 Translation services—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在該標準的第一部分“范圍”中規(guī)定了適用范圍——按照客戶需求明細與適用規(guī)范要求交付優(yōu)質筆譯服務所需的核心過程、資源及其必要條件;第二部分“術語和定義”闡釋了筆譯和筆譯服務的相關概念、筆譯服務過程控制的相關概念等,如“譯后編輯”“風格指南”“文本類型慣例”“客戶”等;第三部分“資源”對筆譯員、雙語審校員、單語審校員、筆譯項目經(jīng)理等專業(yè)能力作了規(guī)定;第四、五、六部分則分別對譯前過程和活動、筆譯過程和交付后過程進行說明[13]。
筆者認為,T/TAC-2016筆譯服務要求的重要教學意義在于賦予筆譯工作者描述崗位工作的一套工作語言,并明確規(guī)定了筆譯課堂的內(nèi)容和能力目標,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該要求提出了筆譯流程、筆譯服務、項目管理、語言服務提供方、客戶等行業(yè)服務方面的概念,以及相關的譯學概念,如源語言、目標語言、文本等,這些概念標識了MTI科技筆譯教學的聚集對象是“筆譯服務”——“客戶和筆譯服務提供方互動產(chǎn)生的無形產(chǎn)品”,為譯員描述語言服務工作提供了工作語言。第二,該要求闡述了從事筆譯服務的基本流程:筆譯、自檢、雙語審校、單語審校、校對和最終核驗與交付以及各個筆譯服務環(huán)節(jié)中的具體操作。如,規(guī)定了筆譯服務項目管理的內(nèi)容包括:1) 在譯前過程中明確關鍵要求和筆譯項目要求明細與規(guī)范;2) 監(jiān)視和監(jiān)督筆譯項目準備過程;3) 監(jiān)視任務執(zhí)行,以確保符合約定的項目進度和截止期;4) 需要時可就項目需求明細與規(guī)范中發(fā)生的變更進行溝通;5) 對客戶與筆譯服務提供方之間的協(xié)議、項目需求明細與規(guī)范是否持續(xù)符合情況予以監(jiān)視,在必要時與項目參與各方,包括客戶,進行溝通;6)確保有關筆譯和其他方面的疑問得到解答;等等[13]。又如,T/TAC-2016筆譯服務要求附錄D對譯前工作的安排包括:1) 獲取或創(chuàng)建翻譯記憶庫、術語庫、風格指南及筆譯過程中可用和有用的其他資源;2) 為翻譯技術處理準備內(nèi)容;3) 項目分析和范圍確定,包括對源語言內(nèi)容的分析;4) 需要應用或需要創(chuàng)建的風格樣式表或模板;5) 收集和準備各種參考資料;等等[13]。這些譯前工作指導,正是與行業(yè)對接的筆譯教學的必要內(nèi)容,將文本分析能力和翻譯技術應用能力通過項目流程整合在一起,具有重要的教學實操價值。第三,T/TAC-2016筆譯服務要求為MTI科技筆譯教學設置了明確的能力目標。首先,該要求規(guī)定了筆譯員的專業(yè)能力、雙語審校員的專業(yè)能力、單語審校員的專業(yè)能力以及筆譯項目經(jīng)理的能力,便于MTI師生根據(jù)行業(yè)崗位要求對照能力養(yǎng)成,以確保筆譯培訓的針對性。其次,該要求對筆譯產(chǎn)品的質量標準做了規(guī)定,如筆譯員提供的服務應在以下方面符合本標準:1) 依照特定專業(yè)領域、客戶的術語用法和(或)其他參考材料,確保筆譯中術語使用的一致性;2) 目標語言內(nèi)容的語義準確性;3) 目標語言的正確句法、拼寫、標點、變音符號和其他拼寫慣例等。這一質量規(guī)定具有翻譯質量檢查清單的價值,便于師生從行業(yè)實用性角度對譯文進行評估。
(二)T/TAC.1-2016標準指導下MTI科技筆譯教學的重要特征
筆者將嘗試從教學模式的角度,分析T/TAC.1-2016標準指導下MTI科技筆譯課的四個重要特征:課堂聚焦整個項目流程;課堂評估以滿足客戶要求為參照;課堂組織以合作式學習為基本模式;教學目標凸顯多種崗位能力。
1.課堂聚焦:整個項目流程
傳統(tǒng)筆譯教學中采取的翻譯流程指的是“分析原文轉換原語生成譯文審校”,翻譯行業(yè)標準則以“譯前譯中譯后”的翻譯項目流程為綱,如T/TAC.1-2016附錄A“筆譯流程圖”(見圖1)由譯前過程和活動、筆譯過程和交付后過程三個步驟組成;譯前過程和活動依次包括詢價和可行性分析、報價、客戶與筆譯服務提供方之間的協(xié)議和項目相關的客戶信息處理,筆譯過程則依次包括筆譯、自檢、雙語審校、單語審校(備選)、校對(備選)和最終核驗與交付。而國際同類標準,如ISO/TS 11669:2012的第五部分“翻譯項目的各個階段(Phases of a translation project)”和BS EN15038:2006的第五部分“翻譯服務的各個步驟(Procedures in translation services)”等均以項目流程為綱敘述了項目流程中的各個相關翻譯活動。
“翻譯項目流程”是將翻譯作為一種活動,是多人(包括譯員、客戶和出版商等)組成的翻譯項目團隊參與完成譯文的社會活動[14]。原文質量的影響、譯前主題知識的檢索準備、客戶是否提供術語表、是否有翻譯記憶庫輔助、翻譯過程中的需求變更或進度變更以及交稿時間等都會對翻譯質量產(chǎn)生影響。與以譯文為中心的傳統(tǒng)翻譯教學模式,如詞匯的翻譯、特殊句式的翻譯、數(shù)字圖表的翻譯等相比,這種聚焦項目流程的教學模式涉及進行翻譯活動的具體社會語境、客戶需求和團隊合作,能夠幫助譯員習得真實完整的翻譯規(guī)范。
學生接受某種措辭,而是聚焦于引導學生解決翻譯困難的思維過程,例如:“可以以識別翻譯陷阱、解決翻譯問題為主要方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以‘情景建構、意義翻譯、自上而下思維、重邏輯、常批判為特征的專家思維能力?!盵25]前一個項目合作過程比較適合學期開頭幾周,后一個過程——以評價學生的翻譯思維抉擇并介紹一些翻譯問題解決辦法為主要內(nèi)容,可以成為后續(xù)課時的重心。
履行“客戶翻譯要求”是行業(yè)標準指導下MTI筆譯教學的中心,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聚焦兩個過程——“項目合作過程”和“譯員認知翻譯過程”來思考如何實現(xiàn)“客戶翻譯要求”。實現(xiàn)客戶翻譯要求貫穿“譯前譯中譯后”整個項目進程,而譯前階段細化客戶翻譯要求并制定質量保證指標,這一質量保證指標將貫穿后續(xù)崗位人員的整個活動過程。如一個學術論文英譯的項目,可制定表1進行客戶翻譯要求分解:譯前階段詳細記錄客戶的翻譯要求或預期(非具體要求或較為寬泛的要求),然后進行預分析,根據(jù)客戶要求確定實現(xiàn)翻譯要求的指標要素。舉例來說,要實現(xiàn)“內(nèi)容專業(yè)”這一要求,則需要確保譯文“術語準確一致”和“專業(yè)邏輯正確”等,故需要在譯前階段制定術語表,譯文理解和生成階段保證邏輯正確,雙語審校和單語審校階段確保質量,因此,“內(nèi)容專業(yè)”這一客戶要求將由項目經(jīng)理、譯員和審校員共同配合才能最終達成。
三、結束語
本文從理工科大學MTI教育與翻譯行業(yè)標準銜接的需求和可行性入手,以T/TAC.1-2016標準為例,探討了翻譯行業(yè)標準指導MTI科技筆譯教學的意義、重要特征和核心。筆者認為,將翻譯行業(yè)標準納入高校MTI科技筆譯教學,以項目為訓練模式,做到翻譯任務項目化、翻譯活動團隊化、團隊成員崗位化、質量評估客戶化,這樣更符合語言服務產(chǎn)業(yè)中的行業(yè)規(guī)范。翻譯行業(yè)標準指導理工科MTI筆譯教學,在實施上具有可行性,正如Venuti[5]所說:“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教學內(nèi)容,在大綱中相對獨立;以項目為背景產(chǎn)生的(建構主義)教學法看似缺乏結構,但卻是在具體項目這一靈活的框架中歸納進行的,這種教學法能夠實現(xiàn)教學技能的累積性獲得,并逐步深化?!惫P者認為,將ESP的語言特點學習和語言服務產(chǎn)業(yè)的翻譯規(guī)范學習作為MTI科技筆譯教學的兩個重要抓手,能夠夯實譯者思維,完成既能符合專業(yè)技術交流要求,又能滿足客戶要求的翻譯產(chǎn)品。
致謝:感謝上海創(chuàng)凌翻譯服務有限公司資深譯員李義先生對本文提出的寶貴建議。
參考文獻:
[1]?方夢之.ESP與MTI[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0(4):301-305.
[2]?DRUGAN J.Quality in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M].London:Bloomsbury Academic,2013.
[3]?搜狐網(wǎng).中國譯協(xié)發(fā)布《2018中國語言服務行業(yè)發(fā)展報告》[EB/OL].(20181123)[20191010].https:∥www.sohu.com/a/277450908_100016892.
[4]?中國翻譯協(xié)會.2018中國語言服務行業(yè)發(fā)展報告[R].北京:中國翻譯協(xié)會,2019.
[5]?VENUTI L.Teaching Translation:Programs,Courses,Pedagogies[M].New York:Routledge,2017.
[6]?方夢之.應用(文體)翻譯學的內(nèi)部體系[J].上海翻譯,2014(2):1-6.
[7]?GREERE A.The standard EN 15038:Is there a washback effect on translation education?[C]∥SEVERINE H D,MICHAEL B.Global Trends in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Training.London:Continuum,2012.
[8]?KIRALY D.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M].London:Routledge,2014.
[9]?崔啟亮,孫瑾.中外口譯服務標準與規(guī)范對比研究與啟示[J].上海翻譯,2019(2):78-82.
[10]?熊君,鄒建玲.中美筆譯行業(yè)標準就翻譯質量控制的差異及其啟示[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0(4):328-332.
[11]?鄭麗.中歐翻譯服務標準的對比與啟示[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3,24(4):58-60.
[12]?王華樹,劉夢佳.國外翻譯服務標準研究初探[J].翻譯論壇,2015(3):23-29.
[13]?中國翻譯協(xié)會.T/TAC 1-2016 翻譯服務 筆譯服務要求[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14]?PALUMBO G.Key Terms in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Continuum,2009.
[15]?CHESTERMAN A,WAGNER E.Can Theory Help Translators?[M].Manchester:St.Jerome,2002.
[16]?GILE 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9.
[17]?崔啟亮.本地化項目管理[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17.
[18]?KELLY D.A Handbook for Translator Trainer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2005.
[19]?European Masters in Translation.Competence framework 2017[EB/OL].[20190130].https:∥ec.europa.eu/info/sites/info/files/emt_competence_fwk_2017_en_web.pdf.
[20]?MOSSOP B.Revising and Editing for Translators[M].3rd ed.New York:Routledge,2014.
[21]?ALBIR A H.Research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by PACTE Group[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7.
[22]?王湘玲.建構主義的項目式翻譯能力培養(yǎng)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
[23]?馬會娟.漢譯英翻譯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4]?SHREVE G M.Knowing translation:cognitive and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translation expert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tise studies[C]∥RICCARDI A.Tran-slation Studies:Perspectives on an Emerging Disciplin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5]?冷冰冰.MTI科技翻譯教材應貫穿的五元次能力[J].上海翻譯,2016(1):47-54.
(編輯:朱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