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臺東六路小學,山東 青島 266021)
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已經(jīng)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兩大重要內(nèi)容,前者在課堂教學中的占比較重,而后者則更多的是主動讓學生利用碎片化的課外時間來完成課外閱讀學習任務。只是目前有的教師并沒能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使其對課外閱讀教學指導的落實力度不大。小學語文教師應改善自身對課外閱讀解讀不足、重視不夠、教學指導不到位的問題,認清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外界的認知并不多,因此認知經(jīng)驗比較少。而閱讀是學生認知外界的重要途徑,尤其是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增長更多的見識。以往教師更多地是注重開展課內(nèi)閱讀教學,但是學生能夠從書中了解到的世界是很小的。而隨著教材提出了拓展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教師已然不能再局限于教材課文展開教學,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去認識更廣闊的世界,并且讓學生產(chǎn)生更多深刻的閱讀學習感悟[1]。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材內(nèi)容中,不管是《古人談讀書》《憶讀書》《我的“長生果”》等課內(nèi)文章,還是口語交際中的“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抑或是習作部分的《推薦一本書》,都充分體現(xiàn)了讀書的重要性,更向學生傳達了一個學習要求:多讀書、讀好書。因此,教師可在這一單元教學中注重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并且根據(jù)自選一本書中的人物,展開口語交際,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書中人物,分析他/她的人物形象?;蛘呓處熆山M織學生展開讀后的習作訓練,圍繞著自己讀過的某本書,從寫作感悟入手,向他人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不管是口語交際活動,還是寫作活動,都圍繞著學生的課外閱讀來展開,可以讓學生有充足的自我表現(xiàn)空間,去表達自己在課外閱讀中增長的見識,能夠展現(xiàn)學生積累了閱讀量之后的自信風采。
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尚未完全形成,他們還處于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時期。小學語文教師要抓好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課外閱讀指導,并著重培養(yǎng)學生應有的正確閱讀習慣,使其在良好習慣的驅動下,自主拓展課外閱讀。比如教師在《四季之美》的閱讀教學中,可為學生推薦與四季景色有關的其他名篇文章,如冰心著作的《我們把春天吵醒了》、老舍著作的《濟南的冬天》、朱自清著作的《綠》等,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課外閱讀學習,并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各種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是收集美言佳句的良好習慣。教師可指導學生在閱讀上述描寫四季景色的名篇文章時,摘抄其中的美言佳句,養(yǎng)成一個收集寫作素材的良好閱讀學習習慣。學生甚至可以自主地進行仿寫,對自己記錄的美言佳句進行靈活的運用,以鍛煉自己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閱讀課外書籍的好處。
二是定期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教師可讓學生給自己制定一個定期進行課外閱讀的計劃,規(guī)定在什么時間讀什么書,并且要規(guī)定自己讀完,讓閱讀課外書籍成為自己不變的習慣[2]。比如學生在閱讀完《我們把春天吵醒了》之后,先掌握好描寫春季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在下一個階段再閱讀《濟南的冬天》,掌握好描寫冬季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閱讀知識,可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是閱讀整本書的良好習慣。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每一名篇文章的知識進行梳理,把握好整篇文章的情節(jié)脈絡,學會樹立起整本書的閱讀觀念,養(yǎng)成閱讀整本書的良好閱讀習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積累更多的閱讀知識量。
有的學生在學習課內(nèi)文章時,對這篇文章缺乏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拓展閱讀,引入與之類似的文章。對于一些節(jié)選類的文章,教師更是可以指導學生對原著進行全面的閱讀,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好與課文有關的書籍內(nèi)容。這一課外閱讀方式一可拓展學生的閱讀量,二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統(tǒng)觀一本書的全貌,對課文中的知識點進行更有效的理解。
比如,教師在開展《少年中國說》一課的閱讀教學時,可讓學生閱讀這本書的原著,使其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眼中的封建古老中國的模樣,也更了解作者眼中的少年中國的模樣,然后對兩個“中國”進行對比,體會作者對少年勇于改革之精神的歌頌,并體會作者對老年人消極保守思想的鄙棄。學生在拓展課外閱讀時,還能更全面地了解到作者對少年中國的期望、對少年人的激勵,在腦海中可以浮現(xiàn)出作者盼望的祖國繁榮富強的畫面。因此,從這方面來看,課外閱讀可顯著增強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讓課外閱讀反哺課內(nèi)閱讀,保障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獲得更佳的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學習,還可有效地提升學生應有的良好文學素養(yǎng),讓學生身上自帶書香味?!犊鞓纷x書吧》的內(nèi)容就充分強調(diào)了學生課外閱讀學習的重要性,注重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外閱讀中提升自己,從課外書籍中獲得快樂的源泉、精神的食糧[3]。比如在《快樂讀書吧:從前有座山》的閱讀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主動去搜索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閱讀與之相關的書籍,領悟民間故事書籍中蘊含的道理,并感悟民間故事文化內(nèi)涵。例如,學生可以閱讀“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八仙過海”等故事書籍,感受民間故事傳說的文化魅力,提升個人文學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應關注課外閱讀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并注重通過課外閱讀指導,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使其通過長期自主的課外閱讀學習,不斷增長見識、提高閱讀能力、提升文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實現(xiàn)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