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業(yè)寬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毙W教育是人生成長歷程中的基礎教育階段,對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應切實重視小學基礎教育,在抓好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不斷強化小學生的品格養(yǎng)成教育,確保小學生健康發(fā)展。
品格教育的內涵非常豐富,我們難以面面俱到,但我們要從平時的點滴做起,在細節(jié)中滲透對學生品格形成的教育,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是:
一、在家做個“好孩子”
做一個體貼懂事的孩子,從尊重家人的勞動開始,從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開始,自己的事自己做,盡量不給家人增加麻煩。讓孩子自己設計一個成長記錄本,記錄每天成長一點點:今天我把媽媽為我準備的早餐吃光了;今天我把自己讀過的書放回了原位;我能自己洗襪子了;我自己收拾房間;我會煮面了……今天能夠做到的事明天要繼續(xù)堅持,自覺的行為必將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
二、在校做個“好學生”
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好好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班集體……一個好學生有很多衡量標準,在學校里應該怎么做,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具體的指導:尊重老師從見到老師敬禮問好到課堂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等。
三、在社會中做個好公民
做一個有社會公德心,有社會責任感的孩子,走出家門,走出校園,我們應該怎么做:遵守交通規(guī)則(過路口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文明守禮(排隊上公交車不擁擠,不亂扔垃圾廢物,微笑待人,上下樓梯靠右慢行,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誠實守信,樂于助人……要求要落到實處,一點一點地提出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具體應該怎么做。
經過長時間細致的教育指導和孩子們的自我約束,他們就能夠舉一反三,真正認識到怎樣做才是一個行為習慣好、道德品質合格的人。
一、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仿效。夫婦間的矛盾不應在孩子面前暴露。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隨便議論別人。對一些涉及是非的問題,要認真給孩子講清道理,讓他明白對在哪里,錯在哪里,不要含糊其辭,父母說話要算數(shù)。學校可以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各種形式對家長進行培訓引導,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更好的家庭氛圍。
二、我的事情我做主
給孩子獨立的機會,相信孩子有獨立的能力。從孩子能獨立行走的那一天起,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要鼓勵他自己去做,并且孩子覺得做這些事是光榮的。
三、游戲中找尋真理
游戲是小學生都喜歡的,我們可以根據(jù)教育需要設計游戲內容,通過各種游戲,如角色扮演、場景模擬、小品表演等形式,讓孩子在游戲過程中感受、找尋真理。
四、編個故事講道理
孩子愛聽故事,如能針對孩子的某些不良行為編個故事講給他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作為日常生活中與孩子接觸時間最多的人,父母(監(jiān)護人)如果不懂得教育的原理、法則,那么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能是事倍功半。為真正改變原來教育工作“5+2=0”的不正?,F(xiàn)象,由校長帶頭并整合教師的教育資源,通過開設家庭教育講座、邀請家長參加家教理論學習、參與親子課堂、“從德之星”親子表彰等活動,向家長傳授“教育的本質”,讓所有家長成員明白“人生至要莫若于教子”,懂得“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的道理,共同督促孩子養(yǎng)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以“道德性、生活性、對話性、探究性”原則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提供最優(yōu)化的教育資源,提供最大化的教育服務,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師生的生命在品德課程教學中生輝,從而產生幸福感。
總之,拓展型校本課程創(chuàng)新不僅能為學生增加一門新的課程或新的單元,更重要的是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學習領域,也有助于廣大教師深入課程內部,探索學科內在的品性與特點。當下,我們的教學應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尤其在小學階段,知識傳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品格的塑造。學校不僅要注重學科教學,還要注重通過德育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在領悟與反思的基礎下,在認知建構的支撐下,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品格認識、品格信念,最后走向品格實踐,做具備良好品格素養(yǎng)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