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慧
腦卒中是一種臨床中最為常見的腦功能缺損綜合征,具體是由急性腦血管循環(huán)障礙所引起的;該病呈現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所以臨床治療較困難?,F階段隨著我國臨床醫(yī)療衛(wèi)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致使腦卒中臨床治愈率明顯提升,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療后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并且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期較長,部分患者甚至處于一種終身康復的狀態(tài),所以傳統(tǒng)的康復護理并不能滿足患者實際需求,還會對患者身心方面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1]。此研究旨在分析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的腦卒中患者80例開展回顧性研究且進行對比分析,按模式不同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41例):男/女為20∶21;年齡63~86歲,平均(74.58±9.58)歲。觀察組(39例):男/女為20∶19;年齡64~86歲,平均(74.14±9.55)歲。對比分析80例患者基線資料,P>0.05。
1.2 方法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密切觀察病情,嚴格根據患者病情發(fā)展給予藥物治療,后期開展口頭健康宣教。觀察組:康復護理:1)生活干預:及時更換床單和衣物,加大對排泄物的清除力度,保持皮膚干燥,減少刺激。2)運動康復:調節(jié)床位角度(30°~40°),此角度持續(xù)3 d后調至45°左右,然后這個高度一直維持在患者能夠起身。站立訓練:指導患者健足向前,軀體前傾,兩手向前舉,緩慢伸展膝和髖關節(jié),最終站立。站立時間控制在15~20 min[2]。3)認知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通過“視覺跟蹤”等措施來鍛煉自身注意力;取卡片叮囑患者眼睛跟隨卡片轉動,10 min/次,1次/d。記憶力訓練:取2張圖片,給患者反復講述圖片表述內容,最后讓患者轉述。4)飲食干預:嚴格根據患者病情和身體情況做好評估,每天根據評估結果控制患者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在日常飲食中多進食雞蛋等蛋白質食物,禁止進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5)中藥湯劑:建議采用補陽還五湯和下瘀血湯:補陽還五湯:黃芪30 g,川芎15 g,當歸15 g,桃仁、地龍各10 g,川牛膝10 g,赤芍10 g,紅花10 g;下瘀血湯:絲瓜絡30 g,炒白芍20 g,桃仁10 g,土鱉蟲10 g,膽南星10 g,炙甘草6 g,桂枝5 g,水蛭3 g,生大黃(后下)10 g。6)推拿:將細辛20 g,公丁香20 g,吳茱萸20 g,肉桂20 g,食鹽500 g放入鐵鍋中焙炒后制成中藥包,溫度控制在50~60 ℃;直接置于患肢肩貞、合谷、肩井、外關、曲池、肩髃、阿是穴熱敷,熱敷 5~10 min后更換穴位, 30~35 min/次,1次/d。2周為一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1)對比分析護理前后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3]、日常生活能力、患肢功能恢復情況。神經功能缺損采用卒中量表(NIHSS);分值0~42分,分值越高,受損越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量表,0~100分,評分越高,受損越輕。患肢功能恢復采用簡式 Fugl-Meyer(FMA)量表,分值0~66分,評分越高,恢復情況越好。2)對比分析護理前后2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4]。焦慮使用SAS,20項內容4級評分法:50~59分輕度焦慮,60~69分中度焦慮,≥70分重度焦慮。抑郁使用SDS,評分53~62分輕度抑郁,63~72分中度,≥73分則為重度抑郁。3)對比分析護理前后2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5]。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簡表(SF-36)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得分和生活質量成正比。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患肢功能恢復情況對比與對照組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較低,ADL、FMA評分較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NIHSS、ADL、FMA評分對比 (例,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對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顯著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對比 (例,
2.3 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對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較高,P<0.05。見表3。
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疾病,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是腦卒中的特點;近年來隨著我國臨床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通過積極治療雖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但致殘率仍較高,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6,7]。調查發(fā)現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不僅可以更好更快促進患者恢復,還能減少其后期出現功能障礙,從而全面提高生活質量,確?;颊弑M快回歸家庭并重返社會。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例,
從此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經康復護理后NIHSS(10.26±1.41)分,ADL(75.13±8.54)分,FMA(60.42±6.26)分,可見康復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肢功能恢復,并且能有效降低疾病對患者神經功能帶來的損傷。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康復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延伸而來的一種措施,所以在實施過程中更注重對患者肢體的運動,并且對藥物知識也實施了監(jiān)督與指導,確保讓患者充分意識到遵醫(yī)服藥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康復護理指導,促使患者運動功能更好地恢復[8~10]。不僅如此,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康復護理后其生理功能等各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也顯著較對照組高;提示較常規(guī)護理來說,康復護理更能促進患者生理等各方面快速改善,從而盡快恢復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效果較好,實用性較強,因此建議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