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響 林振衡 宋駱林
莆田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福建莆田 351100
隨著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型,如何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成為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1]。大學物理課程作為理工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教學改革尤為重要[2]。通過大學物理課程教學,首先讓學生學習基礎理論、概念,在此基礎上,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物理思維能力、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大學物理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養(yǎng)成科學思維,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用案例式教學法能夠很好地達成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案例式教學法最早在美國受到推崇,現在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國教育界[3]。這種教學法需要挑選生產生活中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遵循“發(fā)現問題、建立模型、解決問題、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并且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很有好處。莆田學院正在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案例式教學法尤為適合。
莆田學院前身為莆田高等??茖W校,學校專業(yè)少,大學物理課程主要在計算機應用專業(yè)、機械電子專業(yè)、數學教育專業(yè)等幾個專業(yè)開設。2002年學校升為本科院校后,在學科建設和專業(yè)建設上有了很大進步,設立了多個學科和專業(yè),所以大學物理課程得以在多個專業(yè)開設,如醫(yī)學類專業(yè)、環(huán)境生物類專業(yè)、機械電子類專業(yè)、數學教育、體育教育等專業(yè)。隨著學校的發(fā)展壯大,本課程也不斷發(fā)展。在教學方面,優(yōu)先采用案例式教學法,并與其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同時,進一步完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等。
傳統(tǒng)大學物理課程通常采用大班教學[4],圍繞各種定理展開。教師通常以書本為中心,輔助一些案例。教師主講,學生聽課、理解、做筆記、做練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被動的,一直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甚少自我思考。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發(fā)揮,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而案例式教學法中,教師處于引導的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根據需要學習的內容找出合適的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剖析和思考,分析其中的科學原理,提出解決方案,測量相關數據,總結推導公式,完成知識的消化和理解。在實施案例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大量鮮活案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以便于學生更好理解。
首先,為了案例式教學的開展,教師必須編寫貼近知識點的案例庫。這些案例,能夠將大學物理課程中的知識點包含進去。
其次,建立案例的篩選標準。案例須與教學大綱的知識點高度相關,這些案例最好能對大學物理課程的知識點重新進行梳理,揭示知識點產生的背景,努力重現物理學家的發(fā)現過程,展示問題的發(fā)現、解決、歸納、質疑、完善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打破常規(guī),突破傳統(tǒng)觀念,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從而使思維具有一種“超前性”。
第三,案例的選擇還要考慮其實現的技術難度、經濟性、實現案例所花費的時間等。案例難度太低就無法達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目的;難度過高則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理工科的案例尤其需要注意可操作性。每個案例都需要仔細構思,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磨合、豐富、完善,力爭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以第三章《剛體的定軸轉動—力矩、角動量定理》為例,引入了案例式教學:自行車急剎車時,應該花更多力氣剎前輪還是后輪?摩托車呢?剎車方法與自行車有什么不一樣?本案例具有中等難度,其中對于自行車翻轉臨界點的分析、對于自行車和騎手共同的重心位置的確定等都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學生通過思考和查找資料,能夠分析出正確的答案。此案例還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自行車、臺秤、卷尺等實驗器材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價格低廉且容易找到。
案例式教學通常有兩個重要的步驟[5]:(1)案例準備。教師提供教學案例,學生針對案例和提出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資料的收集工作。(2)討論及報告。各小組對同一案例進行剖析,并通過分析、梳理形成小組意見,為討論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仍以第三章《剛體的定軸轉動—力矩、角動量定理》為例,引入了“自行車急剎時的剎車策略”這個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從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思考。整堂課在分析案例的同時,圍繞重要知識點“力矩”和“角動量”的概念和表達式展開。在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多次強調和應用力矩的不同表達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討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首先在課前對山地車的急剎車現象進行實驗和分析,然后在課堂上分成小組討論,再將討論結果上傳至學習通的討論模塊。教師選擇優(yōu)秀的小組上臺演示和講解。其他小組可以點評和反駁。最后學生在課后完成案例報告。
教學方法要與所選擇的案例相適應。根據知識點和教學目的,創(chuàng)新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微信教學、二維碼教學、視頻彈幕教學等,也可以采用情景法等引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再采用驅動式教學,不斷提問引導,充分開展課堂討論,研究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教師多問多變,讓學生發(fā)散思維,不依常規(guī),尋求變化,從多方位、多角度尋求答案,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自然地變成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仍以第三章《剛體的定軸轉動—力矩、角動量定理》為例,采用情景法引出問題:實驗和視頻演示了急剎時山地車的翻轉現象,采用驅動式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山地車翻轉的原因。學生可以掃描二維碼反復觀看引導視頻,利于課后分析思考。采用細桿繞軸轉動模型的動圖分析力矩的意義和力矩的大小;采用PowerPoint畫出示意圖進行深入分析;采用板書推導,引導學生得出力矩的三種表達式;采用形象記憶法讓學生深刻記住力矩的向量表達式。
經過案例式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大為增強,從“怕被選中成為代表”到“主動要求被選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動手能力。
仍以上文提到的案例為例:自行車和摩托車是學生常見的交通工具,每名學生都會用到剎車。但是大多數學生沒有深入分析過剎車所蘊含的物理原理,特別是摩托車和自行車剎車策略的異同。該案例的討論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通過案例教學,學生對力矩有了較好的認識,學生不再限制于書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點的學習,而是通過對實際生活現象的思考,完成擬定的任務目標,激發(fā)了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提高了綜合知識應用能力。
除了引入探究式教學,引入豐富的教具,充分利用多媒體、板書以外,教學還引入了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利用手機教學等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力爭讓學習者的知識內化并形成持續(xù)性學習,既要讓學習者學得進去,又要讓學習者持續(xù)地學。
依托案例式教學,成功實現了“大課堂+代表討論”的“半翻轉課堂”。由于條件所限,我校的專業(yè)基礎課采用大班教學,人數眾多,加上階梯教室座椅無法挪動,因此無法實現“翻轉式教學”。將學生按相鄰座位分成“三人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將討論結果拍照上傳至投影屏幕,教師對這些結果進行篩選后,讓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講解和實驗操作,臺下學生也參與討論,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從期末的投票數據中可見,學生對案例式教學法表示認同(如圖1、圖2所示)。
圖2 學生對團隊合作能力提升的投票結果
從期末成績中可見,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互動較好,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牢固,理解更加透徹,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見表1)。
表1 部分學生期末成績
案例式教學雖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能力,但是也有知識點較為零碎、整體性不強的缺點。因此在案例式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總結本節(jié)課在整個章節(jié)中的地位,最好能夠提供本章的知識脈絡圖,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
案例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其主動思考學習,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教師需要在課前課后做大量的工作,包括建立案例庫、調整教學法等,采用案例式教學法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