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偉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 重慶 409812)
由于高中生物是一門主要研究和分析自然生命的課程,為了使該門課程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生物教師必須有效結合生活實踐,并通過翻轉課堂,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充分掌握所學知識。教師必須不斷分析和調整教學模式,運用最先進的教學策略,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地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逐步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之中,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生活實踐有效地與生物翻轉課堂相結合,不僅能互換師生角色,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以往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逐步轉變?yōu)橐詫W生為核心開展教育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在課后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調動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此舉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學生可以把在觀看視頻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難點,帶到課堂上與同學、老師進行溝通交流,逐步幫助自己完善學習。這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模式不僅可以成功拉近師生距離,有效提高生物教學質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和理解,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進而在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不僅能有效地達到生物課堂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還能讓學生能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生活實踐中,給學生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使學生逐步形成生物探究意識,并不斷充實自己的生活,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于高中生物知識點往往帶有一定的思維邏輯性,學生僅通過課本概念知識是無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的。高中生正處于年齡發(fā)展的敏感期,這就導致他們對不理解的知識點,不會主動探究或向老師提問,致使教師無法真正判斷學生是否對所學知識真正理解了。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要時刻觀察學生的課堂動態(tài),時刻關注學生對課堂的反應及接受程度,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充分理解,并引導其將之正確地應用到實踐中,從而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對此,教師要在課前根據教材內容確定和完善教學目標,并將生活實踐應用到高中生物翻轉課堂中,以有效幫助學生快速獲取理解所學知識,促進學生生物成績的提高。比如,教授“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制作優(yōu)美的微視頻,通過這些視頻向學生展示細胞的多樣性,以及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不同之處,同時充分地展示細胞的統(tǒng)一性。視頻還應包括生活中的生物細胞等不同的知識點,使學生透徹地理解“生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制作針對性的微視頻,能把學生帶到另一個生物世界,能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對生活中所見的生物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教師還可以將微視頻保存到相應的公共網站,如班級的公共郵箱、微信群資源等,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下載并完成學習。教師從生活實踐入手,有效地為學生建立生物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能使學生充分理解生物知識,并不斷加深對生物知識的印象,可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1]。
在當前教學環(huán)境下,教學設備也不斷引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效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設置好教學目標,并合理規(guī)劃課堂教學時間,以便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做到高效、高質量的學習。要想將生活實踐更好地融入高中生物翻轉課堂,不斷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引入知識,從學生隨處能接觸到的生活實踐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由于高中生物課程中最離不開的就是實驗,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比如,教學“DNA分子結構”時,教師可以以實驗為基礎,從生活實踐出發(fā),展開教學。通過讓學生自己制取實驗所需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等實驗材料,讓學生自己總結制取材料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成功制取材料后,學生通過對低倍顯微鏡、高倍顯微鏡下不同焦距的觀察,能真正理解和明白實驗的目的。在整個課堂過程中,教師僅起到引導作用,由學生親自動手并有效結合生活實踐,從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事物中,著手探索它們與生物課程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獲取有效知識,發(fā)現生物學習的奧妙。在教學過程中無形地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課程的探究興趣,并在實驗過程中引發(fā)學生對生物問題的思考,達到教學目標,有效實現生活實踐在高中生物翻轉課堂的應用效果,讓學生更有效地把握生物知識[2]。
當前,國家不斷提倡構建高效課堂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有效利用結合生活實踐的高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更好的教學姿態(tài),使學生逐步轉變?yōu)榻虒W中的主體,發(fā)揮其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更努力、積極地掌握生物知識,進而提升其生物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積極有效地創(chuàng)設生物情境,不斷增加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努力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生物課堂中。比如,教學“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生物教學情境,如展示教材首章的“雪山環(huán)境”圖片,并將一杯水放入圖中的雪山環(huán)境,提問學生,水的溫度是低還是高,途中邊防士兵的體溫又是如何等。有效利用這種生物情境,引入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有效的提問,以引發(fā)學生思考,逐漸將學生的思緒帶入課堂。學生可以在這種“互動問答”環(huán)節(jié)中,努力與教師交流、思考,以尋找答案。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作用,引發(fā)學生對生物問題主動思考、努力表達,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更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由此可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教學改革的迫切性,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為學生制作具有針對性的微視頻,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促進生活實踐在高中生物翻轉課堂中的有效應用,積極創(chuàng)設有效的生物情境,增加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實現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