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附屬小學 易曉麗
新課改中為小學語文課堂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同時,在核心素養(yǎng)的思想環(huán)境下,要求教師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閱讀學習能力的提升,要重視學生閱讀思維、閱讀審美能力及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閱讀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創(chuàng)新型個性化的語文思維意識,通過讀寫結合教學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閱讀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寫作促進學生的情感表達,有效地通過讀寫結合,保障學生完成語言積累,進而養(yǎng)成閱讀學習習慣,增進情感認知和人文素養(yǎng)。
在進行核心素養(yǎng)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相互關系的討論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明確何為核心素養(yǎng),其核心是何?其關鍵在于什么?我通過查閱以往文獻以及結合自身長期的教學經驗,明確了小學階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在小學時期應該學習且能夠具備的,會適應其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必要的品格和個人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在于學生需要養(yǎng)成的品格和個人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在于這些素養(yǎng)必須是能夠適應學生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務必牢牢把握這兩個問題,針對性地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深化學生的讀寫能力。
通過簡單的調查走訪結果顯示,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已經逐漸顯示出了其地位和重要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逐漸提升了教學質量。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教師受到傳統(tǒng)思想意識的影響,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將閱讀與寫作進行分開教學,在閱讀中教師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分析能力及對文章內涵的感知能力,主要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思想體系和情感意識,沒有做到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模仿和寫作,同時忽視了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過程。
小學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的短短時間內單獨進行,降低了閱讀教學的質量,也不利于學生閱讀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學習經驗相對不足,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也相對欠缺,教師將閱讀和寫作分開進行,使課堂教學的弊端直觀顯現(xiàn),不利于學生的進步和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
閱讀是學生完成語文學習的基礎能力,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內涵,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積累和語言詞匯的積累,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在核心素養(yǎng)思想的指導下,教師要通過應用讀寫結合的先進教學方法,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作文素材的積累,讓閱讀豐富學生的情感和心理,通過寫作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學習素養(yǎng)。
例如:在關于課文《珍珠鳥》的閱讀教學中,文章主要向學生傳遞了人和自然之間的正確的相處模式,要求人類保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通過查閱字典的方式,完成課文中生字生詞的認識,再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細致的閱讀和分析,讓學生掌握文章的基礎結構和基礎故事內容,通過反復閱讀的方法,讓學生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隨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完成文字和語言的積累,同時讓學生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為學生的寫作學習提供前提條件,可以開展“美的記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積累內容,激活學生的參與思維,讓學生掌握對事物的細致描寫方法,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
語文課堂中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會輔助教師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激發(fā)學生對文章中內容的情感,在形成學習欲望的前提下,學生就會主動完成文章內容的學習。因此,語文教師要切實重視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在核心素養(yǎng)的思想環(huán)境下,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認知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和文字分析能力的提升,通過寫作訓練模式,加深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學習印象。
實際上,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最多的也是以讀促寫、以聽促寫這類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進行寫作課堂的學習時,事實上最難的并不是寫的過程,而是寫作素材的收集、寫作語言的組織這兩個過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學生各方面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水平。以讀促寫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學習更多的優(yōu)美語句,從而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寫作質量。同理,讀與寫兩者是一種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只要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也就能夠培養(yǎng)自身的閱讀習慣,靈活地選擇一些適合自身閱讀的書籍進行自我填充、自我提升。因此,讀寫結合這一教學方法,是非常適合學生認知能力和自我拓展能力的鍛煉的。
例如:再觀課文《觀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潮水來臨之前和來臨之后的環(huán)境特點,通過作者的對比描寫,理解作者應用不同文字表述的不同情景。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應用對比方式進行作文練習,此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提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不同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對文章內容的認知,也會使學生擺脫寫作內容的枯燥狀態(tài),讓小學生的作文內容更加豐富。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內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另外一個優(yōu)勢在于: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的作文內容更加清晰,結構更加凸顯。教師在課堂內應用閱讀與寫作的銜接方式,會有助于增進學生的閱讀學習素養(yǎng),讓學生通過相應的閱讀與寫作練習形成學習感悟,促進學生個性化語言思維意識的形成,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悟重點知識,應用讀寫結合形成語文學習的思維脈絡。
例如:在課文《桂花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首先完成文章內容的細致閱讀。隨后,讓學生了解文章中主要使用的寫作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內分享在閱讀學習中的感悟,分享自己喜歡文章中的不同部分和不同字詞,讓學生以記錄和摘抄的方式完成文字的積累。隨后,引導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和用詞進行作文練習,強化學生的文字結構意識。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通過有效的閱讀與寫作銜接模式,穩(wěn)步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
綜上所述,要想在核心素養(yǎng)思想的環(huán)境下完成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教師就要積極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這樣才會強化提升學生的總體閱讀學習效果,也會在課堂教學中讓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得到共同提升,為小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取信息,寫作能力的提升會讓學生有效地做到文字的實踐應用,讓學生通過文字表述內心情感,抒發(fā)學習需求和生活需要,強化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綜合實踐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