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陶平
(重慶市武隆中學 重慶武隆 408500)
初中數學相對高中和大學的高等數學,多為理論基礎的知識與應用,學生想要學好數學并非難事。但即便如此,由于一些理論知識不易理解,初中數學依舊是學生中考路上的絆腳石。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構建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趣味性數學課堂。
為了吸引學生課前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學生帶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引用故事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注意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對數學故事中涉及到的各種內容進行多方面整合,通過自己的理解,發(fā)現故事背后的意義。這樣,學生可以在聽數學故事中理解一些理論知識。同時,學生的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在實際生活中能得到運用,多次的運用也會反饋到學習和生活中,對初中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在此過程中得到提高。[1]
“最小公倍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知識點,教師在教學前,可以講個小故事:一個老人臨終時,要給三個女兒分財產,他說:‘這里共有17根簪子,按照老人的意愿,大女兒分到了其中的一半;二女兒分到了三分之一;老人的三女兒分到了總財產的九分之一?!墒菬o論怎么分,三個女兒就是沒辦法按照老人的意思分出來。因為,題目給出的簪子為17根。所以,按照老人說的數,根本分不成整數。”這時,教師不用急著給出答案,可以先讓學生思考,等學生都解不出來。但他們解題的興趣被慢慢激發(fā)了起來,急切想知道問題答案時,教師可以說:“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最小的三女兒開動腦筋想到了一個辦法,只見她從自己的頭上拿下來一根簪子。這樣,簪子的總數就變成了18根。接著,三個女兒開始劃分資產,大女兒分一半得到9根,二女兒應該擁有三分之一,得到6根,三女兒分到2根,列出算式9+6+2=17,正好多一根,這多余的一根正是前面三女兒自己的。用三女兒的提議,簪子很快就合理地分到了她們的手上?!睂W生得知答案后,都不停地發(fā)出感嘆,稍稍思維一下,換個思考方式,便會得出結果。這則故事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學習氛圍十分濃厚。
如今,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推廣,教學方法中加入游戲教學已被廣泛運用。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他們的心理上還保留著童年的稚氣。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加入適當的數學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初中數學涉及到許多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又包含了很多概念,單純讓學生學習概念,會顯得枯燥無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加入游戲教學,能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中概率的學習非常重要,概率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特別多。如果教師不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時將會特別吃力。同時,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得不到提高。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福彩開獎的視頻,學生對開獎的熱情非常高,教師便可以利用這一方法,在教學概率知識時,制作一個轉盤,在上面標明一些數字,每一個扇形區(qū)域的面積有大,有小。這樣,就使得轉盤停留在哪一塊的概率彼此不同,學生在做游戲的同時,思考轉出哪個數字的概率時,便學到了數學知識。教師把游戲帶入課堂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教育界各個領域都普及了多媒體技術。教師應該利用這種新技術,讓學生在趣味的環(huán)境中學習。有人認為數學知識過于嚴肅,不適合把多媒體教學帶入到數學課堂中。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離不開興趣的激發(fā),學習過程是如此,教學過程也是如此。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一些語言知識轉化成圖片知識或視頻知識,經過教師的講解,學生理解了圖像或視頻上的內容,也就理解了要學習的知識。數學和其他學科一樣,也可以走在時代的前沿。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達到高效教學課堂的目標。[2]
例如,初中數學涉及到圓與拋物線的結合,這類題型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而許多初中生由于思維能力不夠拓展,他們想不明白在拋物線,或者圓上面那一個動點的移動軌跡應該是什么樣子。這是因為拋物線動點的移動軌跡,是一個二維平面的運動型問題。但在試卷和書本上,只能以靜態(tài)的圖片顯示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加生動形象的表現這一過程,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讓學生見到確實是實實在在的移動軌跡,動態(tài)課件的使用,讓學生很輕松就理解了題干,學到了知識,又解決了問題。
雖然,初中數學由于概念眾多,計算眾多,相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沒有想象中的難學,重點在教學的方法。教師在教學時,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為出發(fā)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里有故事,有競爭,有成績,也有思維。學生只要把握數學學習的思想,一定會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