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嵐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小學學生進行基礎詞匯學習,文學素養(yǎng)構建的一大主要途徑之一,課堂提問是學生鞏固相關知識點、提升思維表達能力,教師明確學生學習狀態(tài)、調整教學策略的主要形式。課堂提問中問題設置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為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技巧和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技巧
引言:課堂提問是各科教師接受教學反饋,促使教學實效性增長的有效途徑之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相關教師應結合學生特殊的年齡特點,以適應學生心理需求、學習需要的多層次多難度的問題來幫助學生學習,實現(xiàn)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思維等綜合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良好的教學提問教師可參考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結合學生興趣設計問題、設定不同難度問題及鼓勵評價學生的回答四點出發(fā),具體參考以下內容。
一、以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
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培養(yǎng),課堂提問在形式上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及趣味性,小學學生受年齡特性影響,部分學生對課堂提問的接受程度較低,部分學生面對問題時分析能力較低,需要一定對應情境的輔助[1]。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可結合當節(jié)教學內容、學生心理需求,借助多媒體設備或小游戲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對具體問題的感知能力,降低課堂提問在學生心中的嚴肅性。例如在“漢語拼音”的課堂教學中,對漢語拼音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保障其對漢語拼音的充分理解,是教師應充分重視的問題。為加深學生理解,筆者在教學中,會借助PPT、教學動畫等形式,向學生展示如b、p、m、f等字母的動畫形象,這一動畫形象的展示,十分吸引學生注意,且教材內靜態(tài)的字母,也利用學生喜愛的不同形象進行了表示,能充分加深學生理解。其次,筆者從此情境出發(fā),為學生提出“同學們讀這些字母嘴巴要做什么動作呢?”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能根據(jù)視頻內容、筆者示范,嘗試進行發(fā)音并感受發(fā)音的口腔動作。而筆者也會點擊屏幕中對應字母的字形,讓學生跟著標準發(fā)音感受嘴巴的發(fā)音動作,并鼓勵學生發(fā)言,講解并展示自己在讀字母時的發(fā)音技巧和口型,這一提問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課堂提問打好了基礎,保障了教學效果。
二、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fā)來設計教學問題
趣味性及教學意義并存的課堂提問能直接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感,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2]。小學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較強,部分學生對傳統(tǒng)課堂、傳統(tǒng)提問形式關注興趣較低。為實現(xiàn)有效科學的課堂提問,相關教師在問題設置中可參考班級內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其與當節(jié)教學內容主旨或教學重難點相結合,或借助圖片、視頻或音樂等形式,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個性化的課堂提問,將學生對相關元素的興趣引導至教學問題上,實現(xiàn)提問有效性的充分增長。例如在“生字教學”中,筆者會在網(wǎng)絡上下載動畫版PPT課件,向學生展示如口、田、目等字的實物至字形的演變情況,然后就例如山、火、水、月等字向學生提出“你覺得這些象形字和實物有什么聯(lián)系呢?你是怎么記憶的?”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學生如月像彎彎的月亮、火像火苗等答案進行鼓勵,并鼓勵其他學生來如此記憶。
三、以難度不同的問題設置引導學生思考
小學學生受學習興趣、語文基礎或個人專注度等因素影響,在語文教師同等的課堂教學中個人理解能力存在一定差異,例如在單篇教材提問中,部分學生不理解文中的中心思想、部分學生不理解文章主人公所想表達的情感[3]。為保障教學質量的同步提升,促進整體學生語文能力的增長,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應結合教材內容及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設定難度不同或方向不同的課堂提問,循序漸進,實現(xiàn)個性化語文教學。例如在“小說”類教材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掌握故事內容,了解人物形象等等。為引導學生學習,筆者會結合教學需要向學生提出如“該文講了什么?”、“對主人公有哪些重點描寫?”、“該處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心理?”等問題。不同內容和難度問題的設計,在于引導學生對教材不同重點進行思考,例如在“該文講了什么?”的問題探究中,學生應閱讀和梳理全文,對文章內容產生整體認識,再利用簡要語言總結故事內容,而筆者會利用對學生答案的補充講解,對教學效果進行鞏固,讓提問成為引導課堂的重要手段。
四、以寬容鼓勵態(tài)度點評并鼓勵學生回答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為追求整體的教學進度,對課堂提問投入的時間有限,部分教師未能對學生的問題回答進行鼓勵、充分點評或補充,不利于學生學習成就感的培養(yǎng),部分學生會因此對語文學習產生一定消極情緒。為改善此類不良現(xiàn)狀,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結合教學需要適度為學生設定提問,對學生的問題回答給予客觀、有效的評價鼓勵,給予問題回答正確的學生一定鼓勵和表揚,以寬容態(tài)度看待學生的錯誤回答,溫和指正學生錯處并引導學生想出正確答案。例如筆者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會溫和注視該名學生的眼睛,對其回答細細傾聽,并在其回答時,不時點頭或以“嗯你說的對,然后呢?”等語言,以此鼓勵學生,使其對個人意見勇于發(fā)表。當學生無法回答問題,或回答錯誤時,筆者會告訴學生不要緊張,以溫和態(tài)度、鼓勵語言安慰學生,使其提高回答問題的勇氣。而為幫助學生構建信心,筆者會為其提出問題關鍵詞,引導學生思考并發(fā)言,表揚他勇敢的態(tài)度再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問題探究。
結束語:結合以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是相關教師較為關注的問題,為實現(xiàn)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促進教學有效性的充分增長,相關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性,以教學內容設計趣味且不失教育意義的課堂提問,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郝本信.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技巧和方法[J].教育觀察,2017,v.6;No.160(24):101-102.
[2]丁慧敏.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實踐[J].好家長,2018(16):59-59.
[3]陸麗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技巧和方法[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6):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