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煜婷
摘 ?要:音樂教育是指通過音樂課程培養(yǎng)學生們對美的認知,對藝術的追求,學生通過學習音樂能夠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及思維能力,多姿多彩的音樂能夠豐富學生們的青春期生活,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因此音樂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發(fā)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讓學生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在素質教育方面,音樂教育的作用非常明顯,優(yōu)秀的音樂可以傳達給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社會觀。本文筆者將從音樂教育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淺析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教育。
關鍵詞:音樂教育;校園文化;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7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1-0034-02
【Abstract】Music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gnition of beauty and pursuit of art through music courses. Students can cultivate their sentiment,cultivate their aesthetic and thinking ability by learning music. Colorful music can enrich students' puberty life and relax their body and mind. Therefore,mus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culture has a direct impact on students' study and life. Good campus culture can make students resist the bad social atmosphere. In quality education,the role of music education is very obvious. Excellent music can convey positive thoughts to students and help them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and social outlook.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analyze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mus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Keywords】Music education;Campus culture;Teaching methods
校園文化的建設需從方方面面入手,音樂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在當前階段還不成熟,缺乏一些實踐經驗的支撐,所以教師應清楚了解音樂教學現狀,掌握音樂教學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按照同學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認真明確教學大綱,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有效的促進音樂教學與校園文化的建設與實施。
1.音樂教育對初中學生的重要意義
音樂教育的實施是美育的重要教學手段,有效的音樂教學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心理道德價值觀。無論是樂曲或者歌詞都能給人帶來一種情感認知并具有教育意義,在中學音樂課本中有很多歌曲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描述,對黨,對祖國及對人民的歌頌,對青少年的鼓勵以及對各個民族的生活描述,不僅能夠讓學生通過歌曲開闊眼界,領略到世界的燦爛文化,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將德育教育與課本相結合,讓學生在歌聲里,在音樂中受到熏陶,陶冶情操,培養(yǎng)自身道德及高尚情操。
音樂是藝術的一種表達形式,學習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藝術品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多聽音樂能夠有效的開發(fā)人的大腦。科學研究表明,母親在懷孕時多聽音樂生出的孩子更加聰明,這也充分表明了音樂對人智商情商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初中生處于叛逆期,往往由于學業(yè)壓力重,與同學相處不好,或者各種家庭因素導致學生自閉,暴躁,情緒激動,好的音樂能夠幫助學生緩解壓力,釋放身心疲勞,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平復心情。音樂教育在教學中意義重大,因此音樂教師一定要加強音樂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積極推動二者的相互結合。下文將會淺析如何提高音樂教學并將二者有機結合。
2.音樂教育如何在校園文化中有效實施
音樂教育在校園文化中的實施應該從平時的點點滴滴做起,音樂教育的滲透應從課堂開始,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內容,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音樂教學與音樂教育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學會聆聽并分析音樂,加強課堂的德育教育。學校應多舉辦相關音樂活動,例如,歌曲合唱,歌曲比賽等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學習歌曲中傳達的思想精神。下文將會分別進行舉例講解。
(1)加強音樂課堂教學
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積極將德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能夠十分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音樂教材是通過教育專家精心設計,認真篩選的作品,因此,教材中的內容多具有教育意義。例如,七年級歌曲《當兵的人》通過歌曲表達了在和平年代士兵的價值,贊頌了他們舍己為人,無私奉獻,保衛(wèi)國家和人民的精神。該曲歌詞通俗易懂,演唱朗朗上口,樂曲飽含陽剛之氣,容易傳唱,受到了廣大群眾和士兵的喜愛。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通過深入理解歌詞,體會到新時期解放軍的愛國主義精神,并且能夠感受到解放軍愛國,愛黨,愛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除了愛國主義情懷的歌曲,初中課本也包含了大量關于少數民族及世界不同地區(qū)的歌曲,學生們通過學習音樂能夠開闊視野,了解更多的知識。因此音樂課堂至關重要,音樂教師要充分把握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質量,引導學生們進行樂理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們的音樂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欣賞名家名曲
培養(yǎng)學生學會聆聽音樂,欣賞音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從而真正體會到音樂所帶來的深刻意義。欣賞音樂是培養(yǎng)學生樂感及音樂認知的重要途徑。在選擇音樂欣賞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水平而甄選合適的音樂欣賞,有些樂曲過于深奧,沒有一定閱歷和樂理知識的人很難理解,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因此筆者在選擇音樂欣賞時,選擇了著名音樂家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因為班級許多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時讀到過貝多芬的名人傳記,對于初中生而言,貝多芬的音樂感情起伏比較強烈,學生們更易于理解,在聽了《命運交響曲》后學生們無不動容,紛紛感受到了樂曲中表達的強烈感情。筆者在課堂上播放了一段關于貝多芬的生平簡介,學生們感嘆道貝多芬如此命運多舛,難怪能創(chuàng)造出這么動人心弦的樂曲。更有喜歡貝多芬的同學讀了《貝多芬人物傳記》從而更加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時的艱苦,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僅在于一個音樂家。他是經歷各種磨難并且能把磨難踩在腳下的英雄,他頑強的生活態(tài)度,對音樂堅持不懈的追求都積極的影響著愛好音樂的人,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3)積極舉辦校園音樂大賽
初中生性格熱情活潑,喜愛參加各種競賽活動,樂于表現自己,喜歡受矚目的感覺,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這一性格特點多舉辦各種和音樂相關的校園文化比賽,例如,學生音樂會,樂器比賽,歌唱大賽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校在每年10.1前后會組織以歌唱祖國,歌唱人民為主題的歌唱比賽,鼓勵各個年級各個班級的同學積極參與,形式多樣化,可獨唱,合唱,及組成樂隊的形式進行歌曲演唱,同學們踴躍報名,積極參與,大家在歌曲選擇的內容上也比較多元化,優(yōu)秀的歌曲或能讓人身心愉悅,舒緩心情,或能讓人斗志昂揚,飽受鼓舞,或能振奮人心,讓人受到教育,因此歌曲及音樂的力量在人的心理建設中是非常重要的。
(4)多元化校園音樂場景
音樂在校園中的應用可以盡可能的多元化,例如,上下課的鈴聲,課間操的鈴聲等都可以替換成歡快的樂曲進行播放,歡快的樂曲能夠帶動校園氣氛。校園里課外音樂,大多是用校園廣播站來播放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應充分運用廣播發(fā)出動聽的聲音。上午第一節(jié)課前和下午第一節(jié)課前播放一些輕松活潑的歌曲,疏緩學生緊張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中午放學和下午放學期間播放一些優(yōu)美寧靜的歌曲,讓學生的心靈從緊張的學習中解脫出來,獲得平靜,從而減少發(fā)生不幸的校園事件。
(5)校本課程的開展
針對本學校實際情況,開展校本課程,特色藝術活動。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原創(chuàng)微型歌舞劇。學生原創(chuàng)作品有《夢想》、《初中生涯》、《畢業(yè)班》,以及改編作品《皇帝的新裝》、《新編白雪公主》、《梁祝》。校本課程的開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并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通過在不斷的思考校本過程中,使學生更加了解各類藝術形式,不斷提升學生音樂底蘊。一個校本的創(chuàng)作是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的,因此,在這一過程,學生會付出足夠的耐心對校本不斷的完善和整理,再通過自導自演的方式將這種藝術形式進行充分的展現。這種由學生原創(chuàng)的作品,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內涵,因此可以在舞臺上得到完美的展現。對于改編作品,學生可以通過現有的作品,不斷完善自己的音樂知識體系。通過對現有的藝術作品進行改編,使學生能夠從這些藝術作品中獲取更豐富的音樂信息,使學生的視野得到一定程度的開闊,進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作為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式,對于提升校園文化的影響力以及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著名教育學家和哲學家盧梭曾經說過,音樂家的藝術不在于直接描繪形象,而在于把心靈置于這些對象能夠在心靈里創(chuàng)造的情緒中去。音樂能改變人的情緒,思維方式及創(chuàng)造力,音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豐富的文化知識,對于初中音樂教師而言,應合理的利用音樂教學,有機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全面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吟.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9)
[2]王琛.試述音樂欣賞教學中實現情感體驗的策略[J].戲劇之家,2018(09)
[3]溫滇.小學音樂教育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可行路徑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