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鴻
摘 要: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傳統(tǒng)成分與新課程改革的大方向碰撞出了火花,產(chǎn)生了一些亟需整改的問題和矛盾。本文就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地理如何進行教學改革這一問題作為中心線索進行探討,首先根據(jù)實際情況和筆者調(diào)查對現(xiàn)有傳統(tǒng)課堂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列舉,接著在文章末尾給出相應解決對策和幾點個人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學;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2-0112-02
【Abstract】The collision of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es with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sparks som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that need to be rectified.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s the central clue.Firstly,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numerates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classroom.Then,at the end of the paper,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some personal Suggestions are given.
【Key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Geograph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1.探究教學改革與高中地理課堂相互融合所產(chǎn)生的問題
(1)教學方式不夠完善,學生能動性較差
現(xiàn)階段的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學課堂,普遍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師生交互性差且交互方式較為落后、與經(jīng)濟社會催生的學生群體流行思維產(chǎn)生一定偏差的現(xiàn)象。據(jù)筆者所知,大多數(shù)高中在地理教學時仍然采用“教師單方面講、學生只管記筆記卻不主動思考”的現(xiàn)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完成筆記或者完成課后作業(yè),卻不主動進行課堂內(nèi)容的思考和探索,即為學生被動接受地理知識,對知識的來源和基礎常識的拓展無法提起興趣。這可能是由于教師在備課時,過于側(cè)重在將一個知識“傳播、教授”給學生們了,卻忽視了這個傳播途徑及傳播方式是否能被學生所接受。另外,課堂氛圍也極大的影響學生在地理學習的主動性,大部分傳統(tǒng)地理課堂學生的參與度低,一部分學生會產(chǎn)生“這個課堂沒有我也仍然能夠進行下去,所以我聽不聽課都無所謂”的消極思想,甚至傳播給周圍的同學,造成區(qū)域性的被動學習氛圍。
(2)課程階段完成度有待提升
在課堂內(nèi)容主次分明且學生參與度較低的情況下,教師通常會忽視學生的預習和課后復習等環(huán)節(jié)的完成程度。在某些地理課堂完成后,教師可能會布置“預習章節(jié)”的任務,并強調(diào)在下次課堂開始時進行抽查和檢測,但在實際情況中,許多課堂在這一方面較為“得過且過”,久而久之,學生也不再將老師強調(diào)的“課堂預習”當成正經(jīng)事去完成,學生課堂預習的執(zhí)行力明顯下降。在課程完成后,一部分學生可能會有“延遲性”,這種個人情緒通常表現(xiàn)為,對課堂上尚未理解或明確的知識點有堆積和延后現(xiàn)象產(chǎn)生,且因為害羞或“嫌麻煩”,不會主動向任課老師尋求幫助,擔心老師批評或不注重自己的提問。而學生自身情緒矛盾的同時,新的課程也在不斷開展,陳舊的問題及探索就此被積壓,且高中在校學生通常網(wǎng)絡信息傳播率較為閉塞,無法自由使用網(wǎng)絡進行問題搜索,長時間的問題積累導致學生在后期復習或?qū)W習新課程時十分困難。
(3)教學軟硬件設備水平需要提升
首先,在一部分高中的地理課堂中,教學用具較為陳舊,無法與學生求職探索的精神且充沛的好奇心進行匹配,使得學生在課堂進行時行為懶散、思維怠惰。且一部分年歲較大的地理教師可能在接受外界信息時有延遲性,對進一步改善課堂教學方式具有較強的自我主觀意識,不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或改變傳統(tǒng)“高高在上”的教學態(tài)度,使得師生關系較為疏遠,這樣的教學氛圍也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其次,在多媒體、教學模具和理論實踐互通這一方面,部分高中有所疏忽,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理論知識卻無法真正將其與實踐知識相互結(jié)合,造成知識吸收緩慢,對后期地理課程的學習也極為不利。
2.應對對策及案例分析
(1)完善教學模型,樹立學生主動探索的思維模式
完善教學模型,可以將改變教學方式作為插入點,將經(jīng)濟社會催生的大數(shù)據(jù)與科技文化與教育相互結(jié)合,帶動學生在地理課堂中的多維學習能動性。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學習“熱帶氣旋”及相關天氣系統(tǒng)等知識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當今時事熱點如“臺風利奇馬”“北冕”等相關自然災害的圖像和視頻豐富教學內(nèi)容,將這種自然災害與地理教材上的圖文相關聯(lián),將教材中“低壓”“高壓渦旋”和“熱帶氣旋”產(chǎn)生原因等知識難點、重點進行具象化,轉(zhuǎn)變?yōu)閿?shù)字和圖片印刻進學生的學習記憶中。此外,在課余時間,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救災視頻和新聞報道,借用“人民海軍測量臺風路徑”“民間救援隊”等社會新聞為學生進行多維教學,加深其學習印象。
(2)轉(zhuǎn)變課堂角色,提升教師綜合職能
豐富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教師還能夠在備課時制定一些競賽類的教學方式,例如,“翻轉(zhuǎn)課堂”或“小組合作”,將大學課堂上較為開放、自由的教學理念傳導給中學學生,培養(yǎng)其主動思考而不是被迫學習的思維。教師還可以主動了解學生平時的喜好以及傾聽學生希望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主動與學生成為朋友,循序漸進的轉(zhuǎn)變自身教學職能。
在教學內(nèi)容的制定上,教師可以向?qū)W校管理層申請外出實踐。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自然災害與防治》中“中國的地質(zhì)災害”這一課時,學生可能無法通過教材或老師口授進行知識的完整了解。此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shù)氐摹暗刭|(zhì)災害博物館”或“人文歷史主題博物館”等地進行學習實踐,將課本中例如“地震、水土流失”等知識點及其形成原因進行立體教學,引導學生們在愉快、輕松的外出實踐中主動思考教材給出的問題。此外,如果外出實踐這一項目較難實現(xiàn),在課堂內(nèi),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交互式微課和智能黑板等教學器材提升學習的趣味程度,鼓勵學生主動走上講臺講述自身所了解的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常識,通過分享其“外出旅游或親身經(jīng)歷”等地理課堂相關內(nèi)容,將游離的地理知識具象化,傳達給學生們“真實”的教學體驗。并且還可以為學生多傳授一些課外地理常識,使學生們從思想上轉(zhuǎn)變對這門學科復雜無趣的刻板印象。
應當注意的是,在執(zhí)行“翻轉(zhuǎn)課堂”和“小組合作展示”的教學類型時,可以加入合理的競賽成分,并且教師本人應當嚴肅對待比賽結(jié)果,給予一定程度的獎懲,提升學生參與度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其積極的競爭意識。
3.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的傳播者一方想要迎合新課程改革這個背景,就首先應當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態(tài)度,汲取更多教育知識,提升師生交互頻率,并且通過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通過與老師的交流和溝通有效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點和疑惑。這種由上而下的課堂內(nèi)容及角色轉(zhuǎn)變能有效地拉近師生關系,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不足和缺憾。
參考文獻
[1]王學平.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2017(07):75-75
[2]曹平.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與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8(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