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縣第六中學社區(qū)學校是在霞浦縣教育局領導下,由霞浦六中和霞浦縣社區(qū)大學共同管理下的一個機構,負責城區(qū)中興社區(qū)和城北社區(qū)的家長終身教育。這兩個社區(qū)也是我校主要的生源地。我們希望充分發(fā)揮學校的教育優(yōu)勢,在“共建、共享、共管”模式下開放辦學,促成資源共享,指導并幫助學校所屬社區(qū)的家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有節(jié)、有度地參與學校的管理,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從而形成教育合力。
我們積極探索社區(qū)學校建設路徑,把家庭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家長教育上下了一番功夫。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家長日益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協同育人關系越來越牢固。但隨著工作開展,我們發(fā)現家長們在家庭教育課程學習之后,雖在一定程度上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親子關系和育人方式上也有較大改善,但并沒有達到家長成為學校教育“同盟軍”的理想狀態(tài)。家長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內容上認識不清,導致出現越界行為,這嚴重干擾了學校的管理秩序,給合力育人工作大打折扣。如何解決家長過度參與學校管理,從邊界模糊走向邊界明晰,從泛為、不為走向有為、當為,從曲意誤解走向互動良性,我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課程滋養(yǎng):用家教理論明晰家長責任邊界
不同的家庭文化環(huán)境和背景,會熏染出個性迥然、氣質不同的孩子,這說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家庭作為“第一所學?!?、家長作為“第一任老師”的不可替代性。家庭教育主要給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行為模式和情感特征,重點關注的教育內容是孩子身心發(fā)育、心智品質、人格養(yǎng)成、意志品格、恪守信義、實踐成才等方面。這種以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為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家庭教育具有個別化、終身性、示范性的特征,顯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成人成才方面的獨特性,這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必須由家庭來完成。家長只有清楚家庭教育的內涵,明晰自己的責任邊界,才能履行自身的主體責任。因此,培養(yǎng)家長家庭教育的勝任力,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內容、家庭教育理論和家庭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再教育是防止越界行為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家校協同育人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
在課程建設中,我們通過“家庭教育的基本概述”“家庭教育與家長教育”等課程教育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價值以及家庭教育必須要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統一的道理。我們通過“關系比教育更為重要”“學會開放式溝通的運用”“家庭教育的換位思考”等課程,讓家長明白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家校關系是保證教育順暢的前提,也是“好教育”實現的保證。良好的關系需要學會換位思考,我們希望家長面對教師時要換位思考,教師面對學生時要換位思考,家長面對孩子時要換位思考,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問題。在不斷地換位思考中,家校對各自的教育職責會有更清晰的認識,協同育人的關系才能更牢固。
我們還通過“孩子的成長需要等待”“父母要轉變不合理思維”等課程,讓家長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朵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每種花都有自己的花期。轉化不合理思維,靜待花開,才能避免教育的焦慮,對教育有理性的思考,避免產生對學校教育的越界行為。
“我的家庭教育之旅”應用拓展系列課程讓家長現身說法,分享成功經驗,“家長如何為孩子英語學習助力”等課程更是讓家長明白了學科教育的專業(yè)性……
這些課程都是在“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怎樣去做、怎樣做好”的邏輯線索下設計的。孩子一入校,家長即入學。每年開學之后,我們都會舉辦兩期學習班,起始年段的所有學生家長都要接受上述這些課程的學習,三年做到培訓覆蓋所有家長。這種做法有效提升了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家長的越界行為逐漸減少,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行為日益增多。
二、活動指引:用育人項目擺正家長行為邊界
厘清權責,構建和諧伙伴關系,構建指向正確價值觀的共同愿景,除了讓家長堅持學習,逐步理解、認同學校的辦學思想與愿景,保持家校教育的同頻共振外,還要不斷拓展教育視野,延展校園觸角,培育豐厚的共育土壤。
近幾年,社區(qū)學校開設家庭教育理論課程讓家長對家庭教育的內涵懂了不少,但普遍缺乏理論到實踐的轉化能力?;诖耍覀冮_設了親子體驗課程。該課程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家長講壇”“親子活動”和“體驗父母職業(yè)·導航精彩人生”體驗日活動。這些課程是家長教育的拓展,是家長理論聯系實際、增進親子關系、營造家庭和諧的重要載體,也能讓家長明確參與學校管理的界線與底線。
“家長講壇”是深入到班級或年段為孩子開設的主題講座,其內容可以結合自身職業(yè)特點,為孩子們進行相關專業(yè)知識培訓;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特長、愛好,向孩子介紹人文、科學、鄉(xiāng)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在我們開設過的“家長講壇”中,講座涉及多個主題,不僅有普及健康衛(wèi)生知識進行安全教育的內容,也有講述環(huán)保理念、解讀福寧文化的課堂,有的家長從自身出發(fā),對孩子的養(yǎng)成教育、學科學習發(fā)表看法,有的家長從家鄉(xiāng)旅游出發(fā),培養(yǎng)孩子愛家、愛霞浦、愛祖國的鄉(xiāng)愁教育?!凹议L講壇”不僅能幫助孩子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培育了孩子對家庭的自豪感,也能增強家長的教育角色意識。
“親子活動”是家長和孩子合力完成的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內容。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完成活動內容,進而拉近彼此的關系,為家長對孩子進行人格教育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目前,學校開展了親子趣味運動會和主題豐富的研學旅行活動,比如走進農場,開展農耕教育;走近風力發(fā)電,探索科學奧秘;走進霞浦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愛心教育;走進霞浦水門機場,開展國防教育;重走紅軍路,開展革命精神教育……
“體驗父母職業(yè)·導航精彩人生”體驗日是讓孩子們體驗父母職業(yè)的一項活動,旨在讓更多的學生走進父母的工作單位,走上父母的工作崗位,體驗父母工作的辛苦,是感恩教育、責任教育和理想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家風建設的重要載體。
以上三個活動引導家長站在不同的角度審視家庭教育的內涵和學校育人目標,實現手段與方法、主體與客體的合理分工,這種聯動機制既各司其職,又統籌協作,讓家庭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延伸,實現了校中有“家”、家中有“?!钡纳鷦泳置妗?/p>
三、評價導向:用榜樣力量促進家校同頻共振
評價是為了讓家長擇善而行,對家庭教育承擔主體責任,對學校管理承擔客體責任。學校堅持用身邊的家校協同育人榜樣引領更多的家長既樂于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發(fā)揮教育能量;又遵守教育的“邊界”,懂得恰當地行事。
從去年開始,社區(qū)學校從僅在參加家庭教育課程學習的家長中評選“優(yōu)秀學員”的方式中跳離出來,站在更高的教育視野上開展優(yōu)秀家長評選活動,在全校家長中發(fā)起了爭做“孩子的好榜樣”“老師的好搭檔”“學校的好參謀”的“三好家長”活動。做“孩子的好榜樣”目的在于引導家長發(fā)揮言傳身教作用,能夠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環(huán)境;做“老師的好搭檔”目的在于引導家長充分理解、認同、支持教師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式,能夠積極主動與教師溝通,協助開展學校親子體驗課程;做“學校的好參謀”目的在于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和協助學校開展各項教育活動,能夠理解、認同、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在有節(jié)、有度中與學校共謀學生和學校的發(fā)展。通過家長自薦,孩子、教師、班級家委打分,學校走訪家庭了解事實,最后由家長委員會綜合評比得出年度“三好家長”。這項評比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可以讓家校真誠合作、攜手共進、心靈相通。
拓展社區(qū)學校功能,打造合力育人新樣態(tài),既是希望提升家長的育人能力,推動良好家風的形成,更是希望讓家長明晰協同育人的內容與方式,并根據參與的形式,明確自己的主體責任,提升家校共育的水平和質量。
【林真,福建省霞浦縣第六中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 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