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良珍
(陜西省商洛市商洛職業(yè)技術學院 陜西商洛 726000)
在學校教授學生英語知識,不只是為了讓學生進行考試,而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有關英語知識的專業(yè)技能,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在推行素質化教育的今天,重視高職英語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美國教育家隆·米勒最早提出全人教育理念,他認為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要有優(yōu)于對物質層面的追求,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不只是接收知識,還要做到情感與人格共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全人教育不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對于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更為注重,為了體現(xiàn)這一理念,教育部門研究出一種教育方法——通識教育,即在學習過程中向學生傳授人文精神,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全人格的人才。全人教育的目的是不讓學生變?yōu)椤翱荚嚈C器”,希望學生學習到除專業(yè)知識以外的技能,比如了解各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通過書本知識來開拓自己的視野。
全人教育最早是美國教育學家在20 世紀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全人教育的目標是將“以社會為本”與“以人為本”兩種思想結合在一起,幫助老師形成新的教育觀,幫助學生形成新的社會價值觀。全人教育思想更偏向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型人才,而不是只會做題,不懂得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書呆子,因此全人教育具有以下幾大特點:
(1)全面挖掘學生潛力,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提高學生的內在素養(yǎng)。
(2)向學生傳遞人人平等的思想觀念,學會理解、尊重他人所做的決定。
(3)向學生強調對所學知識進行活學活用,遇事多思考,開拓自己的眼界。
(4)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重視不同學科之間的關系,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而人文素質教育從廣義上講就是提高學生的精神品質,從狹義上講就是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高職學校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普及與教學課程有關的文學背景、歷史概況、當地風俗等知識。希望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強化學生的思考力,讓學生可以解決自己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1]。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人文素質教育與全人教育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教育理念去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與思維模式,幫助學生培養(yǎng)樂觀精神,使學生可以用積極的態(tài)度 去面對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加強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
以前學校的英語教育注重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與高職英語的教育理念相貼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既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會設立專業(yè)指向明確的課程,如:“法律英語”“旅游英語”“金融英語”等課程。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現(xiàn)在高職英語教育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逐漸重視起來,如果想提高學生素質,那么一定離不開人文素質教育,但是人文素質教育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xiàn)的,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可以看到成果。同時又因為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的分數不是很看重,與當前我國教育形式存在沖突,所以教師與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程度偏低[2]。
目前高職學校的人文素質教育大多是表面功夫,對于大部分高職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念,遇到挫折就會放棄。當高職學校深入開展高職英語人文素質教育之后,學生的人文素質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學習更多的人文知識,掌握更多的人文技能,提高自身人文素養(yǎng)。
高職英語課程目標的是提高學生在工作中的競爭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專業(yè)知識與實際應用,經常忽略教學內容背后所包含的人文內涵,而且高職院校也存在很多鼓勵學生參加職業(yè)考試的獎勵,忽略了人文教育。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在上課時也經常忽略這一點,在上課時只重視講述內容對學生是否有實際幫助,將所教授的英語知識變?yōu)榱藢W生在日后發(fā)展的工具。
在全人教育視閾下,學校進行課程改革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為更好地推行人文素質教育,高職英語課程也需要進行改革,改革內容應包括語言閱讀訓練、實際應用訓練等方面,目的是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學校可以定期開展與英語有關的集體活動,如歌唱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開展歌唱類比賽的目的是讓學生主動了解英語文化背后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展演講類比賽的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間接地促使學生去了解英語人文文化。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學校對于參加的學生應進行一些精神獎勵及物質獎勵[3]。
教材是一個學校的根本,學校所采用的教學內容背后一定具有其特殊的人文背景,老師要做的就是在上課之前挖掘出教材內容背后的人文背景,在課堂上將所挖掘到的知識與同學們進行分享。如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講述的就是他自己的一個愿望藍圖,希望美國可以實現(xiàn)民族平等,倡導美國人民放下民族偏見,共同為建設美國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用人文觀點去思考所學內容,發(fā)現(xiàn)文章作者想表達的感情。
為更好地推行高職英語人文素質教育,學校應多開展一些關于人文素質的活動,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了解人文素質教育的真諦,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提高學生自身競爭力,使人文素質教育下的畢業(yè)生都變?yōu)椤皾摿伞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