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秦
【摘要】利用直觀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設置問題、實驗探究、課外實踐等教學活動等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以提高八年級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生物? ?核心素養(yǎng)? ?生命觀念
生物核心素養(yǎng)包含科學思維,科學研究、生命觀念、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初中階段是人形成各種觀念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初中階段進行有效地、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十分重要。因此八年級的生物教學中我們重點挑選了如何培養(yǎng)生命觀念這一核心素養(yǎng)進行研究。通過近一年的時間對八年級生物科學素養(yǎng)教學實踐的案例研究,總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八年級學生生命觀念的策略。
一、利用實物、模型的“直觀教學法”,樹立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
八年級生物主要的教學內容是主要是有各種動物等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這些教學內容較難理解,如果教師能提供實物或模型觀察,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例如在《動物的類群》的學習中,要讓學生明白每一種生物身體的結構和功能都是相適應的。如魚的鰓之所以能在水中呼吸,與魚鰓的結構特點密不可分。為了讓學生對魚鰓的結構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我們把魚鰓提供給學生觀察探究。通過觀察歸納出魚鰓的重要特征如下:魚鰓鮮紅,密布毛細血管;鰓的主要部分是由鰓絲構成,鰓絲又多又細,在水中,鰓絲展開,擴大了與水的接觸 面積,可見,魚鰓適于在水中呼吸。又如我們在教學鳥和昆蟲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提供多種鳥類與昆蟲的模型讓學生探究,總結出鳥類的翼和昆蟲的翅都具有與飛行相適應的特征。鳥在動物類群中各種動物特征的教學活動,我們不斷強調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讓學生樹立了生命個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二、利用實驗或案例分析,加強生命觀的理解
遺傳與變異是生物體的最本質特征,也是生物進化的基礎。例如八年級上冊《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教學中,通過對動物的行為的案例和實驗分析,歸納總結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并說明了動物的各種行為都與遺傳物質有關,有些是由遺傳物質直接決定的,有些是在遺傳物質的基礎上,由環(huán)境因素決的,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特別是通過狼孩的案例分析,了解了人類的行為既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同時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很重要,讓學生明白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科學道理,加強了學生對生命現象的理解。
三、構建實踐式教學平臺,學以致用,培養(yǎng)生命觀
生物課本上的生物學知識是人們對自然世界探索的一個濃縮,課本上的知識來源于自然生活。生命觀念屬于抽象的概念,如果通過與生活中事件相聯系就會變得更加具體,更加形象,在理解的同時也更好地指導學生應用生命觀念去解釋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針對教材我們在八年級上、下兩個學期分別安排了兩次全年級的課外實踐活動,給學生構建實踐式學習平臺。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樹立學以致用的思想,逐步養(yǎng)成從生物學的角度真切地認識生活、感受生活。
例如:在《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安排了“發(fā)酵食品制作活動比賽”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發(fā)酵食品制作,給同學們創(chuàng)設了學以致用的平臺,親自體驗發(fā)酵食品是如何制作出來的,樹立生物技術是能夠改變人們生活的觀念。
在《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的教學中,我們安排了“領養(yǎng)蠶寶寶”的課外實踐活動。通一個多月的觀察、找桑葉、記錄、拍照、寫總結等活動,學生既可以觀察家蠶成長變化的全過程,了解養(yǎng)蠶的科學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四、利用問題導學,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生命觀
所謂“問題導學法”教學模式就是以問題為核心、以探究為主線,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討、小組合作、師生合作學習完成教學內容的一種“問題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在整個課堂中,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引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學”,從而在生物課堂中的全面實施生命觀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例如在《動物的運動》安排了讓學生聯想每天的跑操的場景,設計了下列問題:①跑步運動是否只是靠運動系統?②運動需要什么系統控制與調節(jié)?③跑操運動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從哪里得來?通過回顧跑操教學情境,老師設計的問題討論分析,讓學生回想運動時候的能量供應,結合體育運動時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出汗等親身體驗,理解運動還需要多個系統的配合才能完成,培養(yǎng)生物核心素養(yǎng)中的建立生命觀念。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將授課內容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相互結合,通過直觀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設置問題、實驗探究、課外實踐等教學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生命觀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楊通洪.初中生物教學應該讓學生建立生命意識,《教育周報·教研版》2016年第11期
[2]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
[3]陳俠.以物質與能量視角認識生命本質促進生命觀念形成[J].生物學通報,2017(08):18-21.
[4]黃慧.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生命觀念培養(yǎng)策略探究,中國知網
[5]喬改秀.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培養(yǎng)生命觀念的應用研究,中國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