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長江小學校 嵇月娥
《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要求:“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闭Z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是人們了解古代文化的有效途徑。2017年部編教材統(tǒng)一了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把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編入其中,從三年級起就有古文學習,三年級到六年級共有16篇古文。文言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根與魂,可是,在我們眼里情文并茂、簡潔凝練的古文,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卻深奧難懂,讓他們望而生畏。所以,如果給予恰當的方法指導,這些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朗讀是學習語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學習古文更多是感受文言文表達,朗讀的功夫一定要到位。教師一般會采用范讀、領讀、引讀的方法,對學生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這樣的訓練是枯燥的,不能喚起學生對古文朗讀的欲望。所以,在朗讀訓練與指導上可以嘗試用不同的又切合文本內容的朗讀方法。
學生對白話文比較熟悉,朗讀也很容易。其實很多古文也有相對應的白話文,教師可以先出示與古文相對應的白話文,讓學生先讀白話文,然后教師讀古文,這樣學生閱讀古文的欲望就被激發(fā)出來了。如教學《精衛(wèi)填海》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讀神話故事《精衛(wèi)填海》,然后告訴學生這個現(xiàn)代白話文故事是根據《山海經》里《精衛(wèi)填?!返膬热莞木幍?,這樣學生對這篇古文就不陌生了,愿意親近它,讀起來就興趣盎然了。這樣的方法可以用于很多古文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還可根據文本內容開展有趣又有效的朗讀訓練,如教學《司馬光》時,教師可根據不同的人物活動,采取如下有趣的朗讀方式。
師:群兒——
生:戲于庭。
師:一兒——
生:登甕,足跌沒水中。
這樣,學生在一問一答中不但體會到古文的有趣,同時對文本理解也有幫助。
還可以采取演讀、猜讀、辯讀、配樂讀等方式,如《王戎不取道旁李》《自相矛盾》可以用演讀的方式;《學弈》可采用猜讀的方式;《兩小兒辯日》可采用辯讀的方式;《少年中國說》可配樂朗讀,讀得聲情并茂。小古文朗讀訓練的方法有很多,要用之合理,行之有效。朗讀不僅要讀準字音、節(jié)奏、語調、重音,做到字正腔圓,還要讀出文章的情感、韻味、氣勢、神態(tài),把對文章的理解用恰如其分、抑揚頓挫的語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努力達到葉圣陶先生提倡的“美讀”境界。
小學生在古文的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古文后面會有幾個注釋,學生能理解單個字詞的意思,但僅憑幾個字詞的意思,不能對整篇古文有準確、透徹的理解。研究發(fā)現(xiàn),指導學生理解古文也是有方法的??梢圆捎靡韵路椒ǎ骸傲簟?,就是保留原文詞語。如“王戎七歲”,就直接保留;“梁國楊氏子九歲”,可稍改變“子”的意思再保留。“換”是替換詞語,如“群兒戲于庭”,這里的“戲”可替換成“玩?!?,“庭”可替換成“院子”,這樣的方法在古文中比較常用?!罢{”,就是調整語序。如“太白感其意”,意思是李太白被她的意志感動了,這樣的方法在初中的古文學習中常用到。“增 ”,就是增補詞語或句子的成分。如“取之,信然”,意思是“路人把李子從樹上摘下來一嘗,果然如王戎所說,是苦的” 。有時還要“刪”,就是刪去不譯。如“孰為汝多知乎”的“乎”不譯。在古文中常有一些字的意思虛有,要讓學生慢慢積累體會。
文言文和白話文不一樣,它蘊含著語言美、結構美、思想美……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肯定少不了品。一般要先品語言,反復誦讀后,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字詞來推敲語言,體會作者用字的準確,或精妙,或有趣。如《司馬光》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中的“皆”字用得很妙,可引導學生體會司馬光的沉著冷靜、聰明勇敢?!稐钍现印分小皟簯暣鹪唬骸绰効兹甘欠蚣抑荨!币龑W生體會楊氏之子的風趣和機智。到了高年級,往往還要讓學生品思想,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感受思想感情。如教學《伯牙鼓琴》,讓學生感悟到鮑叔牙和鐘子期的真摯友情。在高年級的古文學習中,還要品手法。文本中有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描寫抒情,教師要巧妙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提高他們閱讀古文的能力或審美鑒賞的能力。有時古文學習中還要品作者,可以借鑒古詩學習的“知人論世”方法。如教學《少年中國說》時,可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處境品內容,這樣學生會更容易接受,對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刻。
閱讀和寫作是整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古文為范本嘗試多種形式的寫作。如教學《自相矛盾》時,可以讓學生把這篇古文改寫成白話文,通過想象加上一些情節(jié)或畫面??梢韵戎v給同桌聽,再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對小古文的內涵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還鍛煉了想象力、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延伸了知識,把知識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拓寬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視野。
還可以在學完一篇古文后,補充相關的篇目來讓學生比較著讀,如教學完《司馬光》后,可以介紹《曹沖稱象》讓學生讀一讀,再和課文聯(lián)系起來,感受古代神童的智慧。教學《伯牙鼓琴》后,可拓展《管鮑之交》,讓學生感受古人的真摯友誼。像這樣的拓展閱讀可用在每次的古文教學后,這樣就有效地強化了學生學習古文的深度,也會慢慢增加他們學習古文的信心。
總之,小學階段的古文教學是難點,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需要廣大教師不斷鉆研與探索??梢越Y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養(yǎng)的教學手段,讓課堂“簡約、智慧、有效”,學生樂學、會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其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