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艷,周魏巍
(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大慶 163318)
重疊是使某一種語言形式連續(xù)重復出現(xiàn)的語言手段。被重疊的基礎(chǔ)形式叫基式;重疊出的新形式叫重疊式[1]。根據(jù)基式的詞性可以分成名詞重疊、動詞重疊式、形容詞重疊、副詞重疊等。王靜(2017)對21世紀以來的重疊研究論文進行統(tǒng)計,其中以動詞重疊式和形容詞重疊式的論文最多,分別占總數(shù)的29.3%和22.3%[2]。由此可見,動詞重疊式和形容詞重疊式的研究是重疊研究的重點。漢語的重疊式主要有:AA 式、ABB 式、AAB 式、AABB 式、ABAB 式、A里AB 式等。其中AA 式重言是所有重疊格式中出現(xiàn)最早的重疊形式。“AA”式詞語是現(xiàn)代漢語構(gòu)詞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現(xiàn)代漢語學習的難點[3]。所以,從AA 式形容詞重疊式入手,探討其歷史的演變過程,對其他重疊式的研究也有著一定的啟發(fā)。
AA 式形容詞重疊式分成兩類:AA 式重言和AA 式重疊。前一類如綿綿、翩翩、盈盈。后一類如小小、暗暗等。在現(xiàn)代漢語層面,第一類詞的基式“綿、翩、盈”是不能夠單獨使用的,而第二類的“小小、暗暗”的基式“小、暗”是可以單獨使用的。其實這是基于現(xiàn)代漢語的共時層面進行考慮的結(jié)果。如果從歷時的角度來看,比如,“翩”在古漢語中是可以單獨成詞,在詩經(jīng)中《魯頌·泮水》中有“翩彼飛鸮,集于泮林”(《毛傳》:“翩,飛貌”)一句。從歷時研究的角度來看,第一類重疊式的基式也是可以單獨使用的。而石鋟(2010)認為兩者的區(qū)別是:前者是單音節(jié)狀態(tài)形容詞的重疊,而后者是單音詞性質(zhì)形容詞的重疊。前者我們可以稱之為AA 式重言,后者我們稱之為AA 式重疊。都歸屬在AA 式形容詞重疊式的研究范疇。
漢語的重疊式源遠流長,最早見于西周金文。古代的重疊式稱之為重言。在《詩經(jīng)》中,重言詞開始大量的出現(xiàn)。根據(jù)田士超(2005)的統(tǒng)計,詩經(jīng)中共有重疊詞356 個,其中可以用來繪景摹形的重言形容詞有296 個,模擬聲音的象聲詞重言36 個[4]??梢娦稳菰~在重言詞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到兩漢魏晉時期,AA 式重言的基式的獨立性越來越強。根據(jù)石鋟(2010)的調(diào)查,到了唐宋時期,已經(jīng)很少出現(xiàn)AA 式重言的新詞。到了明清時期,AA 式重疊詞開始大量出現(xiàn),而AA 式重言進入了逐漸消退的時代。以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的AA 式重言“綿綿”一詞為例,探討其語義的歷史演變過程。
“綿綿”一詞在詩經(jīng)中一共出現(xiàn)了6 次,下面將對具體的語義和修飾對象進行考察。
(1)「國風·葛藟」中的“綿綿”的語義和修飾對象。
“綿綿”一詞在「國風·葛藟」中出現(xiàn)了3 次,都是“綿綿葛藟”。我們以其中的一例進行分析考證。
例: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秶L·葛藟》
此處的“綿綿”,《毛詩》中的解釋是“綿綿,長不絕之貌”。朱熹《詩集傳》中的解釋是“綿綿,長而不絕之貌”??梢姡熬d綿”都是表示長而且連綿不斷的意思。在“綿綿葛藟”中“綿綿”一詞用來修飾“葛藟”這一名詞,做定語。那么“葛藟”是什么植物呢?《詩經(jīng)詞典》中解釋為:“葛和藟,兩種蔓生植物?!薄熬d綿”用來修飾“葛藟”這兩種蔓生植物,從而描寫了其蔓綿延,連續(xù)不斷的樣子。
(2)「大雅·綿」中“綿綿”的語義和修飾對象。
例:綿綿瓜瓞,民之初生?!洞笱拧ぞd》
關(guān)于此處“綿綿”一詞的解釋,《毛詩》中是“綿綿,不絕貌”。朱熹的《詩集傳》中對于“瓜瓞”的解釋是“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由此可見,“綿綿”做定語用來修飾“瓜瓞”,來表示大瓜小瓜連續(xù)不斷。此處的“綿綿”還是基本義“連續(xù)不斷”的語義。根據(jù)上下文,這里用大瓜小瓜的連續(xù)不斷來比喻周朝的子孫眾多。
(3)「大雅·常武」中的“綿綿”的語義和修飾對象。
例:綿綿翼翼,不測不克《大雅·常武》
對于此處“綿綿”的語義,《毛詩》中的解釋是“綿綿,靚也。”而朱熹的《詩集傳》中的解釋是“綿綿,不可絕也”。《毛詩》又解釋為:綿綿,舒緩之意,故為靜也?!夺層枴吩疲骸耙硪?,恭也?!惫蕿榫础_@里是說王的軍隊靜如山墻不可撼動。行軍作戰(zhàn)舒緩鎮(zhèn)定自如的樣子?!熬d綿”的語義可以解釋為“安靜、舒緩”。“綿綿”用來修飾“王的軍隊”,表達了其安靜舒緩的行軍作戰(zhàn)的用兵策略。
總之,《詩經(jīng)》中的“綿綿”有基本義“連續(xù)不斷”,也有“安靜,舒緩”的語義,在詩經(jīng)中基本作定語修飾具體事物“葛藟”“瓜瓞”“王的軍隊”。
下面列舉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的例子,以及后人的對“綿綿”一詞的注釋。
(1)故用強齊,非以修禮義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綿綿常以結(jié)引馳外為務。(荀子王霸篇第十一)高長山(2003)對其中“綿綿”的解釋是“綿綿:連綿不斷的”。
(2)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緜緜?cè)舸妫弥磺冢ɡ献拥赖陆?jīng)谷神不死章第六)。蘇轍對此的解釋為“綿綿、微而不絕也”?!端伪纠献拥赖陆?jīng)集注》
對于先秦諸子中的“綿綿”一詞,后人的解釋都是“連綿不斷”的基本義。但是也出現(xiàn)了“微小”的語義的端倪。在第一句中是作狀語,第二句作主語,“綿綿”的句法功能已經(jīng)開始多樣化。
在兩漢時期,“綿綿”的語義變化比較明顯?!对娊?jīng)》中主要還是“連綿不斷”的基本義,到先秦時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微而不絕”的語義,到兩漢時期,“微小”的語義則更加明顯。
下面是兩漢時期的例句。
(1)福之萌也綿綿,禍之生也分分。禍福之始萌微,故民嫚之。唯圣人見其始而知其終?!痘茨献拥谑砜姺Q訓)《漢語大詞典》 對此的解釋是 “微細、微小”,這里已經(jīng)不是“連綿不斷”的語義,而是向其派生義“微小”進行轉(zhuǎn)變。
(2)是故無憤憤之者,無昭昭之明;無綿綿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大戴禮記卷第勸學)汪維懋(1999)的《漢語重言詞詞典》中對此“綿綿”的解釋是“微細,微弱。亦指細微之事物或者現(xiàn)象?!笨梢姶颂幍摹熬d綿”繼承了《淮南子》中“微小”的語義。
同時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3)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恫讨欣晌募鈧黠嬹R長城窟行》這樣的用例,對此《漢語重言詞詞典》的解釋是“謂情思不斷”。“綿綿”已經(jīng)從修飾具體事物轉(zhuǎn)向修飾抽象的“情感、情意”。
唐宋時期的“綿綿”,既有修飾具體事物的例子。如綿綿羅網(wǎng),冥冥高鴻?!蛾愖影杭碇灞蔫髦萆浜榭h武東山故居士陳君碑》也有修飾抽象事物的,比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候的“綿綿”已經(jīng)逐漸形成了ABB 的固定搭配,并作為固定的詞語而保留了下來。如萬恨苦綿綿。舊約前歡。《歐陽修詞全集浪淘沙》。再如:每愧尚書情眷眷,自憐居士病綿綿。《宋氏白氏文集第六冊卷三十六半格詩以詩代書酬慕巢尚書見寄》其中的“苦綿綿”“病綿綿”中“綿綿”作為謂語,形成了主謂短語的形式,并和前面的主語形成了固定的搭配而流傳下來。這就是因為充當謂語不是副詞性成分的語法功能[5]。而語義方面延續(xù)其基本義“連綿不斷”,既有用來形容具體事物“羅網(wǎng)”的連綿不斷,也有了形容“苦悶”“情意”等抽象事物的用法。
無論是AA 式、AABB 式、ABAB 式還是其他一些變形重疊形式,總體上經(jīng)歷的都是一個客觀意義淡化、主觀情態(tài)強化的過程[6]。這個時期有許多婉轉(zhuǎn)的元曲中,有“綿綿”的用例。如元·程景初《醉太平》“恨綿綿深宮怨女,情默默夢斷養(yǎng)車”。元·陳庭信《相思》小令“恨重疊,重疊恨,恨綿綿恨滿晚妝樓”在元曲中利用了重疊式,將悱惻悲凄、如泣如訴的相思情長描寫的惟妙惟肖。文學描寫是催生重疊現(xiàn)象的最為有效的手段。中國的傳統(tǒng)小說一向擅長白描,而重疊式自身的描寫性無疑迎合了小說的這一需求[7]。所以,在明清的白話小說中,有許多重疊式的用例。比如:芳草綿綿鋪錦繡,任他車馬各西東?!斗馍裱萘x第十九回》再如:紂王見喜媚不甚推托,乃以手抹著喜媚胸膛,軟綿綿,溫潤潤,嫩嫩的腹皮,喜媚半推半就?!斗馍裱萘x第二十六回》明清時期,同時出現(xiàn)“軟綿綿”這樣的詞,其中,“綿綿”已經(jīng)成為ABB 式的后綴,從AA 式向ABB 式進行了轉(zhuǎn)變。徐正考(2019)指出從宋元明清時期,ABB 式狀態(tài)形容詞開始進入迅速發(fā)展、繁榮時期。一方面ABB 式狀態(tài)形容詞中的BB 逐漸語法化或形態(tài)化,詞匯意義淡化或消失,產(chǎn)生“程度”語法意義[8]。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出現(xiàn)了軟綿綿這種ABB 的例子,而其中的“綿綿”已經(jīng)成為一個后綴,意思已經(jīng)弱化。“軟綿綿”的意思其實就是“有些軟”的意思。在漢語程度范疇發(fā)展的過程中,高程度詞語豐富多樣且不斷推陳出新,低程度詞則不那么“發(fā)達”。二者的不平衡、不相稱孕育著創(chuàng)造新的低程度表達式的內(nèi)在需求。當一定時期集中涌現(xiàn)的大量高程度詞語高頻使用后,人們又開始轉(zhuǎn)而注重細膩的表達[9]。
這一時期“綿綿”的語義和用法已經(jīng)多樣化。既有修飾具體事物的“芳草綿綿”也有表示抽象情感的“意綿綿”,同時,也出現(xiàn)了“軟綿綿”這樣ABB 形式的例子。
在北京語言大學的BCC 語料庫中對 “綿綿”進行檢索,其中文學作品中有324 例,報刊有1 873例。在文學作品中,“綿綿不斷” 的成語用例有17 例,在報刊中“綿綿不斷”的成語用例是51 例。在文學作品中,“陰雨綿綿”的用例有16 例,在報刊中“陰雨綿綿”有152 例。因為一般的時事報道都和天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所以在報刊中的例子就頗多。在文學作品中,“情意綿綿” 的用例有102 例,在報刊中有63 例。另外,在文學作品中,“軟綿綿”有447 例,在報刊中有257 例。形容詞重疊式一般具有描繪性。所以,在文學作品中,形容身體疲憊或者柔軟。往往用重疊式來進行生動的描寫。由此可見,在現(xiàn)代漢語中“綿綿”的使用基本已經(jīng)形成了固定的搭配。但是其語義都是其基本義“連綿不斷”。而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安靜、舒緩”的語義和先秦諸子中“微小”的語義用法十分少見。
綜上所述,“綿綿”一詞作為AA 式重言,從《詩經(jīng)》 時期開始被廣泛地使用,在詩經(jīng)中有其基本義“連綿不斷”的用法,也有“安靜,舒緩”的用法。此時還沒有修飾抽象情感的用法。以作定語修飾名詞的典型形容詞的句法功能為主。先秦諸子時期,其語義延續(xù)了其基本義“連綿不斷”的同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微小”的語義特點,同時句法功能已經(jīng)有狀語、謂語的多樣化了。在兩漢時期,語義中已經(jīng)有明顯的“微小”的用例存在,也開始修飾抽象的情感等。唐宋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ABB 形式的雛形。既可以做定語修飾具體事物,也可以修飾抽象事物??梢宰龆ㄕZ,謂語等多種成分。其中“意綿綿”“恨綿綿”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經(jīng)作為固定的詞語搭配而被保存了下來。在元明清時代,表示抽象情感的綿綿被廣泛地使用。同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軟綿綿”的典型的ABB 式的形容詞重疊式。在現(xiàn)代漢語中,“綿綿” 修飾的詞語搭配基本已經(jīng)固定下來,形成了“情意綿綿”“陰雨綿綿”“綿綿不斷”等固定的詞語搭配,同時ABB 式“軟綿綿”被大量應用,但是,語義方面卻都是和基本義“連綿不斷”密切相關(guān)的,而“安靜”“微小”的語義的使用非常罕見了。